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补民族种业发展的蔬菜短板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李国龙 字号:【

番茄,又名西红柿,也叫“洋柿子”,寓意外来之果。多少年来,西红柿已经成为国内主要蔬菜之一,但我国的西红柿种子产业相对较弱。有数据显示,进口西红柿种子以45%的市场份额占到了销售额的70%,而另一项数据则显示,在蔬菜大省山东,市场份额为20%的进口西红柿种子销售额超过了市场份额为80%的国产种子销售额。农民用进口的要比用国产的每亩多花1000多元。

在感慨农民多花这一千块钱的同时,我们也为西红柿的“中国芯”担忧。农民多花钱也愿选进口种子,说明国内种子育种水平和种子质量有待提升。中国的西红柿种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把消费需求作为育种目标,创新能力要提高,保障创新能力的制度体系要跟上。

消费需求就是育种指挥棒。老百姓回味的“老味道”,就是最大的市场需求。笔者在寿光尝到的挂沙番茄,发往广州、深圳供不应求,在北京市场上消费者还吃不到,可想这个市场空间有多大。而且近年来,农民用种观也在发生改变。原来图个便宜,看上了赠品买了种子,种出来发现种子质量不太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你种子不行,赠啥礼品也都不再买了,农民算明白了这笔账,好种子就意味着有市场,有市场就意味着果好卖,好卖才有好收入。

番茄育种创新能力需要攻坚克难。从育种基础理论上讲,番茄的许多品质指标都是数量遗传性状,这就像买“双色球”,有时挑出一个好的番茄性状难度不亚于双色球中大奖。在番茄的育种过程中,品质性状的测试最为麻烦,必须等到果实正常成熟后,目前还仍以感官测试为主,主观因素影响大,工作效率极低。所以在育种上要提升育种手段,采用分子标记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筛选与主要品质特性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开发更多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目的基因,筛选出含有更多优质性状的种质材料,提升育种创新水平。

新《种子法》的实施必将为蔬菜育种创新提供强大的法治保障力度。2016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种子法》开始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申请品种登记应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文件和种子样品,品种要经过特异性(D)、一致性(U)、稳定性(S)测试报告。也就是说,企业登记的品种要通过DUS测试,而DUS测试也正是申请品种权保护的前置试验。获得品种权保护的申请人可以依法享有品种的合法权益。品种登记更有利于蔬菜种子市场的规范。

民族种业的发展更要补短板。蔬菜是丰富老百姓餐桌的主要作物类别之一,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物种类,而蔬菜种子还是短板。补齐这块短板,让蔬菜种子装上优质“中国芯”,民族种业才能更好发展!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