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旅顺口:用感恩之心守护海天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包尚友 于 慧 字号:【

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美丽海洋呼唤生态文明。大连市旅顺口区近年来严守生态红线,通过建设海洋牧场、人工增殖放流、加强伏季休渔管理、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去年成为辽宁省唯一入选“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县区后,旅顺口人更增强了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旅顺口,三面环黄、渤两海,海岸线总长158.5公里,海域区划面积2590平方公里。这里生态环境优越,盛产海参、鲍鱼、海带、裙带菜等海珍品,在建设海洋牧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斑海豹“爱上”虎平岛

7月22日上午,记者一行乘船探访三涧堡街道虎平岛斑海豹繁殖区。

七月流火,但海风中却带着丝丝凉意,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虎平岛就要到了!”大家开始兴奋起来。虎平岛在视线里逐渐清晰,仿佛就在眼前。望向虎平岛,另外两座并排的岛屿映入眼帘,互成犄角之势,它们分别是牤牛岛和猪岛。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时,二郎神赶着他的神兽猪、虎、牛一同过海,途中,猪实在走不动了便卧在海面上,这时老虎就趴下身子想吃掉猪,而牛看出老虎的心思便横在中间与老虎对峙,二郎神怕三个畜生动武惹得天地动荡,于是便施了定身法。久而久之,三只神兽化成三座岛屿矗立在海天之间。

“三个岛,只有咱虎平岛有斑海豹!”虎平岛的“岛主”——大连虎平岛海珍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牟正文自豪地说。

在接近虎平岛的地方,记者近距离见到了正在海水中活动的斑海豹。它们时而把头探出水面,时而躲在水中,似乎一点也不怕人。

牟正文告诉记者,斑海豹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它分布范围较小,对生活海域的水质和食物要求很高。辽东湾是斑海豹在我国海域唯一的繁殖区。从前,由于斑海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过度猎杀的情况严重,致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1992年,大连市政府批准建立辽宁斑海豹国家自然保护区,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其主要保护对象就是斑海豹及其生态环境,虎平岛就在其中。他承包虎平岛15年没有进行过捕鱼、钓鱼,为的就是“养海”。海洋食物丰富,加上投入大量的石头,良好的海底生态让斑海豹流连忘返。以往,它们只是些过客,如今却把家安在了这里。从2010年开始,虎平岛上再次出现大量斑海豹在此栖息,常居于此的数量近50头,到了冬季繁殖季节,岛上的滩涂到处都是,足有200头……

虎平岛附近海域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整个旅顺口区海洋生态的一个缩影。

旅顺口区海洋渔业局局长董辉介绍说,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旅顺口区积极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海洋产业道路。近三年,近海渔业捕捞强度零增长,开放式养殖用海占养殖用海总面积90%以上;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7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0%。区政府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海洋管理规章制度,增强海洋监督执法能力和海洋行政管理能力,伏季休渔秩序井然,海域审批严把红线;完善提高海洋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及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制定实施了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计划,并定期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建立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区域能力建设,实行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制度,建立海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海洋生态环保意识,营造爱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同时加强了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尤其是对大连斑海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以及老铁山陈家村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和旅顺世界和平公园海岸侵蚀治理与海滩养护项目,更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陈家村为大海换上“绿色新装”

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滩涂上,绚烂多彩。清凉的海风带来阵阵海鸟欢快的叫声和赶海人满载而归的笑语。

这令人向往的意境,曾是铁山街道陈家村党支部书记远健的儿时记忆。这些年,远健一直在与大海打交道。他深爱这片蓝色的大海,更执着地践行着保护海洋生态、人海和谐发展的理念。让他和陈家村人感到欣慰的是,儿时记忆中的景象正在重现。

陈家村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与老铁山灯塔、黄渤海分界线旅游景区相连,附近无任何工业企业,称得上是个“青山绿水,汪洋碧波”的好地方,加之拥有独特的小气候和富含磷矿的土质,种出来的瓜果蔬菜口感更是与众不同。

2014年底,陈家村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投放生态鱼礁成为其中的主要内容。远健介绍说,生态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虾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避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早在我国明朝嘉靖年间,一些渔民已会在海中设置类似装置。

与这些“老古董”相比,陈家村投放的生态鱼礁则不知道“先进”了多少,这些是截面为三角形的庞然大物,每个重达将近10吨,适宜投放在几十米深的高流速海域,在国内并不多见。

