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无论是中粮我买网这样的电商,还是垂直类生鲜电商巨头本来生活、天天果园,或是初创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区域性生鲜电商苏州“食行生鲜”、宁波“我是农民”,均对外宣布获得了新一轮资本青睐。
据媒体报道,在资本助力下,多家大型垂直生鲜电商开始北上南下,跑马圈地,烧钱大战还在延续,这里既有平台巨头与垂直电商进行资本融合,形成优势互补;更有行业类资本,如九阳股份对垂直生鲜电商本来控股的股权投资,使得生鲜电商融资方式更加多元,股权注资模式开始增多,市场兼并重组趋势也更加明显。
不过,在众电商烧钱大战的竞争模式下,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型生鲜电商面临融资困境,与投资方在经营理念上难达一致。专家担忧,这容易导致生鲜电商形成产品优质不优价、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而从未来走向来看,投资界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生鲜电商格局远未成型,巨头尚未显现,特色“小玩家”依然具有突围可能,资本热情还将延续。
融资特点1
生鲜投资回暖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达245亿元,2015年突破400亿元,预计2018年将突破千亿元。生鲜电商市场潜力巨大。
2015年的最后一天,小家电龙头企业九阳股份对外宣布,拟出资3000万美元对本来控股增资,持本来控股3.82%的C轮优先股股份。C轮融资后,本来控股估值达7.85亿美元。本来控股旗下的正是垂直生鲜电商本来生活。
谈及理由,九阳股份称,看好本来控股发展前景和投资回报,并通过本次投资布局互联网和O2O领域。本来生活作为生鲜垂直电商,与九阳的厨房电器产品形成战略结合,打造现代厨房的烹饪方式。
而处于初创期的每日优鲜2015年共获得两轮融资,先是在去年5月对外宣布获得腾讯领投、光信资本跟投的千万美元A轮融资,紧接着在去年11月又获得腾讯领投、浙商创投等联合跟投的2亿元B轮融资。
分析近两年的生鲜电商投资特点,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表示,由于存在阿里、京东两大巨头,电商领域是否还有好项目能够突围,投资界曾有过争论,但这种情况在2011年以后得到修正,并在2014年和2015年恢复了投资热情,“生鲜类、服务类电商有了很大发展,且生鲜领域还未被巨头垄断,成为最热的投资领域之一。”
实际反映在生鲜电商领域,自2005年易果生鲜上线开始,多家电商陆续上线,但由于用户习惯尚未养成,供给大于需求,生鲜电商至2012年开始停止扩张,其中优菜网被售卖,天鲜配关闭,小农女被迫转型。此后,随着资本回暖,本来生活、天天果园等生鲜电商开始扩充布局,且不断有每日优鲜、爱鲜蜂、壹家壹站、伯果儿等各种模式的生鲜新秀涌现,许多公司已拿到融资。
融资特点2
平台加大对垂直电商资本渗透
平台巨头对于垂直类生鲜电商的资本渗透,是近两年生鲜电商融资的另一大特点,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2015年5月,天天果园宣布完成总金额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京东领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锴明投资等机构跟投。值得关注的是,京东和天天果园在生鲜领域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京东为天天果园提供物流体系、拓展全国市场支持。
天天果园创始人兼CEO王伟曾透露,未来京东官网或APP的大部分水果将由天天果园提供。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沈皓瑜也称,合作将为京东海量用户提供更加丰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在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看来,生鲜电商已进入到兼并重组阶段。与之前风投、私募等融资方式不同,如今行业资本股权投资开始增多。
阿里集团早在2013年对易果生鲜进行了250万元的股权注资,目前易果生鲜不仅为天猫超市提供全部的生鲜类产品,且负责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获得平台巨头支持的易果生鲜加速扩张,近两年在全国建立了七大仓库,未来将跟随天猫超市的发展节奏在各地布仓,目标集中在一线城市。此外易果生鲜还在2015年对果酷网进行了注资,果酷网将共享易果生鲜的供应链资源,易果生鲜则将借助果酷网在北京的渠道服务优势扩展华北市场。
万擎咨询CEO、电商观察者鲁振旺认为,垂直类生鲜电商可以从电商平台获得流量和资金支持,平台可利用垂直类生鲜电商解决供应链问题、提高客户黏性,“这种融合目前来看是一个趋势”。
盈利现状
投入期仅1%盈利 回报尚属遥远
目前,包括天天果园、本来生活、中粮我买网、爱鲜蜂等在内的大型生鲜电商均已完成C轮融资。在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看来,生鲜电商能否顺利完成D轮融资,取决于未来资本市场走向,目前来看比较乐观。
不过,程天认为目前生鲜电商依然处于投入期,竞争激烈,单个公司获得规模化盈利不太现实,离盈利依然遥远。“目前这波投资背后都是中长期投资人,视角会更远,未来会有一大批人开拓市场,提升渗透率,将盘子做大。”
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近4000家,但仅有1%盈利,另外7%巨亏,88%略亏,4%持平。大多数农产品价值较低,运输成本较高,超过商品成本的100%甚至更多,拖累了企业发展。
本来控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建立仓储基地,冷链物流覆盖不少于22个大中城市,还开始布局针对水果店、餐饮企业及社区消费群体的P2B、O2O业务。本来生活网合伙人贾明曾对外称,给线下水果店供货量2016年要达到10-20亿元,B2C商城加本来便利O2O业务总量级2016年预计也要达到20亿元,整个环节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所以并未考虑前期利润问题。
