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庆伍的创业经——访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乔康药业董事长江庆伍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魏龙飞 字号:【

灵芝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久负盛名。可以治疗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咳喘痰多和虚劳症等。对普通人来说,灵芝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灵芝作为一种珍稀药材,对人大有益处。陌生的是由于其珍稀、贵重,一般人少有机会一睹其“庐山真面目”。

江庆伍,这位来自“中国灵芝第一乡”金寨县沙河乡的农家汉子,靠着坚韧的品质、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从开始的灵芝种植、销售到现在的加工、研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业路。

大浪淘金 师出不利

“沙河乡是金寨县人工种植灵芝最早的乡镇。20多年前,沙河乡3000多户农民,家家户户都种植灵芝。”金寨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菌药开发科科长陈恩合介绍,金寨县灵芝人工栽培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3年2月,当时的金寨县科技委员会(现金寨县科技局)从六安地区农科所引进灵芝栽培技术,在该县全军乡全军村、沙河乡碾湾村开展灵芝栽培实验,灵芝夏季出菇,长势良好,产品全部售出,小范围实验获得成功。

1994年3月,六安灵芝公司与金寨食用菌种厂合作,采取赊销灵芝菌种的办法在沙河乡禅堂村、碾湾村开展灵芝椴木栽培生产,并获得大丰收,其中有一李姓农户当年灵芝子实体收入4000元,灵芝孢子粉收入20000元,在全县农民中引起轰动。“这可不得了,一炮打红后,灵芝生产在全县迅速推广。”陈恩合说。

1996年,全县灵芝栽培区域从沙河乡扩大到关庙乡、水竹坪乡、青山镇、燕子河镇等七个乡镇,产值530万元。“其中沙河乡灵芝产值为370元,占全县灵芝总产值的70%。”谈起过去那段历史,陈恩合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1998年,沙河乡灵芝生产达到高峰期,年产灵芝600余吨,产值2500万元,全乡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500元。

“我当时种了五亩,刚开始效益还不错。”江庆伍回忆道,后来由于产量飙升,阶段性供大于求,市场出现了“局部”饱和现象。“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交通不便。村民一窝蜂地埋头生产,经销商压价收购,农户效益锐减。”一时间,很多农户转行。“这就是中国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所致,农民不知道市场在哪里,没有信息,包括我在内,一头雾水。”迫于生计,1998年,江庆伍去了上海。“我当时觉得市场一定是有的,只不过我们找不到。”

小处留心 市场乍现

到上海后,江庆伍靠着摆地摊卖灵芝维持生计。“当时一天能卖300元,生意其实凑合。可关键是城管,来一次收50元,一天来4次就没法干了。”没有营业执照与固定经营场所的江庆伍没少被罚款。江庆伍苦闷地说,当时几乎要走到绝境。有一次打电话,在公共电话亭排队,闲着无聊就翻起了旁边的电话黄页。“这一翻不要紧,翻出了我苦思冥想的市场。”原来,电话黄页上生物制药企业的联系方式吸引了他的注意。“那时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瞬间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江庆伍萌生了一个想法:找黄页上的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合作(以下简称“绿谷”)。

可他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绿谷并不相信这个毛头小子的话,江庆伍甚至连灵芝里的成分都不晓得,初战不利的他受了不少冷嘲热讽。“怨不得人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没有做好准备。”江庆伍发现,要想和企业合作,首先得把灵芝弄明白。这里面到底有啥?对人体有何疗效?为此他再次返回到电话亭,找科研院所的联系方式。

“当时只能通过打电话,类似于现在的‘电话营销’。我只有22岁,咱从农村来的小伙,土里土气的,刚开始确实不太顺利。”江庆伍并没有气馁,也许是运气,也许是他的真诚和坚持打动了对方,江庆伍得到了一个机会。

“我找到被业内誉为‘中国花粉之父’的同济大学花粉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王开发教授,通过研究分析和化验,我们知道了孢子粉有哪些成分。灵芝全身都是宝,灵芝子实体可以入药,灵芝孢子粉和孢子油更加昂贵,一公斤孢子油市场价超过10万元。”回忆起创业路,江庆伍满怀激情。得到王开发的研究结果和认定后,他像打了鸡血一样,浑身充满力量,再次找到绿谷。

这次他的表现令对方耳目一新。“我向他们详细介绍了灵芝的药效、功能、前景。”不出所料,准备充足的江庆伍收获了成功。从那以后,他明白了黄页的价值,把全国大城市的黄页都买一本。“这是我起步的一个重要契机。”

返乡创业,善于创新

之后,江庆伍开始回老家做灵芝贸易。他把所学的理论,带到家乡去实施推广,教村民如何采收灵芝孢子粉、如何养护灵芝,然后再将村民的孢子粉回收。“原来的孢子粉收集靠地膜,容易将杂质混进去,增加了提取孢子粉的难度。而且风一吹就散了,孢子粉收集效率低、质量差。”

“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提取孢子粉?”江庆伍不停地实验、探索,终于找到了方法。

“通过给灵芝套袋,把孢子粉收集起来,非常干净,而且容易收集,产量也增加了。”当他兴奋地把这个想法告诉村民后,尽管手把手地教,发现自己的成果不被村民认可。

“灵芝那么珍贵,万一弄坏了咋办?”

