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带来产品战略调整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北京福来营销策划董事长 娄向鹏 字号:【

今年“两会”过后,供给侧改革成为了国家重大战略调整,而农业供给侧改革又成为了重中之重。改革要求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面对农业供给侧改革,我们的农业企业要如何做才能跟得上,成为了农业企业大佬们关注的焦点。供给侧改革要求产品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创新,创新才能赢得消费者,创新才能赢市场。农业企业在产品上要制定什么样的创新战略呢?

产品档次升级是消费者迫切需求

要货好价高(实),而不是物不美价低廉;要让消费者喜欢,而不是仅仅实现了安全。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吃饱,而是吃好,吃的有档次。因而产品的档次升级就成为了消费者最迫切的需求。

据观察分析,我国的农业和食品企业多数还处在低层次竞争上,以产品为例,多数产品是比照竞争对手做出来的,比低不比高,在价格和品质上“贴地飞行”,低得不能再低了,谈不到满足消费者需求,仅仅是满足了安全指标而已。

未来,中国食品业必须由数量上的高速增长转变为内涵式的质的提升。产品内容和价值要向高品质和高健康升级,追求货真料实,那种热衷于糊弄消费者嗅觉味蕾没有实在营养的产品已经遭到消费者的唾弃。市场显示,具有真实内容物和营养的产品比如椰果果粒饮料、低温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品等产品增长显著。

消费者是识货的,好产品,一定会有消费者喜欢,好产品一定有消费者为之买单。价格从来不是绝对的问题!高端产品的空缺将会是企业发觉市场的下一片蓝海,人参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这种产品走高端市场才能迎合消费者需求,你价格低,有可能引起消费者对于产品货真价实的质疑,正官庄的人参从来没有走过低端,一直以来走的都是高端路线,这才真正迎合了消费者需求,成就了它世界第一参的人参品牌。

关注差异化、个性化产品

供给侧改革倡导增加稀缺农产品的生产,原来很小众的农产品,今后有可能会有大的市场,千篇一律的产品要赢得市场有一定难度,有差异,有个性的产品才有竞争力,更容易获得消费者青睐,才更容易做成品牌,才能卖高价。

我们的国家每年都会研究出许多新的农产品品种,当一面世后,大家都去大面积种植,没有区别没有个性,这样就造成了生产过剩,一出来都是新品种,农业企业一直都在追求的“新”,到头来其实并不那么“新”,再加上一些小的企业恶性的价格竞争,使得本来也许很好的品种瞬间没有了消费群体,大面积的生产变得毫无意义。

我国幅员广阔,生态环境也不同,未来做一些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在独特的环境种出品质最好品种的农产品,再加上独特的文化和加工,形成个性化,差异化,有特色的产品。

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市场的消费主体,追求个性,与众不同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将自己未来的产品战略转到一些小众的、个性化上,或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从“为人民服务”,转变为“为少数人服务”。

现代人生活越来越精细,需求更复杂更苛刻。大口径的笼统定位将会给消费者产生模糊印象,甚至没有印象,传统产品渐渐成为了冷门产品。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要舍弃一部分人群,只留给需要的人。而且,能让少数人喜欢,就已经是了不起的产品了。我身边的人,多数都接受不了东方树叶,但也不乏狂热的粉丝,且消费频次很高。中国市场如此之大,抓住这一小部分人,足以打下一片天地。

快消化产品才是未来市场的主角

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产品要经过深加工才会产生更高的附加值,才会使农产品真正的实现高价值,企业要在今后的发展中重视农产品的加工方向,创新加工工艺与产品形式实现农产品真正的高效高收益。

改革也要求农产品要符合消费者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等的变化,消费者对产品要求也不断变化。对于农产品,人们希望吃到绿色健康的产品;对于健康产品,方便化、快消化的产品会让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更加青睐。笔者认为农业产业向着现代化、健康化发展,健康产业向着农业化、快消化、基地化延伸。

农副产品快消化是未来农业企业产品战略的方向和营销的关键。正官庄、东阿阿胶将需要熬制煲汤食用的名贵补品,改为方便快食的健康食品,一举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极草含着吃,打破了虫草的形态,让消费者食用更加方便,使得青海春天成为“虫草第一股”。南方黑芝麻,把过去冲调使用的糊,装进了杯子,改变了产品属性、渠道、消费场景和人群,成为加班、坐动车的温暖之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突出一个“变”字。因循守旧,没有出路;只有创新改变,才能实现改革目标。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已经彻底告别高速增长,还想像过去那样在巨大的增量市场里混饭吃已经不可能了,农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必须在改变和升级上做文章,在产品战略上下功夫,你要不改,国家将改掉你。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