跻身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前三名的天天果园也仍处于烧钱阶段。2015年8月,天天果园宣布启动O2O和生鲜扩品战略,要用6年时间建立从采购、仓储、销售再到配送的完整供应链体系。其创始人兼CEO王伟也表示,未来两到三年内,天天果园仍然把增速作为首要目标,暂不考虑盈利。
困惑
资本更关注流量数据 中小电商进退两难
在生鲜电商这场资本盛宴里,并不是每一个玩家都能如愿获得融资。多位中小规模生鲜电商负责人表示,他们的融资困惑并非找不到投资人,而是无法在经营理念上与投资人达成一致。
主营进口海鲜品类的壹家壹站创始人、董事长金锋介绍,公司希望能找到对健康食品领域特别感兴趣的产业资本,也曾与很多投资人谈过,但都没有达成合作。
谈及原因,金锋说,几乎全部投资人都要求尽快提高流量数据,用低价倾销的方式吸引客户,但他并不希望这样做。他认为,现在很多电商拿钱去补贴客户,这种方法并不长久。“补贴越多,客户越多,这样就会逼着我们不停地去找钱,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到找钱上去。”
对初创期的壹家壹站来说,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锋介绍,目前壹家壹站的主要成本集中在国外的捕捞、加工、包装、海运环节,以及入境后的第三方物流成本,这些成本加在一起,约占销售额的60%-80%。壹家壹站还计划在2016年新增10余条海外生产线,希望用5年时间将会员规模从目前5000人扩大到100万,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遭遇类似尴尬的,还有伯果儿创始人刘雨。他说,伯果儿的一大特色是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他先后接触了几家投资商,有的甚至追了一年,也因投资方要求伯果儿快速引流量而没有达成合作。
刘雨说,“投资人的要求与我们的经营理念相悖。从我们上线第一步开始,每一个会员都是回头客,且每一单都是盈利的,没有烧钱做推广和引流。一味追求低价只会带来品质的下降。”
在洪涛看来,壹家壹站和伯果儿的融资困惑,正是当前生鲜电商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担忧
烧钱战劣币驱逐良币 优质不优价
洪涛担忧的是,烧钱引流的竞争会使得财力较小的特色生鲜电商生存空间被挤占,最终造成产品优质不优价,劣币驱逐良币。
每年愈演愈烈的车厘子大战就折射出这一问题。2015年,多家知名生鲜电商参与的进口车厘子大战达到新的高峰。鲁振旺对媒体称,以某电商平台售价118元/4斤的车厘子为例,每单至少亏30元,一般的小规模商家是烧不起的。
《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农产品电商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趋同投资、重复建设非常普遍,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无序,亏损经营。而当前农产品电商市场是“寡头市场”,除阿里系和京东系外,优质优价农产品电商优势难以发挥,特别是“小众特色”电商难以得到正常发育。
金锋也直言对当前资本走向“看不懂”:“没什么未来的平台能拿到钱,而那些小的专注做产品的反而拿不到钱。”他在国外考察肉类食品时发现,不但产品可以定制,连价格都是可以定制的。一些生鲜平台会以低于厂家生产成本的价格定制牛肉,再运回国内卖,低价对消费者具有很大吸引力,而卖同类优质产品的电商无法与其竞争。
根据企鹅智酷发布的《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研究报告》,天猫、京东两大平台在生鲜电商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58.2%,远远领先于垂直类生鲜电商。在消费者网购生鲜产品的驱动因素中,“价格更实惠”成为最主要原因,选择人群占到45.2%,远高于“品质更好”选择率的21.3%和“实物更新鲜”的16.1%。
金锋认为,一旦烧钱结束,最看重价格因素的消费者很有可能转战到其他促销力度更大的平台,并不是真正的有效客户。而对于消费者权益来说,更大的问题是无法花钱得到期待中的优质产品。
未来
资本继续看好生鲜 小电商仍有空间
面对巨头频频出手、大举烧钱的生鲜电商竞争,有分析称,生鲜电商已是“大玩家”的游戏,阿里系、京东系已在生鲜市场占据重要位置,而过不了“生鲜”门槛又抱不上大腿的创业者们将被洗牌,留给区域性生鲜电商的竞争窗口期将越来越短。
而艾媒咨询集团认为,生鲜电商领域仍未形成行业霸主,各方仍在积极探索。其中,地方生鲜平台活跃,其运输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培养本地客户消费习惯并建立信任关系。
鲁振旺表示,生鲜电商目前是本来生活、天天果园和喵生鲜“三国演义”的价格战,谁是霸主还不好说,生鲜电商格局还没有成型,盈利模式也都还不清晰。因此“对于小生鲜电商来说依然存在空间,但要有新的模式,再像天天、本来那样建大综合平台、建供应链,是很困难的”。
洪涛则认为,目前生鲜电商竞争格局呈现“两超、多强、小众”,“两超”就是阿里系、京东系,“多强”集中在大的垂直类生鲜电商,“小众”则胜在特色,其中“小众”电商应该得到扶持。“亏损的商业模式是没有前途的。反对过去那种烧钱模式,现在要去除泡沫,回归理性,与其他商人一样需要盈利。”
“风险投资对于这块市场还是乐观的。”作为投资人,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说,生鲜电商模式百花齐放,这是市场快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现象,“各种流派都可以尝试,只要精细化运作,兢兢业业,达到一定规模,在中国市场都有胜出的可能性。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跑出了足够的影响力,即使巨头也心存恐惧,担心被新的模式所颠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