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名片 农业名品牌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叶飞雅 字号:【

近日,在第七届广东现代农博会宣传片中,有这样一个温馨的画面:一家人共聚一堂用餐,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美味菜肴,可口水果,用餐时其乐融融!这一画面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广东市民菜篮子丰盛,米袋子饱满,果盘子丰富。

广东农产品 “量多质优”名不虚传,实实在在的数字为广东省现代农业品牌建设做了直白的“代言”——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共评选出“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50强、“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934个,并遴选出名特优新入库农产品1000个。据调查统计显示,2015年广东省品牌农产品总销售额634.7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速19.1个百分点;2013-2015年品牌农产品总销售额年均增速14.7%,高于全省农林牧渔年均增速11.7个百分点。品牌农产品销售额占全省农牧渔总产比重由2013年的9.8%上升至2015年的11.5%,品牌农产品整体产值比重逐步提升。广东省83.9%的生产型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均拥有一个或以上的农业名牌或名特优新产品,品牌农产品销售额占企业营收比重从2013年的26.3%上升至2015年的32.7%,2013-2015年品牌产品建设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贡献度由34.9%提高至52.3%。2015年品牌农产品利润占企业利润总额的44.8%,占据企业总利润的“半壁江山”。

综上可知,广东自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两年,大手笔开展的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及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培育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擦亮了广东农产品“金字招牌”,打造了一张广东农业品牌精美名片,为广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推动广东特色现代化农业迈上了新台阶。

名牌农产品受瞩目

徜徉在茂名农产品推介会展馆内,绿色、有机、生态农产品一应俱全,记者一边品尝着广东的岭南佳果,特色佳肴等,一边领略着广东优质农产品的独特风味和浓郁的岭南农耕文化,感受着广东的大农业气息。展馆内,一场名牌农产品时装秀赚足了广大市民的眼球,引来了众人围观,独具创意的农产品时装秀,别出心裁的创意和设计,为展会现场增色不少。人们熟悉的“十大名牌”农产品系列服装集中亮相,其中服饰以农产品为主要元素,以广东名菜、广东名果、广东名茶、广东名米、广东名薯、广东名猪、广东名奶、广东名鸡、广东名蛋、广东名鱼等十个主题,作为设计元素和灵感来源,并融合时尚理念来进行设计,以现场模特走秀的形式集中展示“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的特色与风采,以独特的时装动态展演形式推介农业品牌,让广东市民在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中,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十大名牌特色农业产品。

为进一步推介广东十大名牌农产品,本届农博会上,广东省名牌农产品携手联合十五分电商平台,集100多种广东省名牌农产品开设了名牌农产品超市,自农博会开幕以来,超市内人气爆棚,不少市民频频淘宝。据联合十五分电商平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超市内很多名牌农产品如德庆贡柑、绿叶菜、鸽蛋等均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农博会开馆仪式上,备受关注的第二届广东“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100家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正式揭晓。广东省副省长邓海光等领导分别向十位“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获奖产品企业代表和十位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代表授牌。“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将是广东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名片”;首批100家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名单中,全省18个地市以及顺德区都有企业入选,其中最多的为广州,高达13家。

地理标志产品展区成焦点

“狮头鹅”、“ 梅州金柚” 、“巨型南瓜”、“优质玉米”、“乡意浓有机米”、“贡柑”、“紫淮山”、“杏花鸡”……农产品种类数不胜数。广东凭借优越的自然禀赋及其独特的气候,孕育了不少品质上乘的农产品,优品名品辈出。在第七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上,广东各地区积极推介本地特色农产品,宣传极具本地特色的农业发展。肇庆市委常委李天在场馆推介肇庆的紫淮山和德庆贡柑等35个名特优新农产品;深圳市经贸信息委副主任郑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致力于将深圳打造成种业硅谷、农业的科技中心;梅州市农业局局长刘玉涛带上本地特产柚子、花生等为梅州农业代言;茂名市农业局局长朱积大力推荐茂名独有的水东芥菜和海鲜米。

广东人会吃,对饮食“品味”的考究是出了名的,广东各地农产品食材丰盛很好地满足了广东市民的味蕾需要。农博会上,农产品种类之多,品种之全,让人惊叹。现场,各地市展区花样百出,“你看,是灵芝,好漂亮的造型。”江门展区用大约400个灵芝做成了孔雀开屏的造型,吸引不少市民合影留念。粤北展区内,梅州市品鲜农业有限公司的新品种板栗南瓜引来了众人围观品尝,皆称赞其香糯美味。

在推荐获批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展区内,凭借其丰富的展品和优异的品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高州晟丰水果专业合作社展区内,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的荔枝干,不时有市民前来品尝。“甜、肉多!”市民们给予了荔枝干很高的评价。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出的荔枝干都是选用上好的“鸡嘴荔”烘干的,具有核小,肉厚,甜度高等特点。“刚才有个单位价格都不问,尝着好吃就团购了一车。”

