今年以来,各地蔬菜滞销卖难的消息不断,应该说,这和当前农产品供求关系总体宽松不无关系。但仔细分辨,也会发现,事情往往没有一些媒体报道得那么严重。比如,一些产品卖难是因为自身品质存在瑕疵;一些产品的销售价格虽然跌幅较大,但没有跌破盈亏平衡点,所谓卖难只是挣得比往年少了,收益少于预期;还有一些产品具备储存或加工的条件,短期的滞销影响有限……上期本刊记者赴山东调查的圆葱“滞销”事件便是这些问题一次较为集中的体现(详见本刊2017年28期《山东圆葱“滞销”真相》)。
到目前为止,各地出现的蔬菜滞销卖难,牵涉的面积非常有限,从整个产业来看,基本都是局部性事件,对产业影响也非常有限。但换个角度,哪怕一县一镇出现这种现象,也会因牵涉一方农户,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引起舆论哗然。农产品市场就是这样,有点风吹草动,农户就容易人心惶惶。但群众利益无小事,事关人心更无小事,有关部门应该习惯这种舆论氛围,社会关注往往也是排困解难的起点。
这些局部性的滞销卖难,还反映出一个老问题,就是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我国人多地少的自然禀赋,短期难以改变,小农经营将是长期、普遍的事。问题在于,小农户往往只能根据周边的情况及前几年的光景来判断市场走向,要想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市场供求关系及变化趋势,难度很大。但转念一想,这又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能驾驭好市场风险,就不会是小农户了。限于自身条件与资源,小农户对市场风险是天然厌恶的,他们也不会奢望在农业生产中有过高的回报,更多期望的就是一个稳定的收入。
沿着这个思路,让农产品市场成为一个小农户风险低、收入稳的地方,就应该是市场建设的一个方向,而不能单一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农户挣着卖白菜的钱,却操着董事长的心。
在这个方面,能做的事很多。就思路而言,首先可以给小农户设计一道科学合理的风险防火墙,任凭市场风吹雨打,小农户都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其次,需要加快农业的信息化进程。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以信息化加快推进小农现代化》一文中,对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做了美好的设想:在生产方面,通过发展互联网云农场,可以把分散的小农联合起来,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在经营方面,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组织小农对接多元市场需求……在服务方面,通过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和运营,为小农提供及时的农业政策、农技推广、市场价格等信息服务……
进有信息化利器,稳有风险防火墙,小农户精准安稳对接大市场就有了希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