生态鱼礁的投放需要根据潮水来进行,随着大吊车的缓缓启动,吊钩下的生态鱼礁也缓缓地驶离地面,被运往停在码头的工程船上。工程船拉着这个庞然大物开往两公里外的海上投放点。在投放点,一个工作台已被搭好,鱼礁运达后,同样需要用吊车将它准确地投放到指定位置。而在大海中投放鱼礁的位置,事先都已经测定好了,工人在投放时必须做到精准无误。

远健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村近岸海域投放鱼礁的面积有1200亩,采用高密度复合材料的饵料培养体网笼,寿命长达30年以上。“我们要给鱼虾造一个舒适的绿色住宅区,让它们把家安在这里。”

除了投放生态鱼礁外,总投资2280万元的陈家村海洋生态修复工程,还涉及海岸带生态修复,整治面积2000平方米,重建鹅卵石岸滩120米。此举对于陈家村发展休闲旅游业有很大的帮助。

据远健介绍,果蔬采摘、奇景观光和休闲垂钓是陈家村发展旅游产业的传统优势。他们现在正计划利用本村的荒山开建老铁山休闲园,把它建成“集鸟类观赏、鸟类救助、踏青老铁山线路、小动物园为一体的休闲公园”;依托“老铁山陈家村海岸修复工程”发展休闲渔业,成立休闲渔业合作社,发展证件齐全船只加入合作社,为游客统一缴纳保险、培训,使垂钓、海上观光成为休闲渔业的亮点;建设旅游农贸商品市场提供给本村村民售卖土特产品增加百姓收入。这三个新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陈家村旅游产业的硬件设施,为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开辟新途径。

描绘“人海和谐”新蓝图

渔家人对和自己息息相关的那片大海有着无限深情与无比热爱。7月16日,第十三届旅顺渔人节在北海村和陈家村同时举行。

在旅顺口,渔人节的热闹程度丝毫不比春节逊色,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赶赴海边参加祭海仪式。仪式开始,先是渔民代表宣读祭海文,接着是祭海大典,渔民们上香、敬酒、燃放烟花,最后是感恩放生活动。

据说,这一习俗最早可追溯至百年之前。渔民们出于对大海的敬畏和感恩,自发在每年阴历六月十三祭拜龙王,后来渐渐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一个隆重的民间节日。每年渔人节的一大早,村民都会备好几艘船和许许多多各类海产品幼苗,驶到海岸线十几公里以外的牤牛岛,让这些幼苗回到大海。2004年,大连旅顺渔人节正式命名。2010年12月入选大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的感恩放生也成了人工增殖放流的一部分。

董辉局长告诉记者,旅顺口区高度重视人工增殖放流和伏季休渔养护相结合。从今年5月18日 至6月28日分别在全区六个涉海街道的适宜海域进行了增殖放流活动,实际投放中国对虾苗4.31亿尾,褐牙鲆鱼苗216万尾。与此同时,他们还加大了对育苗室的监管力度,密切关注苗种的质量和数量,使得今年投放的中国对虾苗、褐牙鲆鱼苗的质量均较往年有所提高,褐牙鲆鱼苗的体长由往年的3cm提升为5cm,大大提升了种苗的入海成活率。

增殖放流是一项利民惠民、广受渔民欢迎的公益之举,此举对促进本区渔民增收、实现旅顺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据了解,近几年,通过增殖放流后资源回捕调查证明,旅顺口区海域多年未见的中国对虾、褐牙鲆又现鱼汛,渔民单项产量、产值较往年均有提高,平均每年回捕中国对虾16万斤。

旅顺口人懂得感恩,更热爱和平。2002年夏,一座占地40万平方米,耗资1.5亿元,象征人类永无战争的“世界和平公园”在旅顺口风景秀丽的羊头洼月亮湾畔破土动工。然而近年来,受自然条件及人为因素影响,自然岸线及海岸原生风貌景观破坏严重,使这座我国唯一以世界和平为主题的世界级公园面临窘境。为此,旅顺口区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投资5000万元,启动了旅顺世界和平公园海岸侵蚀治理与海滩养护项目,重点修复与养护海滩岸线,进而提升旅顺口区海岸资源的品位和价值,充分挖掘海岸旅游景观资源的价值和潜力,全面提升区域形象,促进旅顺口区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据悉,该项目明年年底就将竣工。届时,世界和平公园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眼下,旅顺口人正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节约利用为主线,以重大项目和工程为抓手,不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尽情描绘着“人海和谐”的文明发展新蓝图。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