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军东为山村创下生态品牌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郑景顺 黄闻君 字号:【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是铁观音的发源地,留山村是西坪镇最好的产茶区之一。派驻留山村的第一书记是来自福建外贸中心集团的段军东。初来乍到,留山村的生态环境让他心旷神怡。海拔700多米,云雾环绕,近8000亩茶山全部由山泉水灌溉。他经过调研发现,作为铁观音的发源地,村民的经济支柱非常单一,就是卖茶青。茶品质不错,却只卖出初级原料茶的价格。

注生态品牌,做爱心公益

虽然高山云雾出好茶,但依靠传统销售模式,农民经济收入还是低。做企业出身的段军东认为,仅靠基础设施无法拔穷根,只有产业扶贫才有出路。在段军东的帮扶下,留山村在2014年底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留山村”茶叶商标,并推出具有高性价比的系列爱心茶。合作社由村两委负责牵头,品牌作为集体资产,属于全体村民。经过近两年线上线下的品牌运营,段军东希望能够以茶叶为龙头,将其培育成生态农业品牌。

他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广邀朋友们前来留山村考察。大家认可留山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人提出想开发当地的山泉水资源,投资办矿泉水厂。好山好水是留山出好茶的根基,但这样的项目会破坏这个基础。经过半年多的考察,段军东打定主意还是在当地的传统茶产业帮扶上做文章,推动本地茶叶产业化、品牌化。在品牌初创时期,段军东将留山村定位为爱心茶,主打慈善公益牌。每份产品的内部,段军东特意设计了爱心感谢卡和品牌故事说明。“在您品味好茶的同时,我们也通过小小的一片茶叶表达留山村人民的感恩、利他之心,因为情常在,所以香永恒。”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段军东只能先从熟人朋友开始推广。“当你品一口茶,留山村村民的朴实淳朴都在茶的清香甘甜里,百姓用我们的感恩之心制作好了一份份价低质优,天然有机,山泉水灌溉的好茶,期待您的爱心再次降临!”记者留意到段军东的朋友圈常常用留山村的爱心茶刷屏。

线下遇瓶颈,线上来发力

2015年2月,他在福州外贸中心酒店举办了爱心茶的第一次线下推广销售活动。段军东还带领着团队从跑周边展会开始,一步步地开拓市场。他们在泉州参加海峡两岸生态有机农产品展销会,到南安参加海峡两岸农产品展销会,到安溪茶博会亮相。尽管经费有限,而且属于初创品牌,没有基础,但参展过程得到的反馈让段军东受到鼓舞。“茶叶品质获得客户一致好评,甚至还有北方的采购商亲自到留山村考察。”

段军东动用了自己的所有资源宣传“留山村”品牌,但线下推广已然遇到瓶颈。“经费紧缺以及各项规定让线下推广难以放开手脚。我们很难出省参加展会,费用太高了。”

其次,品牌推广的专业性也考验着段军东。农村缺营销人才,销售团队的建设一两年难见成效。于是,他考虑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拓宽销售渠道。

2015年6月,留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与厦门市东东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爱心茶”电商运营协议,希望借助电商平台,让“留山村”茶叶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走出“深闺”,行销四方。

“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加大对茶叶品牌的质量管控力度,确保每一颗‘爱心茶’的质量”。段军东表示,还想和电商企业深度合作,做大“留山村”生态农业品牌,通过“互联网+农业”,产与销频繁的直接对话,把村里蔬菜基地的花生、生姜等农产品,统一对外销售,让本地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

探索扶贫模式,带不走的财富

国家强调产业扶贫、精准扶贫。进入驻村的后期,段军东希望在三年任期结束之前,能够为留山村留下一个实现自身良性循环的产业扶贫模式。搭建一个好平台,让留山村的农业对接好外来资源,双方合作关系顺畅。“我们希望‘留山村’品牌,除了茶叶,还可以涵盖花生、生姜、蔬菜等农产品,甚至还可以辐射到农业休闲旅游,最终成为一个大的生态农业品牌。”今年7月,段军东在村里完成了沟渠整治,大型有机生态农业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展开。投资300万元的生态农业基地已经初见雏形。

留山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在不断升级,段军东非常急迫地想寻找合适的投资合作商和品牌营销机构。“目前最迫切的就是‘留山村’品牌已经不能躺在公益慈善上,得积极向社会商业品牌转型。”在他的设想中,未来的“留山村”模式应当是“公司+互联网+合作社+基地”,四位一体。“农村农民擅长做的是生产,营销这块必须嫁接外来的力量,这是我未来的工作重点。未来的理想状态是村里负责产品的品质管控,而外来的公司利用互联网负责品牌营销,大家各司其职,合作亲密。”段军东说。

驻村生涯即将结束,段军东坦言,从打造“留山村”品牌开始,为贫困村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留下一个基础扎实的品牌,更是留下一笔带不走的无形财富。驻村书记,想农民所想,解农民之急,为农民所做,深深地“住”进了村民的心里。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