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个多月,新产玉米就要集中上市。市场十分关注的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库存陈玉米抛售、生产者补贴拔付、玉米替代品进口数量减少、东北产区干旱等因素,究竟影响几何,新产玉米将以价格涨跌的方式来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今年,我国玉米市场由“政策化”向“市场化”转变过程中,第一次由市场机制决定新产玉米上市价格。市场预期未来国内玉米市场的“领衔主演”非新产玉米莫属。
玉米市场正等待“新主人”出场
进入8月,玉米市场“风云突变”。库存陈玉米数量高达2.5亿吨,且每周都在大量供应,其拍卖底价与当前的市场价格相比也不高,但贸易商和需求企业采购并不积极,部分下游企业更是宁愿降低开机率也要观望,最终导致部分地区玉米供应偏紧,销售价格整体走高。
究其原因,与当前玉米市场情况较为复杂有关,国内玉米市场正在由“政策化”向“市场化”转变。
提起自去年启动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业内最关注的就是玉米市场“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当前,这一政策正处在实施的关键节点。新产玉米再有一个多月就要集中上市,在这个时间点上,无论是生产者、收购商、贸易商,还是需求企业,都在等待玉米市场“新主人”的到来。
之所以对新产玉米有期待,主要原因是市场机制正在恢复。虽然玉米市场由“政策化”向“市场化”的转变仍在进行中,但不可否认的是,未来玉米价格的涨跌将由市场自由形成。在新产玉米上市之前,决定价格涨跌的供需关系是不确定的。这种情况下,各市场主体自然小心谨慎。
“在新产玉米价格确定之前,在多种复杂的影响因素得到反映之前,哪个市场主体也不敢轻易入市。”内蒙古呼伦贝尔玉米收购商老闫告诉笔者,东北三省一区玉米价格没了临储收购的托底,今年新产玉米上市后,其开秤价格是涨是跌、底部和顶部在哪里,谁也把握不住,要是贸易商和需求企业将采购的临储玉米放在手中,待新产玉米上市,价格较低的话,亏损就不可避免了,这是当前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和成交价格均不高的主要原因。
部分玉米下游企业之所以降低开机率而观望,是其看跌新产玉米价格,但又无法确定底部在哪里,为了规避价格下行风险,这些企业宁愿等待。对于贸易商来说,玉米存在手里就是风险。大部分贸易商不愿从产区大量采购玉米运往销区,主要是担心货物尚在运输途中,市场价格就已发生较大变化。这就造成部分地区玉米供应偏紧,市场销售价格不断走高。
据了解,多达2.5亿吨的库存陈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且质量较差,在下游产品需求还未完全恢复、市场整体供大于求严重的情况下,即使部分地区供应存在缺口,销售价格也出现了走高现象,很多市场主体还是不敢轻易入市。
陈玉米“出库是虎”“在库是鼠”
数量庞大的陈玉米之所以不受青睐,除了大部分库存在东北地区,运输不便外,其质量较差,不符合需求企业采购标准也是一个原因。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无法确定新产玉米上市后价格是涨是跌,但业内人士预期倾向于下跌,加上新产玉米质量肯定比陈玉米好,需求企业可选择采购的地区也很多,因此,在新产玉米上市前,市场自然充满观望情绪。
库存陈玉米是一个潜在的供应货源,是始终压制玉米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对其影响,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分析。
新产玉米上市后,如果价格低开低走,并低于临储拍卖价格,那么陈玉米就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由于陈玉米质量低而价格高,其通过拍卖进入市场的数量会逐渐减少。形成不了有效供应,陈玉米将继续为收储企业“卖力挣钱”。而对于“市场化”的玉米市场来说,积压在库的陈玉米可谓是“一只老鼠”,其影响力小得不值一提。
