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农业在路上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近年来,各地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兴起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业实践层出不穷,也充分彰显信息化对现代农业的巨大引领和驱动作用:搭乘信息化快车,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迈上新台阶,农业经营的网络化又有新提升,农业管理的高效化取得新突破,农业信息服务的便捷化得到新加强。

  本刊精选了其中的一些效果显著的探索,以期为各地在“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科技温室培育“智慧花朵”

  大顺国际花卉股份有限公司30万平方米的温室,集成了覆盖高档花卉生产全产业链的农业物联网体系,现代信息化技术、设备应用到了种苗种植、成品花分级、物流运输等花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温室引进了两条种苗自动种植流水线,由基质粉碎机、基质搅拌机、基质填充机、打孔机、移动种植平台、自动计数和存储平台组成。种植时,流水线可按照设定好的颗粒大小、营养配比、基质填充量完成基质的自动配置、填充和打孔,工作人员只需坐在种植平台两侧,将种苗放入花盆打孔处即完成了花卉种苗的种植,相比传统人工种植方式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

  公司从荷兰引进了priva温室环控系统,并对引进的系统进行了改进创新,形成了适用于自身需求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端、传输网络、控制中心和调控设备端。信息采集端的传感器和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地自动采集温室内外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降雨等在内的数据和图像信息。控制中心接收到信息后,对数据、图像进行分析、处理,通过传输网络向调控设备端发出相应的调控命令。终端调控设备接收到调控命令后,开启相应的调控设备,实现了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自动调控。

  在水肥灌溉环节,公司自主开发了潮汐式灌溉技术,获得多项与之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在一期30万平方米温室中建成了覆盖25万平方米花卉种植区域的潮汐式灌溉系统。228个基质湿度传感器均匀分布在温室各个区域的花盆基质中,实时采集基质水分信息并将其发送到智能监控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设备上,经数据统计分析设备、技术人员和远程专家系统综合分析后,确定灌溉时间、灌溉成分及灌溉量,通过传输网络将命令传送到灌溉系统中,实施灌溉。

  在产品分级、物流运输环节,公司从荷兰HAWE公司引进了一条自动分级系统、一套自动物流运输系统和10条自动包装流水线,花卉达到可销售状态后,工作人员只需在计算机的分级系统中输入分级标准,自动分级系统就实现成品花的自动分级。完成分级后的成品花被移动到物流运输系统的存储块上后,自动物流运输系统就会将该存储块移动到相应的位置。

  公司通过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节水节能、增产提效。相比传统种植方式年节电75.1万度,折合60.7万元;年节约水量20万立方米,折合157万元;劳动力成本下降了77%;产品优质率达到了98%,销售收入较过去增加40%以上。

  电商平台助力农户“种对卖好”

  景徽联合社采用“互联网+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组织农产品销售,将农业电商化,把农产品产、加、销以及农技推广、为农服务整合为一体。依托景徽联合社的150多家农民合作社在安徽全省10万多亩的农业生产基地资源,自营标准化加工分拣中心及专业高效的冷链配送能力,实现由菜园子直接到餐桌,减少农产品交易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确保让广大消费者吃到放心菜。

  合作社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把若干个社区连锁体验店连接形成数字化社区连锁运营网络服务平台,搭建B2C模式的社区便民服务网络平台,与景徽菜篮子生鲜电商平台互动,通过线上电商商城和线下电管家两个平台的O2O(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引流、体验)运作形成闭环的生态系统。平台通过线上带动线下销售,线下推广线上品牌,打造线下基地、社区电管家和线上生鲜电子商务相结合的生鲜基地观光自采、配送、销售、连锁、社区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社区生活互联网服务平台,构建出一个智慧社区居民生活生态圈。并搭载电子商务社区物流配送、宅送等多项社区服务,推动有实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直供、质量追溯、建设社区终端网点、缩短流通环节,来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安全、平价、便利、综合服务等问题,农民关心的“菜贱伤农、农民卖难”的三农问题。通过线下菜店到网上开店的平台模式,一方面解决生鲜类货源问题。另一方面,将减少因配送及人为因素产生的耗损问题。在生鲜品类的流程设计中,平台提供离消费者最近的自提点(菜店)。消费者在完成网上购买行为后,只需在营业时间内到店自取(或店面送货)。生鲜品类的整个流程不存在长距离配送。

  景徽物联网还建立了溯源平台,通过运用核心的物联网、自动传感器、网络视频传输等技术建立二维码溯源系统,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相关数据自动采集。广大消费者只需通过电脑、手机、移动网络等设备登陆景徽菜篮子或景徽物联网溯源平台,点击模块或扫描产品标签信息就可以查看所购买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企业介绍、产品介绍、农事详情、采收、加工、物流等溯源信息。企业会员一方面可以通过景徽物联网溯源平台进行精细化生产管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景徽菜篮子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及品牌效益。

