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味道去哪儿了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赵永平 字号:【

多元化市场需要多样化品种,百姓惦念的“老味道”也是市场需求。让更多企业成为育种研发主体,让科技长在企业里,更多受欢迎的老味道就会回来

在菜市里、在餐桌上不时听到这样的感叹:“没有原来的味儿了!”

虽说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了,但许多人还是惦念老味道:比如老北京的刺瓜,掰开一根满屋清香;浏阳的“烂泥豆”,做成豆豉地道醇正;阳曲的红谷小米,熬出的粥软糯香甜……老味道不仅有着独特滋味,更承载记忆中的乡愁。昔日的老味道去哪儿了?

家乡亲戚说,过去农民种地,年复一年留种子,老品种代代相传,现在大都去市场上买了,谁还自己留种?许多老品种产量低、抗病差,逐步被产量高、性状好的新品种替代了。拿苹果来说,以前十里八村有国光、槟果、元帅等十多个品种,这些年经过一轮轮品种改良,一股脑儿全换成了富士,想吃别的吃不到了。

如今,市场环境变化很大,农产品从短缺到充裕,在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进口量、库存量齐增,结构性矛盾凸显。市场需求更加多元,从求数量到求质量、求特色,高产已经不是农民增收的唯一途径,有机、绿色等高品质成了新发展方向。当前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优、调高、调精产业结构,确保“舌尖上的优质”。

农以种为先,多元化市场需要多样化品种,有人喜好新品种,也有人惦念老口味。老品种是否就该被淘汰?难道其中选育不出性状好的?实际上,只要沉下心来做,老种子也能焕发新活力。北京农业部门从资源库中找回小青口、大青口、核桃纹等白菜老种子,反复试验,提纯复壮,让这些“老味道”重回市民餐桌。

老味道渐渐“老”去,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种业的尴尬。一方面,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达43万份,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2万多个。另一方面,国内种企自主研发能力弱,品种差异性不大。许多种质资源沉睡在库里,没能变成田间推广的良种,为啥?长期以来,商业性育种投入多,种质资源收集、技术创新等基础性投入少,不少企业“只买不研”,依靠代繁和贴牌生产求生存。这就造成选育品种数量多,突破性品种少;高产品种多,性状好、品质高的品种少,相当部分种子是低水平重复。“国外种子按粒卖、国产种子论斤卖”,这样的现实不改变,种业发展将受制于人,阻碍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培育更多市场需求的种子,要破除制度藩篱,解决种业创新与农业生产“两张皮”问题。让更多企业成为育种研发主体,让科技真正长在企业里,才能突破种质创新、品种选育等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瓶颈,为更多农产品装上优质“中国芯”。

中央明确提出,推进种业权益改革,探索成果权益分享、转移转化和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机制。这意味着今后科技人员可以到种企兼职,科技单位的成果可到种企入股。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新《种子法》最大限度简化了政府职能,释放了市场活力。放权不是放手不管,政府监管要符合市场规律和种业发展规律,不越位、不缺位,不拔苗助长,把好市场准入、市场秩序、质量标准关。政策引导,加快培育“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构建以大型现代种业集团为龙头、以专业化种子企业为支撑、以服务型种子企业为配套的企业集群,实现企业强强联合,让种子企业从“小作坊”向“大工厂”迈进。

百姓惦念的“老味道”也是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种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产品种子选育会更加多样,相信更多的老味道会回来的!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