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望江县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之花“亮晶香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汪洋 徐胜祥 字号:【

农技员“变身”理事长

“多年来,我切身感到农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1995年,刚满19岁的鲍光跃,从安徽省安庆市农校毕业后只身来到望江县漳湖镇,成为该镇农技站的一名农技人员。20多年来,科班出身的他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为村民们答疑解惑。谈起各种农作物的特性、病虫害的防治等,了然于胸。

“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留守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一些土地濒临荒废。与此同时,在家务农的大多数农民,仍在用传统的方式耕种,效率不高。”鲍光跃告诉记者,为了提高产量,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早在2008年,他便和几名农技人员利用自身优势,率先在当地流转了460亩水田,开始试验机械化插秧。“为了试验机插和人力种植的区别,我将460亩中的一部分用于机插,其余的还是用传统方式种植,一年下来,采用机插的水田,每亩要比传统方式高出70公斤。”

2009年,附近很多农户看到机械化种植的高效率,纷纷要求鲍光跃也为他们提供机插服务。为了把周边更多的农户带动起来,望江县金穗种植专业合作社便应运而生,鲍光跃也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机人员“变身”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成立之初,主要服务方式是为社员提供水稻“代育代插”服务,建成了两座育秧工厂,统一采购稻种,统筹安排育秧栽插。

“在合作社成立之前,漳湖镇种植100亩以上水稻的农户只有5户,大部分农户种植面积不超过15亩,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大,机械化程度低,导致种植效益低下。”鲍光跃说,近年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采用“代育代插”和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订单销售稻谷,不仅减少了劳动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增加了种植效益,促进了社员扩大种植规模和土地流转进程,截至去年,合作社成员共流转土地2.6万余亩,户均种植水稻70余亩,其中,200亩以上的种植户达15户,100至200亩的63户,50至100亩的226户。

从9人发展到415人,成功跃升“国家社”

“农户自己打农药,一般至少打七到八遍,而合作社只需要打三到四遍农药,就可完全消除病虫害。农户自己打药每亩需要110元左右,而合作社每亩仅收防治费80元。”金穗合作社理事吴结龙介绍说,目前, 合作社拥有48支植保防治小队和一批农业科技专家,专家们不仅对病虫害信息掌握准确,而且用药专业,有效降低了农药污染。 “现在合作社成了我们农民的种田管家,提供保姆式服务,种地不成问题。”村民张海明如是说。

“农村土地大多是分散的,形成不了规模,合作社成立后,可以最大化整合土地资源,利用机械化种植模式,降低成本,提高产量。”鲍光跃分析道,100亩田,用传统的方式直播,一天插完需要100人,而机插只需要两台插秧机,一天解决问题。“看到机械化种植在节本增效上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农户都要求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成员已由最先的9人,发展到如今的415人,承包耕地面积2.6万亩,带动周边3个乡镇2500多户农户。”鲍光跃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下设机插机收专业化服务部、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部、稻米购销专业化服务部、资金互助部、土地流转部、秸秆收贮转运中心、财务室等7个部门,并成为望江县唯一一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注册自有品牌“亮晶香”

“稻鸭共生”拓渠道

几年来,合作社除了成员增长之外,自身也在不断成长,育秧基地也从5000多亩扩增到目前的8000多亩。尽管有了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的“金招牌”,但鲍光跃并不满足。

“合作社从种子、育苗、秧苗管理、病虫害防治到机收,给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但机收之后呢?以前我们直接卖稻谷,但价格受别人控制,如果我们可以自己加工大米并销售,就可以创出自己的品牌,同时也能省去中间环节的差价,将利润最大化,为农户带来更多收益。”鲍光跃认为,壮大起来的合作社不能仅仅是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光提高产量还不够,为此,合作社于2011年注册了自有大米品牌“亮晶香”,并引入懂得销售策划的人才,通过超市等渠道打入市场,进行探路。

“‘亮晶香’品牌大米采用统一种植的‘丰两优香一’品种加工生产,并由合作社控股组建的安庆市金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销售。销售公司现已与安庆市金华联、安庆市世纪华联、安庆市红东方超市等大型超市连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吴结龙说,合作社“亮晶香”大米已于2014年4月通过全国绿色食品认证中心审核并发证。2015年“亮晶香”品牌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佳品牌。目前,合作社统一种植的‘丰两优香一’稻谷要较市场价每百斤高5元,成员每亩可增收60余元。

为进一步提升大米品质,拓宽销售渠道,2015年合作社建立了1万多亩稻鸭共生基地。“总体来看,一方面亩均养鸭可增收60多元,另一方面,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投入,同时产量也有大幅增高,亩均可增收250多元。” 鲍光跃说,这一绿色稻米标准化种植模式很快引起了很多大型食品龙头企业的关注,纷纷与其对接,商谈合作,不仅提升了品牌效应,也为合作社的产品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发展绿色稻米利益为纽带,吸纳更多中小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以提升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快应用物联网,提升合作社生产管理水平,增强品牌竞争力。”对合作社的未来发展,鲍光跃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