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尤溪县: 产管并举,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
时间: 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中国农村网 作者: 字号:【

福建省尤溪县是个适合发展农业的好地方。虽然这里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但尤溪县却享有“中国金柑之乡”、“中国绿竹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美誉,拥有绿茶、金柑、绿笋、茶籽油等地标产品。如此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使尤溪县的农业发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该县在此基础上,更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近年来,尤溪县努力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提升。那么,尤溪县在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中有哪些具体做法呢?

组织到位 合力共为

质量安全无小事。尤溪县在开展创建的过程中,注重三大主体责任的落实。

在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上,尤溪县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分别下发了6个文件。县乡两级成立以行政主官为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36人,其中县级专职人员6人、乡镇监管人员30人,全县250个村各配齐一名监管员,15个乡镇配齐速测仪、检测车,构建了上下贯通、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尤溪县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对乡镇绩效管理范围,权重为5%,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68万元,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例行监测和执法巡查等方面工作。

在落实部门监管责任上,尤溪县政府办公室制定下发《分解下达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目标任务的通知》等文件,分解创建工作目标、措施和考评办法,明确由农业局负责标准化安全生产、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产品QS认证、县供销联社负责产品信息归集、县商务局发动电商企业销售产品。建立督查和奖惩机制,及时通报工作滞后单位,督促相关部门和乡镇责任落实到位,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印发《尤溪县农业局关于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与职责分工的通知》,积极统筹协调系统内部各科室间的分工协作,在监测、执法、督查、抽检等各方面有效形成了监管合力。

在落实生产主体责任上,尤溪县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主体备案制度和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督促各级农技部门对辖区内所有农产品生产主体(包括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登记备案,分类造册,全县共登记备案农业生产主体366家,创建安全县以来,集中开展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和质量安全承诺书签署活动,开展集中培训 16场次,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650份、农业投入品诚信函121份,发放《公开信》8200份。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制作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宣传片1部,群众咨询2000余人次,发放明白纸2余万份,悬挂条幅、粘贴标语与禁限用农通告500多份,发送手机短信安全知识共20.572万条,广播电视走字屏共2880条,每个乡镇检测车安装宣传广播,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广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源头管控 规范生产

自创建安全县以来,尤溪县完成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资料调查及土壤样品采集402个,建立主要农产品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点55个。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5万亩,配方肥施面积25万亩,秸秆还田腐熟技术10万亩,豆科绿肥3万亩、旱地绿肥3.5万亩。制定污染防治方案,明确治理时限,对全县存栏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全面进行整治,目前整治275家。绿色防控,在粮食、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上示范推广杀虫灯、色板、避雨控病、果实套袋技术等绿色防控技术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推广应用面积265万亩次。

尤溪县制定县级农产品生产标准,规范生产。完成尤溪红茶、佛手瓜、有机蔬菜、生猪、金柑生产标准制定8个,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章可循。创建安全县以来,尤溪县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核心区共41个,其中,优质稻核心区1个,蔬菜标准园6个,果树标准化示范区1个,标准化生态茶园7个,食用菌产业核心区1个,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场25个。

尤溪县坚持政策扶持与协调服务并举,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发展并重,着力培育各主导产业、初加工与精深加工结合的龙头企业群体,重点抓好省级农民创业园、沈佳公司“全国蔬菜标准园”,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海亮集团高山蔬菜产业园等园区标准化建设,建立优质米、茶叶、食用菌、油茶等10条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链条,通过发展“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将千家万户纳入安全生产轨道。

在三品一标认证方面,尤溪县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支持 “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提升行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全县“三品”认证企业33家127个产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企业14家20个产品,绿色食品企业18家27个产品,有机食品企业3家82个产品,获得福建名牌农产品企业6家,获得地理标志企业4家。

过程管控 确保安全

尤溪县建设智慧农业监管平台,把质量追溯和农资监管纳入平台管理。出台扶持政策,要求市级以上农业生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率先开展可追溯建设,并与评先评优、项目申报、资金扶持挂钩,目前平台上可追溯管理企业69家。正在新建30家农业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溯源信息点,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的覆盖面。通过食用农产品可追溯管理,将监管工作从被动应付向常态管理和源头管理转变。

当地加快农资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建成“农资放心店”20家,同时农资监管平台升级拓展项目建设正有序开展,将21家兽药企业纳入农资平台监管范畴,建立农资经营诚信档案、购销台账和实名购销制度,对主要农作物和畜产品所使用的农药、兽药实行统一管理,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

创建安全县以来,全县共完成各类产品抽检24547批次,样品抽检合格率为99%以上;抽检样品扩展到每个村、每个生产基地,每个合作组织,每个生产企业,为合格农产品把好了准出关。当地加强产地检疫,检查规模养殖场116个(次),完成产地检疫54.83万头(万羽),宰检疫22.13万头(万羽)、抽检生猪尿液1912头(份),“瘦肉精”现场快检全部呈阴性。

尤溪县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活动和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兽用抗菌药、农资打假、茶叶、病死猪违法销售专项整治行动,自创建安全县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326人次,协同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深入生产基地、超市、农贸市场开展“三品一标”产品专项检查60个,检查农资门店305家次;查处农资违法、食品安全、渔业违法案件5起,各类处罚金额53092元。无害化处理病死猪55994头。移交司法处理2起,做到抽检一个产品,规范一个企业,带动一个行业。

尤溪县强化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将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认证标志、动植物检疫合格证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二维码标识、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报告以及生产主体出具的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和销售凭证等证明,作为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的基础条件,确保农产品源头安全。

成效与经验

近年来,尤溪县在创建工作中,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尤溪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已建成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构建了上下贯通、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是营造宣传氛围。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重点,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宗旨,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课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先后邀请专家来开展技术培训,选派监管人员参加省(市)培训班,对县乡监管人员和企业、合作社、经营农场等农业经营实体开展集中培训。同时,通过宣传片、电视、手机短信、宣传车等方式,广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是注重过程管控。抓好两个平台建设,强化全程管控。一个是农资监管平台,开展农药产品入市经销备案审核,要求农药经销企业建立农药购销电子台账,落实实名购买制度,定期开展平台巡查监管,开展假劣农资追溯查处,建立农资企业诚信档案,依法公开执法信息等。同时农资监管平台升级拓展项目建设正有序开展,将兽药企业纳入农资平台监管范畴,逐步实现农药、兽药购、销、用流向可追溯。另一个是建立尤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上海农易信息有限公司合作,政府提供建设平台场所、建立数据库、服务器、显示屏等相关硬件,企业提供软件设计与开发、软硬件管理、配备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人员。依托企业丰富的追溯体系建设经验,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共同建设尤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用于追溯体系监管名录、企业产品及全程记录的展示和质量安全的监管,将全县农业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平台管理,进一步增强可信性、可用性和易推广性,将监管工作从被动应付向常态管理和源头管理转变。

四是创新市场理念。随着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生产质量安全、消费放心的农产品势在必行,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倒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尤溪县以开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为契机,推行“政府+运营商+服务商”可持续运营机制,建立闽中电子商务创业园,构建“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体系,借助淘宝特色中国“尤溪馆”、“菜管家”、“森品汇”等平台,进一步打造农产品网销可追溯系统,促进各类农产品生产主体实现“要我安全生产”到“我要安全生产”转变。

五是强化督查考核。县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尤溪县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方案和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目标任务的通知》等文件,全面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目标和措施。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农业重点工作议事日程,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例行监测和执法巡查等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督查和奖惩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和乡镇到位落实责任,及时通报工作滞后单位,并与评先评优、项目申报、资金扶持挂钩。

(本刊记者崔建玲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