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以价格保险为抓手 有效应对农产品市场风险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成因比较复杂,既与自然因素有关系,也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还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因此管理难度比较大。但万变不离其宗,稳定价格是核心。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深度推进,农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总体呈逐步加大的态势,对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影响越来越明显,迫切需要完善管理机制,构筑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安全问题。

我国农产品市场总体呈现增大的趋势

具体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国际经济大环境拖累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行。近年来,国际地缘政治,全球气候变化,金融资本投机,农产品市场价格与宏观经济、石油价格、汇率升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价格下跌与全球市场产大于求,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将产生很大的下行压力。

二是国内外市场融合加剧,国内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随着我国一系列多双边自贸区以及一带一路的推进,油料、水果等农产品进口国将从美洲、澳洲逐步拓展到东南亚和欧洲,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间价格方向联动渠道将被打通。

三是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随着耕地流转率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新兴经营主体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再加上进入和退出的门槛限制,生产经营活动对市场风险比较敏感,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尤其大。

我国传统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方式亟需创新

一是我国原油与价格支持为核心的政策面临巨大挑战,我国的临时收储政策本质是以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来稳定农产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不利影响。但随着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政策也导致市场价格扭曲,财政压力加剧,国内外价格倒挂等一系列矛盾不断累积,而且开始面临WTO天花板约束,面临越来越大的制约和挑战,因此在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的同时,如果不尽快建立市场管理机制,可能会出现生产大幅滑坡。

二是发达国家已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梳理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管理经验,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注重风险管理市场化,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农业政策发生了重大改变,逐步减少对价格直接或间接干预的程度,包括农产品的最低限价和生产配额。减少国家储备量等,催生了农产品期权、价格和收入保险等各类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的涌现和发展,从而使市场化管理工具在美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第二,政府提供大力支持,美国是世界上市场化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发展最为完善的国家,农产品价格和收入风险于1991年就开始试点运行,由于扩大农业保险承包责任,对农民同时提供了生产风险和价格风险的保障,受到了美国农场主的热烈欢迎。美国农业部风险管理局设立专门的农业风险管理教育项目,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了农民的风险管理意识,推进了农业保险各类产品的推广应用。截至2014年农产品价格和收入保险占美国政府保单项目的77%,保费规模比例达到80%以上。

第三,以期货期权市场为基础,各类远期合约在美国农业市场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1993年开始,美国以政府拨补贴、权利金、和其他交易费的方式,通过看跌期权进行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

加快构建我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新机制

我国农产品风险管理实践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13年以来,各地积极创新产品风险管理模式。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订单农业+场外期权+期货市场”、“合作社+场外期权+期货市场”、“价格保险+场外期权+期货市场”三种模式。我们认为下一步应该针对新形势下价格生产波动的风险,把价格保险作为重要抓手,综合运用目标价格补贴等政策措施和期货、期权、价格保险等市场化工具,构建我国市场风险管理新机制。具体应该做好“三个三”。

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坚持稳定农民收入,造成农产品供需失衡的原因更多是在供给侧。从稳定农产品供给切入,为农民收入风险提供保障,稳定农民收入预期。第二坚持多元化的模式创新,与欧美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不同,我国小规模分散生产仍然是主流,但种粮大户等新兴经营主体加大发展,应充分考虑价格波动特征以及抗风险能力,鼓励创新,针对不同类型农产品,提供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模式。第三坚持政策性措施和市场化工具并用,一方面政府作为农业市场管理的宏观主体,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出发,发挥政策性措施的作用;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激发微观领域创新活力,发挥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和各类中介机构的积极性,利用市场化工具来提高农业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处理好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关系,利用“价格保险+场外期权+期货市场”,实现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要树立大农业理念,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实现多赢局面。第二处理好改革与农业稳定发展的关系,最低收购价与临时收储制度已经实行了十多年,政策是预期,改革过程中各环节尤其是生产者需要逐步适应市场变化,学会应对价格风险,要坚持分品种施策,把握好改革的时点和节奏,逐步释放风险,实现平稳过渡,确保农民利益不明显受损,农业生产不大幅滑坡。第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需要划归政府和市场双重作用,准确界定和明确各自角色定位和职责边界,尤其是在价格保险等市场化工具发展初期,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主体培育等方式,鼓励引导试点,扩大覆盖面,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做好三项基础工作。第一加快期货期权品种创新,要在总体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择机加快推出白糖、豆粕期权,及早推出棉花、玉米等场内期权,破除“保险+期货”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第二切实提高生产者风险管理能力。借鉴国际经验,将保险、期货等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应用纳入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内容,特别是针对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兴经营主体和主产区各级农业干部抓紧开展价格保险、期货期权、信息分析预警等理论和实战培训,增强其风险管理意识和市场参与能力。第三积极扩大价格保险试点范围,在总结近两年世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范围,实现稳定农民收益,减轻财政负担等多重目标。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