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监管向信息化监管转变,从传统农业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从官方检测向官企共检转变,从部门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近年来,北京市房山区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实现了“四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大幅提升。
智能监管,
实现人工监管向信息化监管转变
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字化、信息化和便捷化,是未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必然方向。
2015年,房山区投入资金590万元,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项目,构建房山区区级、乡镇和生产基地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通过相关软件开发和硬件设备配备,实现三级信息数据的传输,实现对农产品生产与流通全过程的监管。目前已建设完成37家种植养殖基地和30家农资经营店,同时已启动了二期建设项目,申报资金230万元,再建设32家生产基地,计划通过5年时间,完成房山区重点基地全覆盖,努力实现房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网络智能化、传输实时化、反应及时化、监管全程化和管理科学化。
治理源头,
实现农业传统生产向标准化生产转变
推行农业标准化是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手段。房山区按照“规模化布局、园区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的总体建设目标,全面推进农业三品认证和标准化基地建设。
自2010年,房山区区财政每年支出资金200万元建设区级标准化基地20家,2016年全面落实北京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年”、“标准化年”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市级转移支付资金490万元,新建区级标准化基地20家,申报市优级标准化基地25家、新认证、扩项、复查换证无公害基地70家、建设北京市全程标准化基地2家。目前,全区已有237家农业标准化基地,其中市优级标准化基地69家,设施蔬菜标准园5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4个,标准化覆盖率从2012年的39%提高到目前的68%。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标准入户率达到100%。
完善检测体系,
实现官方检测向官企共检转变
检测是监管的技术手段,检测数据是执法的依据。自2012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以来,房山区建设完成3个区级、18个乡镇级检测室。房山区人员设备均配备齐全,形成区、乡镇的官方检测体系,逐年制定《房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检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合格率99%以上。
为及时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情况,提高风险预警能力,2015年,房山区争取区财政资金1368万元,开展房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站改扩建项目,建设北京西南农产品风险评估实验站,扩大实验室面积,由450平方米扩建到900平方米,建立标准物质室、气相色谱室、液相色谱室等17个实验室,配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大型仪器36台套,可环境检测及兽药残留检测近150项。为增强企业自检能力,弥补官方检测能力不足、覆盖率低等问题,陆续建设47个基地检测室,使检测体系由官方向企业延伸。2015年房山区争取中央财政资金530万元,企业自筹530万元,开展京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质量安全产业化项目,新增监测检测仪器30台(套),增加检测项目,提高检测精度,提升检测能力,可使检测项目增加到20个,年检测样品数可达到3000个,检测指标10000个以上。在企业完成自检的基础上,已正式受区农业局委托,承担周边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药残检测任务,每年完成检测样品5万个。
营造舆论氛围,
实现部门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
全民参与、社会共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升的重要举措。房山区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开展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全面推行社会共治局面。
一是在房山信息网、农业局、种植中心官网上开辟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专栏,开通“聚焦房山种植”微信公众号和“房山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新浪官方微博平台。适时发布房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二是充分利用公交客运宣传广告流动性好、受众广的特点,在20辆公交车做车身广告, 在20个公交客运站做站亭广告,同时制作《房山区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纪实》,在150辆公交车内做视频广告,多途径宣传创建活动。三是持续开展质量安全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投入120万元设立宣传牌匾240个。四是以承办农业部、北京市农业局重大活动为契机,开展质量安全宣传活动,2015年6月18日,承办了农业部举办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最大程度扩大宣传面,营造人人关心、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氛围。 (本刊记者崔建玲编辑整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