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中心功能 领航大流通——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发展综述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崔明理 字号:【

9月6日,在“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期间,农业部在苏州市举办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签约仪式,分别与河南、辽宁、吉林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就共同支持信阳茶叶、大连水产、长白山人参和彭州蔬菜市场建设达成一致意见。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代表农业部与河南省副省长王铁、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吉林省副省长隋忠诚、四川省副省长王铭辉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至此,农业部与各省人民政府共同启动的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已达13家。

产业航母领航大流通

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立足产地、服务全国、辐射全球,在三级产地市场体系中居于龙头地位,是我国当前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大环境下产生的“产业航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一批新的优势产业区正在稳步发展壮大。随着“菜篮子”工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生鲜农产品市场均衡供给能力大幅提升,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生产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与此同时,农产品生产集中度的提高也增加了“ 滞销卖难”的风险,迫切需要专门的集散场所对农产品进行集中、商品化处理和批发交易。

产地是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起点。产地市场作为生产者出售农产品的重要场所,具有交易、商品化处理、信息服务、检验检测、仓储物流等功能,通过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可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并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要“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大型批发市场”、“支持优势产区建设现代化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部围绕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茶叶、花卉等农产品,重点依托现有市场基础,在优势产区和重要结点,与有关省市共同推动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带动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全国农产品的大流通和现代农业发展。

2011年,农业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启动支持建设第一个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洛川苹果市场,此后已陆续启动支持建设了牡丹江木耳、舟山水产、赣南脐橙、重庆生猪、斗南花卉、眉县猕猴桃、荆州水产、定西马铃薯9个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加上9月刚刚签约的4家新市场,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大家庭已有13名成员。总的来看,国家级市场建设得到了有关省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市场建设都取得了可喜进展,大多数市场已经发挥出国家级市场功能,在带动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产品和产业影响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已逐步显现。

几组数据足以证明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在行业内的巨无霸地位:国家级长白山人参市场年交易水参(刚采自参田、未经过晒干过程的人参)2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总交易量的75%,世界的70%。斗南花卉市场年交易额近40亿元,建成后的花卉市场年交易额将达到100亿元,目前在市场集散流通的花卉占据我国冬季花卉70%以上的份额。牡丹江木耳市场2014年实现木耳交易量4.2亿斤,辐射带动全省总产量的82%,全国的51%。眉县猕猴桃市场建成气调保鲜冷库群,贮藏能力大幅提升,猕猴桃年销售量突破50万吨,占到陕西二分之一、全国三分之一。大市场在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产业发展的重任也责无旁贷。

“五大中心”引领产业发展

根据《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规划涉及菜、果、肉、禽、蛋、鱼、薯、茶、花、菌、药等11类农产品,覆盖20余个省份的国家级专业市场30个。通过对市场的建设和培育,推动国家级市场达到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管理先进、运营规范的要求,成为全国该产品价格形成中心、产业信息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和会展贸易中心等“五大中心”,形成与生产布局相适应的国家级产销平台和品牌培育平台。

目前,已启动建设的国家级市场都围绕农业部和省政府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开展了工作,围绕“建设一流市场、打造产业航母”的目标,五大中心功能的作用明显。

价格形成机制初步建立,打造产业“晴雨表”。通过创新交易方式,部分国家级市场创建了拍卖交易、挂牌交易、中远期交易、要约交易等交易方式,发布价格指数,起到了发现市场价格,锁定、降低、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2014年12月,东宁黑木耳在渤海商品交易所竞买平台上市,实现了现场交易与电商交易并行,形成对国内外市场木耳价格变动产生影响的“东宁价格”,掌握木耳交易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国家级斗南花卉市场充分发挥价格形成和产业信息服务功能,收集几大主要鲜切花品种的价格,通过科学计算方式形成斗南花卉指数,在各大平台及时发布,对促进花卉产业发展,带动全国、影响世界意义重大。

产业信息中心不断完善,打造产业“风向标”。国家级市场积极建立各种渠道,对农产品生产、供求、市场交易等信息进行采集和发布,构筑了产业信息汇集、交换、传播的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2006年“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的成功编制与发布,引领中国专业市场进入了“指数时代”,“中国系”专业市场指数应运而生。2013年,舟山水产品市场研发《中国·舟山国际水产城指数》,填补了行业空白,对于引导水产品市场平稳运行、政府科学决策、企业合理经营、市场有序发展以及提升舟山水产品在全国的话语权,都具有重要意义。

物流集散中心基本形成,打造产业“节拍器”。多数国家级市场都能积极发挥市场的物流集散功能,对农产品进行集货、交易、商品化处理、储藏和运输,从而辐射带动主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促进产业链集群发展。由于国家级市场的龙头集聚效应,舟山水产品市场与5000余艘渔业捕捞船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连接华东4省1市沿海地区年2500万吨海水产品流通,水产交易额年增长率达10%以上,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科技交流水平逐步提高,打造产业“科研高地”。部分国家级市场积极整合市场所在地科技资源,开展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相关的研究、推广、展示和交流活动。眉县猕猴桃市场协调整合猕猴桃研发推广机构,建立猕猴桃高新技术研发团队和专家库,开展技术交流,为产业服务。国家级洛川苹果市场成立了苹果技术研发中心,创办苹果工程技术学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成了洛川苹果试验示范站,形成了集研究、试验、培训、检测等于一体的果业科技创新基地。

会展贸易成效显著,打造产业“聚宝盆”。多数国家级市场都积极举办或参与各类农产品展会,展示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产品销售。洛川苹果市场建立苹果博物馆,每年举办洛川苹果节,展示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促进产销衔接。2015年,中国水产品品牌大会在国家级舟山水产品市场举办,全国主要渔业产地的行政主管部门、水产行业协会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中国水产品牌发展大计。

9月6日,在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签约仪式上,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元素,实现由传统农产品经营方式向现代商品营销模式转变,创新品牌培育塑造、营销推介、品牌保护运作模式,建设一流市场,打造产业航母,促进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据悉,“十三五”期间,农业部还将推动华北白梨、粤桂热带水果、西北葡萄、华南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南海海产品、中原禽蛋、西北清真牛羊肉等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国家级农产品专业市场将承载着畅通农产品大流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