据大地期货棉花专家周文科介绍,在农产品市场,很多品种的库存都很庞大,但这并不代表其对市场的影响也大,只有出库并进入流通领域,作用才会显现出来。例如,今年5月以前,国储棉花库存超过1000万吨,仍挡不住棉价从不足10000元/吨涨到14000元/吨。随后,国储棉花大量出库并涌入市场,其对棉价的压制作用才生效。并且,国储棉花形成有效供应,再到价格承压,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江苏南京粮油贸易商强盛对笔者分析道,只有当新产玉米价格较高,或者新产玉米供应不足时,库存陈玉米的影响力才会发挥出来。也就是说,当陈玉米进入市场流通并成为可用之物时,才会影响玉米价格走势。
“目前,玉米市场上,有关部门正在加大力度去库存,虽然还未取得明显效果,但不排除未来采取更多措施的可能。如果有新的措施出台,如降低陈玉米拍卖底价、对参与拍卖的企业进行补贴等,那么就要重视陈玉米的影响力了。”强盛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陈玉米的“地位”:“在库是鼠”“出库是虎”。
旱情严重地区是丘陵和浅山区
目前,夏播玉米和春播玉米均处在产量形成的关键生长期。其中,河南、河北、山东、陕西等内地产区长势良好,单产和总产有望增加,而东北三省一区由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情,业内人士预期其单产和总产不容乐观,质量也可能受损。
8月下旬,笔者对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的玉米生长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黑龙江与内蒙古旱情严重,如内蒙古部分地区,玉米、大豆、向日葵等作物已旱得一片焦黄,到了“点一把火就可以燃烧”的程度。
东北产区的旱情是否会刺激玉米价格出现暴涨行情?
业内人士认为,干旱造成东北产区玉米产量大幅下降的概率不高,原因是干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丘陵和浅山区,而平原产区没有出现严重旱情。与此同时,虽然今年东北部分产区调减了种植面积,但总面积并未大规模减少,估计总产量也不会大幅下滑。更为重要的是,内地新产玉米比东北产玉米上市早,加上内地产区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减弱了东北产区干旱天气对价格的利多效应。另外,据气象部门预报,受“狮子山”台风影响,8月底9月初,东北地区大部、内蒙古中东部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其中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北部局部有大暴雨,这将缓解甚至消除部分产区的旱情。
河南濮阳国家粮食储备库业务经理谷明峰告诉笔者,近年来内地玉米种植面积稳中有增,且种植品种逐步改良、产区天气条件较好,玉米单产和总产双双增长。从河南及周边省份的玉米长势来看,内地玉米丰收基本可以确定,新产玉米估计在10月中旬大量上市。如果收获期天气晴好,那么新产玉米的质量也会较高。
“对比其他农产品价格,当前的玉米价格是较低的,既低于小麦价格,也低于稻谷价格,更低于豆粕、菜粕价格。”强盛认为,从不同农产品价格对比的角度分析,新产玉米价格不会太低,但开秤价格具体在什么点位要看新产玉米上市后市场如何化解供应压力。另外,由于没有了临储收购的支撑,种粮农民在得到生产者补贴后是否愿意降价出售也会影响新产玉米价格。
补贴后农民可能低价出售玉米
为支持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报经国务院批准,8月上旬,中央财政拨付第一批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300多亿元。其中,内蒙古66.25亿元、辽宁45.77亿元、吉林72.63亿元、黑龙江115.72亿元。
在此之前,黑龙江等省已出台了玉米生产者补贴方案。从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者补贴实施方案》来看,该省有关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下达该省的玉米生产者补贴资金总额和当年该省玉米合法实际种植面积,确定全省统一补贴标准,并通过粮食补贴“一 折(卡)通”,对该省行政区划范围内玉米合法实际种植面积的实际种植者兑付补贴资金。玉米合法实际种植面积是指在拥有与村集体、乡级 以上政府或有关单位(林业局、地方农牧场等)签订的土地承包、承租或开发使用合同,且用途为非林地、非草原、非湿地的耕地上实际种植 玉米的面积。未经过申报、公示、审核的玉米种植面积,在国家和省有明确退耕要求的土地上种植玉米的面积,在未经批准开垦的土地或者在禁止开垦的土地上种植玉米的面积,不享受玉米生产者补贴。