“口感挺好,有点苦,是非常有味道的苦,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有回味。喝下去喉咙很舒爽,很解渴。这些新鲜的东西丰富了我们市民的生活。” 市民苏小姐在品尝过簕菜茶之后高兴地告诉记者。簕菜茶是广东省恩平市雪庄茶厂展出的展品之一,同属于地理标志产品。工作人员表示,簕菜其实是一种野菜,粤西地区很多百姓会吃。后来我们把它研发人工种植出来,到现在种了差不多20年。

地标产品备受广大市民青睐,主要源于它独特的优势,产自特定地域、彰显独特品质、传承农耕文化,意味着它的不平凡。“许多地方都做到申报一个产品,带动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效果。”广东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全省各地的实践都证明了,产品贴上了这个标志,身价往往倍增,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比如新会陈皮在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比其他地方同类产品高出1倍。英德红茶在获保护前,曾因生产加工粗放,在市场上售价每斤不足百元。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加强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产品质量提升,售价每斤可达500-600元。

粤北山区生态农产品受追捧

“哇,好大的香芋。”一小朋友在粤北山区农产品展示区乐昌市昌盛香芋生产流通专业合作社的展区前惊呼。炮弹香芋是广东省十大名牌农产品,是粤北有名且备受市场青睐的农产品,据昌盛合作社理事长唐汉发介绍,他们产的香芋具有个大肉嫩,内有槟榔花纹,皮薄,煮熟时松软如棉,起糖粉等特点,它香气四溢,令人闻之垂涎。因其外形奇特,似“迫击炮弹”,人们称之为“炮弹芋头”。它除了外形比寻常香芋大很多之外,它的口感也是一流的,在外面是买不到这样好品质的农产品的。据唐汉发介绍,炮弹香芋种植历史悠久“品味”上佳,更荣获“2012广东省十大最具人气土特产”称号,乐昌独有的土壤条件、生态气候以及优质水源造就了香芋一流的品质。炮弹香芋不仅质优,且还高产、价高,是农民发家致富的上佳农作物。正是看中这一点,作为农业生产大县的乐昌,近年来,决心把炮弹香芋种植业做强做大,积极采取措施,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户多种香芋、种好香芋。

在乐昌市,与芋头同样驰名的另一明星农产品北香马蹄也在展会上亮相,且备受市民青睐。乐昌市北乡桂源马蹄农副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社改良后的马蹄,个头大,皮薄,鲜脆爽口!据展区内负责人李先生介绍,合作社要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他们致力于把马蹄种植业做大做强,打造成一个富民产业,让更多粤北贫苦山区的农民脱贫致富。

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赢民心

瓜果飘香展区内,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展区一块钱一份包装好的蔬菜吸引了大批市民抢购,市民们的热情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为了方便市民购买,公司还在展区贴出了打印好的二维码,市民扫码即可支付。低廉的价格,方便的购买渠道彻底引爆了市民们的购买热情,为维持秩序,公司特别规定每人限购一次。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展出的“四季绿虫子鸡” 168元/只,都是生长超过300天的。展区内的一个展台上堆放着大量冷冻着的“四季绿虫子鸡”,目前已经卖出一百多只了。公司副总经理吴益强表示,此次前来参展主要是推广“四季绿”这个品牌,公司不但有“四季绿虫子鸡”,还有“四季绿蔬菜”,公司的理念是“每一颗菜都是一个承诺”,公司出售的所有蔬菜都来自于公司的自有生产基地,不施化肥,只施有机肥,保证产品纯天然,无污染。“展区销售的水果比较新鲜、接地气。绿色,安全,品类也多,现在城市居民比较注重健康,市民更愿意购买绿色食品。”拉着一小推车农产品的钟先生脸上洋溢着一种满足的笑容,钟先生告诉记者,早上八点多就过来了,才逛了一半的展区车子就已经装满了各种东西。“这次我跟太太一起来的,我准备让太太再拉一车,必须要满载而归。”参观期间,有市民告诉记者,农博会的大部分参展企业都展示了自己的公众号二维码,如果确定好了购买意向,展会结束后仍然可以便捷地在网上下单购买心仪农产品。

农博会上,农产品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当红农产品更是备受广大市民青睐。众所周知,网络圈,网红大咖们拼的要么是高颜值,要么是高才艺。然而农产品市场圈,它们拼的自然高品质及优价格。现代生活人们不仅要追求食材种类的丰富,也十分看重食材是否绿色、安全。本届农博会也大力提倡环保、健康。观遍整个展馆,很多参展企业都突出强调让消费者吃到优质放心的产品,市民的消费观念即昭示着各地未来农业成效潮流的风向标。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