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无小事,听听总理怎么说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了《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明确今年起对省级政府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评议考核。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批示中、考察时多次督促要严把食品安全关,“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从加强监管到强化责任,从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到打击不法分子,为了帮你的餐桌把关,总理都提过哪些“硬要求”?

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16年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

2016年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他指出,保障食品安全仍面临艰巨任务,要毫不懈怠,持续攻坚。各级政府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切实发挥食安委统一领导、综合协调作用,以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坚定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权威监管体系,落实最严格的全程监管制度,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2015年6月11日,李克强总理对全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作出批示

2015年6月11日,全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广大群众的心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要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最严格的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监管制度,完善监管体系,全面落实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责任。以基层为主战场加强监管执法力量和能力建设,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以持续的努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政府必须要让那些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受到惩处。尤其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企业,要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

——2014年7月25日,李克强总理出席山东济南部分新登记企业负责人座谈会

2014年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济南召开部分新登记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在会上,李克强指出,政府要严格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让企业在竞争中公平、健康发展。“如果谁违反规则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就打击了那些诚信守法、注重质量、讲求效益的企业,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因此,政府必须要让那些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受到惩处。尤其是食品安全领域的企业,要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

工商部门要瞪起火眼金睛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并为工商户提供良好服务。

—— 2013年12月27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天津大营门工商所

2013年12月27日下午在天津大营门工商所,李克强总理详细询问辖区食品生产经营商户的监管方式和质检手段。他提醒工作人员,食品关系群众健康和生命,要绝对保证安全。大部分消费者直接从市场购买食品,工商部门要瞪起火眼金睛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并为工商户提供良好服务。

我们现在虽然财政紧张,宁可在这方面多花钱,甚至花大钱,让老百姓对食品、对中国的食品要有信心。

—— 2013年5月13日,李克强总理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

2013年5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专门就掺假羊肉和毒生姜问题提出了要求。他说,最近掺假羊肉、毒生姜事件接连发生,加重了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这些事情,虽然只是局部的、苗头性的问题,但影响恶劣,危害很大,一定要高度重视、严格监管、严厉打击。他指出,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决不能再出现奶粉那样的信任危机,要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我们现在虽然财政紧张,宁可在这方面多花钱,甚至花大钱,让老百姓对食品、对中国的食品要有信心。”

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大家都尽一把力。政府则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来让人民放心。

——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有记者问,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中国政府将如何解决?总理说,食品安全,那可以说是天大的事,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总理还表示,不论是污染状况、食品问题,还是治理和处置的效果,都要公开透明,让公众、媒体能够充分有效地加以监督,“这也是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来硬化企业和政府的责任,也可以增强人们自身的防护意识”。他号召,“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奋斗,大家都尽一把力。政府则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来让人民放心。”

(稿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