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春天,万物复苏却也伴随着干燥,有时刮风有时雾霾。多喝水成了一项任务。那天在同事推荐下,一杯甘蔗汁让我在这个春天,咀菇甘甜,抵消了几许春燥。
记得小时候,甘蔗是我最喜欢的零食之一,入了深秋大街小巷都会有人叫卖,但那时只能自己啃了皮,咬出那沁人心脾的甜汁,经常会因为贪吃咬的块太大,汁液随着咀嚼会顺着嘴角流出来,一片狼藉却笑弯了眼睛,现在回想起来,依然齿颊生津。
可能是因为吃甘蔗时的样子实在不怎么雅观,而吮吸完汁液后的渣滓也不能随意丢弃,麻烦得很。所以,现在的大街小巷,推车叫卖的甘蔗不见了,一晃好多年没有再像童年一样,手里拿着一段甘蔗,边走边吃,满足的样子了。取而代之的是很多水果店,或有心的商铺将甘蔗直接压榨成汁,供人饮用。
于是,甘蔗不再是小孩子的专利,成年人也可以有机会回味一番童年的滋味。但甘蔗汁不仅甘甜,它的功效还有很多,你可知道?
我们先来科普一下什么是甘蔗吧。甘蔗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喜温、喜光。甘蔗按用途可分为果蔗和糖蔗。我们吃的都是果蔗。果蔗是专供鲜食的甘蔗,它纤维少、糖分适中、茎脆、汁多味美、口感好以及茎粗、节长、茎形美观等特点。糖蔗含糖量较高,是用来制糖的原料,一般不会用于鲜食。因为其皮硬纤维粗,口感较差。
甘蔗的营养与功效
李时珍曾说:“蔗,是脾之果。蔗浆甘寒,能泻火热。如煎炼成糖,则甘温而助湿热。自古以来就知道蔗浆消渴解酒。”甘蔗含有哪些营养成分?一杯看似平常的甘蔗汁,到底对人体有哪些益处呢?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此外,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所以甘蔗可为我们的机体补充充足的热能,可以预防低血糖、消除疲劳、缓解中暑等现象。
甘蔗不但能给食物增添甜味,而且还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甘蔗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天门冬素、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正这氨酸、赖氨酸、羟丁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多种氨基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苹果酸、柠檬酸、草酸等有机酸及维生素B1、B2、B6、C。
甘蔗有着“天然复脉汤”“脾果”等美誉,具有解热止渴,生津润燥,和中宽膈,下气止呕,助脾健胃,利尿,滋养的功效。对于肺燥引发的咳嗽、气喘等病症有一定辅助疗效,还能缓解咽喉疼痛。甘蔗可缓解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秘结,反胃呕吐,消化不良,发烧口渴等症状。
如果直接使用甘蔗,而不是饮用甘蔗汁,那甘蔗还是口腔的“清洁工”,甘蔗纤维多,在反复咀嚼时就像用牙刷刷牙一样,把残留在口腔及牙缝中的垢物一扫而净,从而能提高牙齿的自洁和抗龋能力。同时咀嚼甘蔗,对牙齿和口腔肌肉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还有美容效果呦。
哪些人不宜吃甘蔗
甘蔗,有营养又甘甜清火。可是甘蔗却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食用的量也要适度。
糖尿病人不宜多吃。甘蔗多糖,糖尿病人要适度食用,品尝一下即可,不然容易造成血糖升高。
甘蔗是一种大众食品,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但因为甘蔗性偏寒,有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的人,脾胃虚寒、胃腹寒疼者也不宜食用。
孕妇也不宜常吃甘蔗。因为甘蔗含有大量糖分,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处于特殊时期的孕妈妈当然要提高警惕,谨防妊娠糖尿病。甘蔗利尿,孕妇本身就尿多,多食甘蔗会导致上厕所次数频繁。
还有就是无论大人孩子,吃完甘蔗后必须漱口,防止龋齿。
春天甘蔗易霉变
甘蔗春季也曾引发中毒事件。好好的甘蔗,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霉变呢?又怎么会使人中毒呢?症状如何?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想再唠叨几句。
甘蔗一般在秋季上市,整个冬天都可以品尝到那份甘甜与清馨,一直到春天都有甘蔗出售,让喜欢它的人随时能吃到。不过,由于甘蔗的生长特性,我们在春天吃到的甘蔗大多为秋季的存货。储存了一个冬天后,存在着变质的可能,不仅是甘蔗,很多水果蔬菜经过一季的贮存都有变质的可能。
但是霉变的甘蔗毒性很大,含有一种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中毒后的症状也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一般来说,在吃了甘蔗2-8小时后,出现呕吐、头晕、头疼、视力障碍,进而四肢僵直等现象,就是甘蔗中毒的明显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昏迷和死亡。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原因并且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
如果在甘蔗末端出现絮状或茸毛状的白色物质,切开后断面上有红色的丝状物,就是甘蔗霉变的典型特征了,千万不可食用。
甘蔗的选购与存储
鉴别甘蔗时应掌握“摸、看、闻”的原则,摸就是检验甘蔗的软硬度;看就是看甘蔗的瓤部是否新鲜,新鲜甘蔗质地坚硬,瓤部呈乳白色,有清香味;闻就是鉴别甘蔗有无气味。霉变的甘蔗质地较软,瓤部颜色略深、呈淡褐色,闻之无味或略有酒糟味。
甘蔗最好是随吃随买,因为甘蔗会发生霉变,不易保存。如果一次购买甘蔗较多,最好不要把甘蔗尾部叶子削干净,让其包住甘蔗身;竖起放置,根部放在水中,浸到2-3节位置,并存放于阴凉处。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