  此外,系统将通过消费者日常购买产品的频次、种类、访问页面、页面停留时间、到店自取人物性征统计、购买问题反馈等,形成用户数据分析基础信息,从而为消费者推荐适宜商品。基于消费者信息数据,为会员提供免费体检。根据消费者的体验信息,制定合理的营养膳食,形成专属化、个性化的定制业务。

  信息平台让畜牧管理高效规范

  昌吉州处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是自治区重要的农牧业大州。近年来,为了提升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畜牧业劳动生产率和畜牧企业竞争力,昌吉在畜牧生产、管理、经营各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等信息技术,建立了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动畜牧信息化建设提速升级。

  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的一套为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综合管理信息应用平台。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昌吉州畜牧兽医局着重从人才队伍建设入手,注重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人才,招聘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信息平台建设及维护工作,同时采取集训、调训、轮训和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将部署在乡镇的信息平台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了理论和技能培训,培养出了一批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强的信息化人才,为全州整体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同时,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管理和服务,采用自动识别与物联网技术,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技术和J2EE技术等方法,为农业部大力主抓的全国联网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监管,以及商务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主抓的全国“放心肉”、“放心奶”工程,提供统一的畜牧业安全溯源监管信息的平台,实现畜牧业的动态实时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科学决策、预警及风险控制、法律宣传、技术推广、专家咨询等科学的数字化管理与服务。

  该平台由总系统应用平台、数据中心、指挥中心、五个业务管理子系统组成,是一套针对新疆畜牧业的现代化、网络化、综合化信息管理系统。总系统应用平台是汇集畜牧业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包括集中显示、统一登录、数据交换、参数设置以及其他子系统应用接入等功能。数据中心为畜牧业的各个环节提供数据共享,可与农业部追溯体系中央数据库、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进行数据通讯。指挥中心采用电子大屏幕、电子地图等技术,为危机处理、集中指挥调度提供一个网络可视化、信息集中的处理中心。五个业务子系统包括指挥系统、畜牧子系统、兽医子系统、奶业系统和草原生态管理子系统。截至目前,各子系统运行正常,己在昌吉州七县市全面运行。

  畜牧业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发挥了信息化的即时优势,有效提升畜牧业生产水平。发挥了信息化的整合优势,使畜牧、兽医、草原、奶业监管子系统能够快速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发挥了信息化的互动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检疫工作效率。同时,建立起满足畜牧业工作需要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实现了业务管理信息化、信息服务规范化。

  12316实现为农信息服务“聚变”

  北京市农业局信息中心隶属于北京市农业局,主要承担本市农业系统服务热线(12316)的相关工作,向社会公众提供农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和综合信息等咨询服务,接受农业方面的投诉举报;承担本市农业宣传方面的事务性工作。

  通过北京12316农业服务热线多年的积累和运行,全市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郊区特色产业、农业专家队伍、农民远程教育培训以及农业语音信息服务、郊区信息推广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具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和工作体系优势。通过北京12316农业服务热线使市和区县两级的各自优势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形成资源与措施的合力,以一条热线联接十个区县服务京郊百万农民,达到为农信息服务“聚变”的效果,以信息化促进北京农业信息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推动全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应用现代化服务热线建设模式,通过各级农口部门的共同合作,联合共建了全市统一的农业综合服务呼叫中心。呼叫中心开通的12316电话短号码,填补了北京市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短电话号码的空白,有效解决现有农业系统公益服务号码分散和形式不统一的问题,为有效开展农资投诉举报或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构建了一体化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服务系统、服务队伍、服务手段和服务渠道,建立了信息咨询服务、农业执法服务、技术研发服务、决策支持服务、行政许可服务、质量追溯服务和区县特色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信息综合服务体系,满足了生产技术、市场流通、政策指导、农民生活等农业产业的各个方面需要,全面推进了科技与市场信息在郊区的推广和应用。

  创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借助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北京市益农信息社建设紧密结合北京“大城市、小郊区”、郊区信息化基础较好、城乡一体化发展较快等特点,重点在整合资源、服务农产品产销对接、连接城乡方面下功夫,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模式。专业型益农信息社运用云农场体系打造数字化农场保“质”,借助全程冷链配送体系保“鲜”,联合生鲜电商提供会员直供保“价”,最终实现北京农产品的“优质优价”;标准型益农信息社的建设,充分利用北京市农业局行政资源、12316专家团队和在京农业科研院所等资源,根据农民需求整合相关资源,帮助村里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便民服务。形成了农村与城市实现双向需求与资源对接(简称“V2C”模式)。标准型益农信息社采取“特色农村资源+智慧营销+社区驿站=品质生活”的模式建设和运营,努力实现城乡信息服务同质化。

  (本刊记者刘月姣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霍然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