“年轻人吃不了苦,只想走近路。哪那么容易?还是地膜靠谱。”

……

村民们说啥的都有。

“当时心里也着急,我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方法,教给大家,反倒被拒绝,有点儿心灰意冷。”无奈之下,江庆伍想出了对策:以高于市场25%的价格回收孢子粉;如果因为套袋技术损坏了灵芝,他按照市场价格赔付农户损失。

这样,才免去了村民的后顾之忧,他的套袋技术逐步被村民认可。

当江庆伍向工商局申请套袋收集孢子粉专利的时候,才发现为时已晚,这项专利已被浙江的一个老板申请并取得。“这不能怪别人,怪就怪我。”江庆伍反思,想出一种方法是非常难的,想出来去实施之后感觉这种方法其实很简单。刚发明技术那时候认为,即使申请专利,也得让村民使用。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当时才没有申请专利。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由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自己很被动。明明是自己研发的技术,被别人捡了便宜。”

后来,江庆伍又将套袋技术改进为在灵芝下铺放无纺布。“套袋技术不利于灵芝通风,灵芝缺氧的话容易长霉。”改良之后的无纺布,通风透气,跟套袋产量差不多,但是质量要好于套袋技术的孢子粉。

成立公司 敢为人先

2007年,江庆伍成立了安徽乔康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乔康药业”)。公司占地面积12866平方米,集中草药栽培、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

“我们现在有四条生产线。”江庆伍说,一是植物提取物生产线,年加工能力可达500吨,主要用于灵芝提取;二是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生产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从灵芝中提取精华部分;三是保健食品制剂生产线,利用灵芝孢子粉及提取物为原料,开发生产保健食品;四是中药材饮片(含口服饮片)生产线,用于各种中药材饮片的加工生产。“所有的生产线均按照GMP严格进行管理和规范,其中保健食品制剂生产线已经顺利通过了GMP认证,正在进行中药饮片的GMP认证。”

“有前途的公司一定要有过硬的产品、高端的人才、自己的品牌与社会的担当。”虽然文化程度不高,江庆伍明白,公司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科学规划。为此,他采取了多种措施。

1.自建基地,从源头把握产品质量。

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江庆伍分别在安徽省金寨县、岳西县和福建省古田县成立了种植合作社,拥有基地3000余亩,公司基地严格按照GAP的标准进行管理,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所有的种植、加工全过程均实行统一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基地先后通过了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有机认证,并获得了“优质道地药材示范基地”的称号。破壁灵芝孢子粉与灵芝孢子油被评为高新技术产品。公司有机破壁灵芝孢子粉产品生产量连续多年占据市场份额60%以上。

2.依托高校资源,引进人才,提高技术创新。

江庆伍非常注重科研投入。“我们与安徽中医药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皖西学院的实习基地就在我们公司。”同时,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同济大学、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等进行各项技术合作。乔康药业的研发检测中心,现有人员17人,其中博士2名,高级工程师3名,外聘高级专家2人,拥有国家专利9项,被授予“六安市中草药提纯与分离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称号。

3.积极开拓市场,注重品牌建设。

公司立足大别山的环境和资源优势,与美国如新、无限极、天方健、汤臣倍健、天狮、完美、南京中科等国内外知名保健食品公司建立密切的供应合作关系,成为上述企业的优质供应合作伙伴。2015年,公司拓展药品的供应市场,成为了同仁堂、以岭药业等国内知名药企的供应商。

4.响应政府号召,精准扶贫,促进农民的增收和致富。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仅要赚钱,还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带动农民致富,回报社会。”农民出身的江庆伍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和贫困村直接对接,进行精准扶贫,定点帮扶村里种植菌类等中药材,提供种苗、原材料等,对种植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公司对产品进行回收,促进村里农民的就业,增加农户的收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2011年,江庆伍又成立了金寨益农菌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灵芝种植投资多,风险大,为加大对社员支持力度,我们设立了‘风险基金’。”农户拿出当年收益的1%,公司拿2%,作为来年的风险基金。如果当年赔本,社员来年可以免息向合作社借钱种植灵芝。“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种植灵芝的信心。所有种植的产品,我们均进行保护价收购”。合作社中农户均有不同程度的效益分红,有效调动了农户的积极性。据了解,江庆伍的种植基地约带动农户1000多户,直接或间接解决了农村2000多名留守人员的就业问题,有效缓解当地就业压力,大大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公司计划2017年投入2000万元,进行“软胶囊、饮片车间、研发中心、仓库”生产线技改项目,建设包括饮片车间二期建设、软胶囊灌装生产线、500吨冻库1个和研发中心1个。

未来3-5年,江庆伍将致力于销售终端和品牌建设,打造大别山地区优质中草药品牌。“我们未来主要产品将涵盖大别山道地优质中草药产品,同时开发保健食品、中药饮片产品,扩大营销渠道,为将来企业创业板上市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