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全县有三分之一的农民靠茶叶脱贫致富。作为广大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茶叶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谈起现状,金寨县农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茶叶专家解正定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厚植该县生态、安全、健康的茶叶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成为摆在金寨人民面前的一大考题。
好地出好茶
“打蛇要打七寸”。要把茶叶卖出去,首先得保证质量。金寨县把茶叶质量管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可谓是有的放矢。然而,由于地域广袤,茶农多分散在山林深处。如何将政府的号召推广到基层?新型经营主体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有了合作社、种茶大户的支持,政府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政府反复跟我们强调,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为了盲目追求产量而喷撒化学农药、除草剂。”绿茗有机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龙说,这一做法刚开始并未得到农户认可。“茶农很现实,你给他摆事实、讲道理,产量上不来,没有效益,他怎么会照办呢?”在刘庆龙看来,唯有通过实践,让茶农看到实惠,才能说服老百姓。刘庆龙率先响应号召,不打农药和除草剂,改用有机肥和饼肥,取得了良好效益。“产量虽然稍差点,可价钱上去了。茶农的账比谁都门儿清,不用说他都会照做。”刘庆龙的做法得到了茶农认可。
“政府的补贴力度很大,对流转茶园或自营茶园施用饼肥、有机肥的,给予30%资金补助。”油坊店乡元冲村村民江焕雨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有15亩茶园,单这项补助就得到500多元。
好地出好茶。改用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微生物种群得以改善,地力得到有效提升,茶叶好卖,价格还高。据了解,2016年金寨集中采购黄色、绿色粘虫板100万片,太阳能杀虫灯250盏,主要投放在响洪甸水库周围的麻埠、油坊店、青山、张冲等乡镇开展茶园绿色防控,确保茶叶质量安全,2016年全县茶园绿色防控面积达40000亩。在政府和农户的共同努力下,茶园质量得到保证。
花香蝶自来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仅今年来,就有河南及省内庐江、舒城等5家茶叶出口企业入驻油坊店乡朱堂村收购炒青茶。”金寨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辉介绍,通过不断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及茶叶加工过程掺杂、兑糖、晒青等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出口茶叶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金寨成为国家出口食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越来越多的出口茶企纷纷入驻。
“我们与县18家茶叶初级加工厂抱团发展,组建炒青绿茶产业联盟,共同致力于提高炒青茶质量。”金寨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巩长团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出口茶叶2500吨。目前,在金寨出产的炒青绿茶基本能达低农残标准,出口茶叶可谓产销两旺。
“台湾朝春集团今年已在我们这儿试制乌龙茶6000多斤,夏秋茶将进行大批量生产,生产区域也扩大至青山镇抱儿山村。”四季春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陈先志兴奋地说,该茶叶价格比他生产的大宗茶价格提高了近10倍。这都是因为金寨县域内出产的茶叶符合欧盟标准,得到了境外市场青睐。
“茶产业正值爬坡越坎的转型期,面对传统茶产业高档市场收缩,中低档供给产业过剩,亟须改革创新,加快本土茶产业转型升级。”解正定介绍,新常态下,唯有加强科研,更新技术,方能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综合试验站、产学研联盟等平台作用,推进茶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大力推行茶叶标准体系建设。
“县政府与安徽农大、安徽省农科院、杭州茶科所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研发合作,这些科研院所在基地规划、品种选育、茶叶加工、品牌打造、人力培训等方面给予我们很大帮助。”金寨金龙玉珠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明松告诉记者,有了科研院所的支持,他的茶在加工创新、技术攻关、空调散热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电商拓销路
“传统的销售渠道已然不能满足现在的市场需求。‘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印证了我们农产品电子商务战略的前瞻性与可行性。”解正定说,面对传统消费业态走低,金寨县利用“农村淘宝”平台,支持茶企进驻阿里巴巴、天猫等商城,拓展互联网销售渠道。
全县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新型营销模式,发展电子商务新兴业态。通过加强电商培训,引进电商人才,电商销售营业额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奖励等举措,着力建设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金寨馆”。目前,已启动2000平方米金寨农产品电子商务城建设,并组建电商协会,新增网点达60家,开设有“小隐茶人”、“三个农民”等天猫网店4家,成立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网店300多家,在北京、上海、合肥等地建立了200多个农产品直销窗口。
“政府给我们提供的支持很多,包括税收、贷款以及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帮助,现在我们已成为安徽省电商示范公司。”金寨“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三个创业者之一王启乐说。
“三个农民”只是这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一个缩影。“农产品电子商务这股东风已然吹遍了整个金寨,年轻人返乡创业趋势已显,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正定如是说。
作为红色故里、革命老区,在脱贫摘帽奔小康的路上,老区人民正扎根深山,顺势而为,利用自身资源禀赋,以茶为谱,奏响和谐扶贫曲。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