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2015年市场交易购销两旺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分析师:方 舟 字号:【

2015年,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活跃,购销两旺,年交易量和交易额同比分别递增28.0%和25.2%。

市场交易稳健增长,果品销量增势放缓

2015年,在经济环境趋于劣势,各行业不甚景气的背景下,市场通过推行适宜举措,加上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交易量依然保持同比28.0%的稳健增长率,其中配送区的增量贡献作用最为明显。经过5年的培育发展,市场配送区已初具规模,10余家配送公司的经营业态已步入正轨,采购、拼选、配送等环节的供应链日趋完善,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达到23万吨和12亿元,较建设初期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不过在市场整体增量的背景下,果品商户生意下滑,水果销量增势放缓也成为不容回避的事实,具体表现:一是经营时间延长。往年商铺自营时间在12小时左右,而2015年普遍延长至16个小时,只为多成交几单生意;二是拼车载货增多。据门口车辆登记数据显示,2015年载货入场车辆中,多户拼一车或一车承载多品种水果现象增多,同比增幅在35%以上;三是经营品种增加。日均交易水果种类由2014年的53个增至2015年65个,原本主营单一品种的商户均增加了经营品种,以往不少零星出现的小众品种都加大了上市量。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经济劣势缩减开支。受整体经济不景气影响,周边中小型企业很大一部分步履艰难,纷纷减少水果的采购量,以缩减开支;二是国家政策约束限制。国家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约束性政策,令水果作为福利发放量锐减明显,促使水果集团消费比重急剧下滑;三是国产水果成本居高。近几年国产水果产地价格接连攀升,如热销品种荔枝,近三年产地均价以每年30%的幅度递增,加上运输、储藏、人工等成本的上扬,导致市场经营户采购成本急剧上涨,不得不放缓节奏,控制到货量,以减少垫资压力;四是市场空间趋于饱和。市场建设运行已逾15年,当初设计的负荷量已无法容纳现今蔬果的大进大出,急需迁建扩容;五是本地水果种植减少。近几年种植本地水果所付出的劳动成本,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加上果农疏于管理和缺乏培育创新。

果价整体较为实惠,消费减弱是为主因

继2013年、2014年两年水果价格连续攀升至高点后,2015年果价终于出现回落,数据显示1-12月,市场水果综合均价同比情况分别为+18.5%、+28.3%、+17.6%、-8.9%、-13.8%、-19.7%、-22.0%、-17.2%、-27.9%、-20.8%、-10.4%、-15.4%,可看出自4月起果价开始走低,并一直延续至年底。各大宗交易品种也可看出端倪,如苹果、香梨、柑橘、哈密瓜、西瓜、芒果、橙子等品种,交易均价同比降幅分别为-28.6%、-23.0%、-18.7%、-17.1%、-13.6%、8.6%、-4.2%。此轮水果集体价格下滑的原因一是产量逐年提升。随着农业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的普及,我国水果年产量逐年提升,供大于求的现象抑制了果价的连续上涨;二是消费能力减弱。在整体经济形势处于劣势的背景下,大众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被抑制,商家不得已降低售价以适应市场节奏。

进口水果增量明显,价格相较往年实惠

2015年进口水果交易势头良好,交易大幅增量46.7%。各品种中火龙果、车厘子、山竹、桂圆、榴莲等5个品种位列增幅前五,同比分别增量59.7%、43.0%、36.4%、19.5%和12.7%。各品种综合交易均价同比下滑23.8%,多数品种在热销期间价格更是下滑明显,如春节期间车厘子品种,同比增量22.7%,但均价同比下滑36.5%,6月份的榴莲品种,均价较2014年同期下滑28.7%,9月份的火龙果品种,均价也较2014年同期下滑34.4%。增量价惠的原因一是政策出台利好。海关入境手续简化,各项税费下调,多地口岸开启,通关更为便利;二是消费态度转变。进口水果一直在外观、口感、包装、口碑、食品安全方面具有优势,随着近几年养生观念的深入人心,消费档次的提升,再加上国产水果连年涨价,拉近与进口水果的价格差距,使得消费者在自用或有馈赠需求时,更倾向于选择进口水果,从而带动了更多的需求量。

