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市下涯红群草莓专业合作社 小草莓成就大事业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周圆圆 字号:【

骆红群,浙江省建德市下涯红群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建德市红群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国家级农村实用人才、杭州市十二届人大代表、建德市劳模、万向学院大学生创业导师、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就业导师。他在建德市下涯镇春秋村红群草莓基地创建的海峡两岸草莓文化创意产业园,近日正式开门迎客。

优渥的草莓之乡

建德是中国草莓之乡,有“中国草莓在浙江,浙江草莓在建德”之美称,这儿的草莓不仅结果早、果实大、甜度高,而且柔嫩多汁、酸甜适口,一直以来都享有“水果皇后”、“神奇之果”的美誉。建德草莓主要的品种有章姬、红颊、丰香等。

红群草莓专业合作社位于千岛湖下游,建德市中部新安江畔的下涯镇下涯村和春秋村交界处,距新安江城区12公里。交通优势非常显著,江浙至赣闽的主道——320和330国道均横穿下涯镇;杭新景高速使建德与杭州的行车时为一小时;距离3年内将开通的杭黄高铁出口仅5公里。

下涯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6.9℃,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561.8mm。日照年平均1940小时,无霜期254天。境内奇峰秀岭,江面蜿蜒曲折,江水冬暖夏凉,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独特,是旅游、休闲度假的极佳胜地。

合作社实力雄厚

红群草莓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6月2日,一直以来,合作社始终坚持把“低碳、安全、有机、绿色、实践教学、科普休闲”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人们的科普休闲、健康生活和品质生活服务。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建德市“农业龙头企业”、“省、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点)”、“浙江省农业教育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合作社社员土地种植面积2000亩,草莓种植示范基地200亩,国内最早大田开发的现代设施草莓有机无土立体栽培科技与文化展示体验区20亩,物联网全程控制大棚3000平方米;基地机械化生产,肥水回收利用环保生态。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种植优质草莓生产基地3500亩,年销售草莓3000吨,优质种苗1000万株。

合作社拥有接待、办公、食品检测、包装、组培、教室、住宿等综合建筑1500平方米。现有员工30名,其中教授一人,大专以上7人。固定资产总值825万元,年销售收入达1677万元,实现年利润为168万元。合作社阶梯式草莓立体栽培模式和技术达到国际水平,红群高科技草莓园被评为建德市首家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

草莓园的文化升级

十多年前,建德红群草莓基地负责人骆红群结识了前来建德考察草莓苗的台湾创意生态农业专家黄一峰,有着农学和商学双重教育背景的黄一峰,在台湾经营草莓园多年,对发展生态创意农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骆红群与他志同道合,从认识开始,就把他当作自己的顾问和“智囊”,多年来一直保持联系。

随着红群农业科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共同怀揣着草莓创业梦的他们达成了合作,正式创建红群草莓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始了对红群草莓园理念式、实践式的全新提升。

“1公斤草莓,可以做500个草莓冰激凌,光卖草莓也就50块钱,但如果是卖草莓冰激凌呢?”骆红群知道传统种植销售模式的农业处在产业发展的最底端,农业最高端的经营模式莫过于深加工和采摘游,让游客可以在农业园里享受吃、住、玩等一体化的服务,草莓需要延伸产业链,有创意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价值。

抱着这样的理念和信心,骆红群对原来的草莓园进行了全方位的包装提升。以“乐活草莓·点亮建德”为主题,结合主题乐园、创意产品、科普教育、休闲餐饮等,打造全国首个草莓文化创意产业园。

在这个草莓文化创意园里,草莓的内涵和外延被发挥到了极致:草莓游乐场,让孩子们在无忧无虑欢乐的草莓世界里尽情玩耍;草莓舞台,定时表演草莓文艺创作节目,每天由气象小主播为游客朋友们播报草莓气象;草莓餐厅,游客可以品尝到以草莓、香草和花卉为素材制作的各种中西式餐点;草莓迷宫,让孩子们在布置成迷宫的草莓世界中学习到正确的草莓科普知识;草莓生活馆,展售海峡两岸各类精致创意的草莓纪念品;草莓学堂,定期开办草莓创意产业新技术和生态环保、养生的推广教育课程……这些主题区以外,园区内还布满缤纷多彩的四季植物和花卉,同时开辟出草莓休闲广场,以露天咖啡座的形态,为游客提供休憩放松的乐园。

同时,产业园整体建设还多方面考虑环保节能等因素,包括节水微灌、透水地面、垃圾分类、废水回收、厨余再利用等。正在建设的废水循环再利用系统,能将生活用水、栽培管理用水进行循环利用,预计每年节水可达10万余吨。

下一步,红群农业科技公司还有两个更大胆的想法:准备在市、镇、村的支持下,在大洲溪畔建造集问询、餐饮、住宿、会议停车等功能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在春秋村策划建设草莓博览园,记录建德草莓发展的历史点滴。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