据业内人士结合东北三省一区玉米种植面积初步测算,第一批补贴资金到位后,农民种植玉米平均可以得到生产者补贴约150元/亩。与此同时,种植玉米的农民在得到补贴后,可以随行就市地出售玉米,各购销主体也可以根据供需变化自由入市,预计新产玉米市场将呈现购销主体多元化和作物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据了解,东北三省一区有关部门已经在着手发放补贴,种植玉米的农民、贸易商和需求企业均对此比较关注。其中,农民更关注发放的补贴能否补足价格下跌所造成的收益损失,贸易商和需求企业更关注农民得到补贴后售粮心理的变化以及新产玉米价格是否会因此而下滑。
市场购销主体普遍认为,农民会降价出售玉米,主要原因是在定价方面农民基本没有话语权。另外,收获后农民也不会积压玉米,一是没有地方存放;二是很多农民资金紧张,为了还贷和满足生活需要,不得不及早出售;三是当前玉米市场整体供大于求,新产玉米价格低开低走并长期处在低位的话,还不如尽快出售。
更值得关注的是,东北产区并没有太多的仓容来收储新产玉米,且各市场主体对新产玉米上市后的价格走向没有底,在新产玉米上市初期,估计积极入市并大量收购的主体不多。加上临储托底收购的退出,市场将经历一个心态调整和价格重新估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玉米价格的波动将放大,购销活动会表现得比较谨慎。
另外,由于今年东北产区不再收储,往年普遍存在的内地玉米倒流东北的现象可能消失,内地玉米的供应压力将大于往年。东北产区新产玉米也要寻找新的销路。届时,不同产地的玉米将展开激烈竞争,价格与质量将成为主要的竞争参考指标。
目前,市场对农民售粮意愿、新产玉米上市价格存在多种推测。
有机构预计,由于补贴额度较大,农民出售新产玉米的积极性将提高,价格预期也将下滑,心理价位在1400-1450元/吨,同时不排除新产玉米上市价格最低下行至1350元/吨的可能。
不过,也有机构认为,库存陈玉米质量较差,不符合需求标准,当前高品质玉米供应偏紧,在新产玉米上市后,价格并不会持续下滑,需求企业的补库将提振玉米价格,其在低开后将逐渐走高。
需求状况是决定价格走势关键
“无论新产玉米产量、质量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新产玉米上市后市场供应压力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新产玉米乃至玉米市场整体价格的涨跌将由需求状况决定。”强盛补充说,替代品数量的增减也会影响玉米价格走势。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玉米饲用需求稳中有增。虽然近一个多月生猪价格有所回落,但水产养殖对玉米的需求不断回升。另据了解,养殖业正处在持续恢复期,其对玉米的需求呈小幅增加态势,这将提振后期玉米尤其是高品质玉米的价格。
由于加工行业获利空间扩大,玉米的工业需求前景较为乐观。另外,有关机构也在不断采取措施促进玉米工业需求的增长。
8月22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今年9月1日起,将玉米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恢复至13%。市场人士认为,出口退税恢复有利于降低国产玉米淀粉的出口成本,有利于消化国内过剩产能。
为了促进国产玉米的需求增长,年初以来,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进口玉米替代品的管理。干玉米酒糟是我国饲料企业广泛使用的能量蛋白原料。美国产干玉米酒糟凭借价格低廉的优势,销售范围已深入我国内陆地区,大量挤占国产干玉米酒糟、玉米等产品的市场份额。8月初,商务部召开干玉米酒糟反倾销反补贴案听证会。若判定倾销成立,则将征收惩罚性关税。关税额度将在听证会结束后两个月内发布。市场人士推断,如果关税额度超过40%,那么进口干玉米酒糟将丧失价格优势。
另外,2013年以来,我国进口谷物及副产物的数量庞大,年增长率一直偏高,这对国内粮食及饲料原料市场形成冲击。2014年,我国进口大麦、高粱、干玉米酒糟等谷物及副产物的总量在1900万吨,到了2015年,已经达到5000万吨,且今年的进口总量仍居高不下。后期,如果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对进口玉米替代品的管理,加上国内玉米价格下滑令替代品价格优势降低,那么国内玉米市场需求势必增加。
(稿件来源:期货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