本地蔬菜小幅缩量,大宗品种价格上扬

2015年,本地蔬菜成交40000多吨,交易量同比小幅下滑21.7%,其中莴笋品种销量占据榜首,占总量35.8%,成交16000余吨。其余年销量超千吨的大宗品种有苦瓜、西葫芦、番茄、大白菜、小葱和豇豆,交易量同比情况分别为-21.8%、-13.5%、-23.8%、-10.1%、-33.4%、-38.6%、-33.3%,全部处于同比负增长态势。而1-12各月的交易量同比情况亦是如此,分别为-22.4%、-19.3%、-24.5%、-38.8%、-13.5%、-43.5%、-2.1%、+13.7%、-1.8%、-37.7%、-33.7%、-18.9%,除8月同比增长外,其余各月份均呈下滑态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大宗品种的交易均价同比涨幅明显,如大白菜、西葫芦、苦瓜、小葱、豇豆和莴笋的交易均价,同比分别递增80.0%、35.7%、35.6%、35.3%、23.3%、23.1%。2015年本地蔬菜量挫价涨的主因一是产量减少。随着商业用地的开发,蔬菜种植地逐年减少,加上蔬菜种植业投入产出比例的不平衡,回报率下降,也使得本地有不少菜农放弃种植行业,带来了蔬菜上市量的逐年减少;二是外来竞争加大。随着我国蔬菜产业化种植的推进,进入市场的外来客菜售价逐年下降,个别品种已接近或低于本地菜的种植成本,令本地菜农无利可图,遂放弃种植部分品种;三是销售意识增强。交通的发达,信息的灵便已使不少本地菜农走上了自产自销的道路,多数蔬菜种植大村已形成产业化种植,同村多户联合起来,统一联系蔬菜经纪人上门收货,不经过市场平台,以减少中间环节。

外来鲜蔬增量明显,有力保障市场供应

在市场多年来的合理规划和循序引导下,山东、甘肃、广东等蔬菜产区的直发车增量明显,同比增幅不少于20.0%,车载鲜蔬交易的兴旺令客菜区继续焕发活力,近几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年交易量同比增幅超过25.0%。2015年上半年,产自南方一带的鲜蔬增量明显,如产自福建厦门一带的春季新收获土豆,3、4月份时日均交易量30余吨/天,同比增量27.4%,占据了市场上60%以上的春季土豆供应,产自温州、福鼎一带的番茄亦是如此,新番茄日均交易量超过40吨/天,同比增量29.4%,与北方鲜蔬一起共同保障市场供应。

2015年外来鲜蔬(客菜)增量明显的主要原因有几点:一是产地扩增。各省蔬菜种植区域增加,面积逐年扩大,收获增量明显;二是天气晴好。全年各地天气状况普遍较好,未出现大面积自然灾害,且气温适宜,有助于蔬菜快速生长;三是拓宽渠道。随着物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信息渠道灵便畅通,市场经营户不再局限于单纯引入一地鲜蔬,多区域同时调运逐渐成为销售主流;四是包装规范。以往产地直发蔬菜多以散装运输,虽然成本较低,但受天气和气温的影响较大,抵达市场后损耗不小,现今产区服务到位,包装规范,多数蔬菜以品种分类,浅冷藏后泡沫箱包装,快速运输,既减少损耗又保证了新鲜;五是品种增多。由于价格原因,往常客菜品种多是本地菜当季中没有的品种,进行差异化经营,而今在各蔬菜产区大规模产业化的种植,减少了成本开支,以至客、地菜同品种相争情况并不鲜见,个别品种本地菜已失去价格优势。市场多年来一直鼓励经营户积极开拓流通渠道,着力保障市场供应,全年“春节”、“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客菜同比增量明显,增幅不少于25%,有力地保障了节日期间市场上新鲜蔬菜的稳定供应,花色品种日渐增多,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餐桌。

春茶交易较为平淡,市场积极助农售茶

2015年市场春茶交易较为平淡,交易量和交易额同比小幅下滑2.0%和9.0%。中低档春茶上市量大、较往年实惠。多项因素对春茶销售产生影响,一是政策环境因素。中央相关政策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制约了春茶特别是高档春茶的消费;二是经济环境因素。经济大环境的颓势,令不少实体企业压缩业务开支,减少春茶采购量。

市场积极推行各项举措助农售茶。一是提供多项服务。提前开门方便茶农茶商,提供各类便民设备,不间断供应热水,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维持治安、调解纠纷及场地保洁工作;二是下调司磅服务费。市场将司磅服务费由原定的4%下调至1%;三是助农拓展销路。召开市场茶商联络会,积极为本地茶农拓展销售渠道,助农增收;四是强化农残检测。严格把好质量安全关,全力避免农残超标茶叶流向市场。

2016年行情预测

2016年,随着市场交易环境的优化,功能配置更加趋于合理,管理手段愈加完善,市场整体销量还将进一步提升,但在经济向好形势尚未明朗之前,增长势头还会放缓,继续保持稳健态势。经济的劣势,成本的压力,购买力的下降,消费群体的缩减,还将不可避免的继续考验着市场和经营户的运作能力和经营实力。天气状况依然是左右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原因,流通困局和卖难现象或许还会重演。新的一年,市场将以宏观角度来审视自身,找准整体定位和发展方向,继续发挥区域性集散的功能,为本省和周边地区提供充足的农产品保障。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