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实现生态养殖梦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周 迎 字号:【

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有着一片片农田,农田的四周都围着网具,在每年的7月初至8月底之间,这里都是秧苗和小鸭子的生长之地。小鸭子在长大过程中,帮助秧苗除草、除虫。引入这种稻鸭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谢桐洲是全市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为了生态梦四处寻找

一头花白头发加上黝黑皮肤的谢桐洲,有着粗糙并十分厚实的手,岁月在这位60多岁的老人身上留下了太多痕迹。谈到稻鸭共作,谢桐洲浑身都透着激情,记忆中太过深刻的经历让老人不需要仔细回忆,就道出了初始的心境。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心里就有一个生态农业梦。”谢桐洲说,这种想法也促使他开始四处寻找相关的信息。

机会的等待是漫长的,这一等就是20多年。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谢桐洲的一位友人在杂志上看到日本有一种新型技术,在稻田里养鸭,和谢桐洲一说,引起了他很大兴趣。2000年,通过多方努力,稻鸭共作技术被引入国内。在镇江科技局、丹阳科技局和延陵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共同帮助下,谢桐洲在延陵做起了稻鸭共作的发展试验。

初次尝试困难重重

在各方面技术支持下,谢桐洲成功地在延陵搞起了40多亩的稻鸭共作试验田。起步初期,租地加上添置网具和建造鸭舍都需要支出,资金短缺问题让谢桐洲犯了难。“问题都要一步步解决,好不容易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就这么撑着,想了多种办法之后,谢桐洲熬过了最初的阶段。随着第一批秧苗和小鸭子都渐渐长大,成果也显现了。当时,市场上普通米的价格约为3元/公斤,而谢桐洲的大米因为种植方法新鲜,加上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要明显低于普通的种植方式,虽然价格高达11元/公斤左右,但这第一批40亩稻鸭共作田里生产的米销量还不错,这也给了他第一桶金。

“第一次尝试之后,我的信心越来越足了,开始扩大种植规模,但是,问题也跟着来了。”谢桐洲说,从2003年开始,他的稻鸭共作田里就不再使用化肥和农药,由于初期管理经验缺失,受稻飞虱等病虫害影响,亩产量最少的时候只有200公斤。随着不断改进技术,产量才逐年上升,最后能稳定在400公斤/亩左右。

“产量上来了,可是销路打开却很难。因为没有好的品牌推广,特别是销售的地方没有找准,导致价格较高的有机生态米卖得不是很好。”谢桐洲表示,一开始想在上海等大城市销售,但缺乏一个有知名度的品牌,导致销量很不理想。后来,细一琢磨发现,本地市场都还没打开就去大城市卖,当然行不通,所以从2004年开始,谢桐洲的有机米主市场就放在了本地。

多种方式推动共赢发展

2007年,丹阳稻鸭共作合作社成立了,在打开了地方销路的同时,谢桐洲开始带领周边的农户共同致富。随着给农户灌输科学的种植理念,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自发运用稻鸭共作技术来种植,目前,合作社成员有120多户。

“目前,我有1300亩的稻田,稻鸭共作面积510亩,有机稻米面积为430亩。丹阳稻鸭共作合作社有5000亩,每年我都要为3000亩的稻鸭共作合作社成员提供物资和技术指导。”谢桐洲说,他自己的有机稻米、绿色稻米和无公害稻米每年产量分别为120吨、3000吨和1000多吨,售价为52元/公斤、24元/公斤和8元/公斤。为什么售价差这么多,是因为三种稻米的农药化肥使用量不一样,有机稻米是全程不使用农药化肥的,完全是鸭子在田间除虫、除草和增氧。而绿色稻米和无公害稻米的农药化肥使用量也都在标准范围内。

同时,周边合作社成员每年可以在3种稻米上亩均增收1000元、500元和300元。除了卖稻米,鸭子和鸭蛋也是产品之一,能带来更多的额外收入,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

“现在,主要是想多方面打开销售渠道,特别是电商平台的销售也正在发展。”谢桐洲说,之前在网上开设了一个小商铺,慢慢地从每年销售几百公斤到现在几千公斤了,都是回头客。今后他还准备开设旗舰店,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更好地发展稻鸭共作模式,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稿件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