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清香——昌平有名的一饼三肉之康陵春饼宴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徐 平 字号:【

这几天的气温,开始以跑步的速度进入夏季了,周末天气晴好,一觉醒来,望着外面明晃晃的天空,心里这样想着:出去转转吧。

节假日期间,要说北京近郊哪儿最火,当数昌平了。出五环,经G7一路向北,避开十三陵地区的拥堵路段,从长陵镇往西北一路行驶经过献陵、裕陵、茂陵来到康陵村。十三陵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空气新鲜,花香景美,但当不得吃喝。下面,介绍一种京郊的名吃,希望你喜欢。

地处十三陵的康陵,没来过这里的人可能对它很陌生,毕竟在昌平这样的民俗村遍地都是,可只要去过一次的人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如此有意思又有吸引力的小村子,来一次就爱上这儿。

康陵,我还是几年前去玩过,而且,这个小村是个不错的去处,地处燕山,背靠皇陵。村口的夫妻槐,有500年的树龄,像一对夫妻,彼此守望,树冠相接,盘根错节;也像一对卫兵,守护着村口和康陵。村里还有棵帝王树,这棵古银杏有800年树龄,据说是“先有帝王树,后有康陵宫,再有康陵监”。康陵村是正德皇帝的守陵人后代们发展起来的村子,康陵葬着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其皇后。这座陵寝修缮了多年,却一直没有对游人开放。游人吃饱登车而去之前,很多人都会在陵寝紧闭的外围大门边扒着门缝看看里面的场景。

如今这里变化很大,越接近村庄越感觉面貌一新。下了车,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来,我深深地吸了几口,负氧离子多,好舒服。这里的温度比城里略低些,风吹到脸上凉飕飕的。我们沿着街道往里走,路两边的村民在卖着山货,桃木拐杖,麻栎树根,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儿吃的东西。

虽然这条路我们经常走,但是康陵的一饼三肉之春饼宴一直没能吃上,总是惦记着。

春饼,一种极普通的面食。但因春饼好吃闻名,且一个村子几乎家家经营春饼宴,就引人关注了。当然,出名的原因还因为康陵这个村落,还因为正德皇帝的名声。

其实,康陵春饼宴不是单一的春饼面食,而是以春饼为主角,配一大桌子地道的农家菜,就像延庆柳沟的豆腐宴不光豆腐一样。

康陵村子不大,现在也就70户人家,村里搞接待的赵先生告诉我们,这个村子以前一片荒凉,2005年的一天,村里来了一批昌平职业学校的老师来这里考察,希望推动校村共建、推动昌平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经过与明史专家前后10次的走访调研,最终把春饼宴定位康陵村的名片,从那以后康陵村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变成了十三陵地区一道新的风景线,更是为村里人开拓了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大家冲的只有春饼。传说这个春饼是明朝的皇帝朱厚照,他当时喜欢去各地巡游,觉得吃饭特别耽误时间,于是让大臣们发明了一种皇帝快餐,就是我们现在吃到的春饼。

康陵这边整个村子都是做春饼宴的,也都不起名字,都是编号,各家店都是按门牌号命名,经打探每家店的水平都差不多。原来各家的厨艺水平都参差不齐,经过村干部把昌平职业学校的老师请来村里培训指导农民,面点师手把手地教做春饼,从食材到方法到摆盘,整个村子都是同一批老师教的,也算是高手。所以来康陵村,不用担心每家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春饼,每家都能做到薄如蝉翼,筋道有嚼劲。

原来我们在其他地方吃的春饼,放一会儿饼边就会发硬不好卷,可是这里的春饼韧性很好。其实春饼要想长时间依然保持韧劲和口感,烫面和面是关键,用热水将面筋烫软,就会降低面团的硬度,所以水温越高和出的面就越软,可是太软又缺少韧劲,而且会粘牙粘手,所以水温和水量的掌握就很关键,这样做出来的春饼卷起东西来才不容易破。

不知选哪家,我们就进了一个方便的人多的院。康陵村的春饼宴都是按人头收费的,二十几种配菜加春饼是春饼宴的特色,不管您来几位,按人头收费,每个人40元钱,根据人数上菜,人越多,菜越多,并且肉菜也越多,每家的配菜出来,凉菜几乎都一样,素菜可以无限次的免费添加,这儿比起其他农家小院您说实惠不实惠。

春饼是一种双层薄饼,吃的时候揭开。薄薄的春饼皮里要卷上葱丝、肘子肉、酥肉,再加上满桌的配菜:东北酸菜、炒肉丝、韭菜炒鸡蛋、炒绿豆芽(豆芽都是村民自己发的)、炒粉丝、红烧肉、鹌鹑蛋和各种叫不上名字的野菜,每样来一点儿,搁饼里一卷,别提多香了,吃起来还挺有农家饭的风味。

吃春饼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吃手里这一张的时候就可以计划下一张放什么了,每一张都可以吃出不同的风味,这次放肉多点儿,下次可以素一点儿淡一点儿,不用蘸酱,肘子肉和酥肉都很入味。

相对于这宴那宴的,春饼宴的吃食更为低端,但绿色环保,有利健康,而且很便宜,很对我们这些上年纪人的胃口。

餐后在村里游走,看着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如今家家火爆的小馆,这里因为春饼名声大噪,谁说同行是冤家,谁说春饼只有立春吃啊。

出行方案:京新高速(不堵车)进十三陵地界,奔长陵方向,在长陵宫十字路口左转(永宁方向),沿主路前行4公里左右,遇“康陵正德春饼宴”石碑左转,1公里即到。或者出了十三陵出口开启百度地图,导航一下。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