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涨势何时休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华 良 字号:【

在连续五年下跌后,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强劲反弹,因为供应过剩局面开始减退。许多因素都在共同起到作用——美联储维持低利率,全球经济增长加快,技术面超卖。彭博社编纂的数据来看,自年初以来,投资者已经投入逾170亿美元,用来购买和商品相关的交易所交易产品。而中国的金融市场更是热得发烫。据彭博社报道,在过去狂热的两个月时间内,中国期货市场每日的交易额猛增了约1830亿美元,超过了去年中国股市泡沫中最令人兴奋的日子,使2000年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交易量相形见绌。煤炭、铁矿石、热卷等大宗商品疯狂上涨。暴涨和投机引来了监管的重拳打压,三大交易所接连上调部分品种的保证金、手续费,并限制涨跌幅。

不过,整体看来,全球粮食价格却比工业品的回暖速度要滞后一些。2015年全球粮食价格正经历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粮食价格连续第四年下跌,供需不平衡及美元升值为主因。受国际粮价影响,各农业生产国也承受着重大压力,其中中国三大主粮价格显示出2015年以来下跌之势。

那么,面对农产品这一“价值洼地”,全球以万亿为单位的资金不断在寻找着被低估的资产,会不会蜂拥而入呢?资金和天气两股常见的炒作东风都吹起了,答案似乎也是板上钉钉。

虽然如此,但供应宽松仍成为困扰国际粮价各品种的根本因素。当前粮食价格问题主要由供应充足所导致,而就目前国家粮食产量和消费情况来看,短时间供应充足的局面仍将得到延续。全球大宗商品触底反弹将对农产品带来一定的“溢出效应”,全球又开始释放流动性,届时将蔓延至农产品上,导致农产品行情的回升。不过从根本上看来,虽然金融炒作会对行情有一定的推升作用,但供需才是最基础的决定因素。缺乏供需的利多,炒作也难以延续。

当前,全球玉米产量预期创出历史新高,库存高企,尤其是中国和美国两大玉米生产国的库存达到了历史级别。小麦的生产维持高位,库消比也达到近年新高——33.5%。三大主粮中,大米的走势最为凌厉,受到亚洲主要大米出口国减产预期的支撑,国际大米价格整体上扬。但回升的速度还是比较温和,相比2015年年初的高位,仍有一段距离。并且,现阶段似乎已是强弩之末。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今年四月粮食价格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上涨,其中谷物价格上涨1.5%,而大米价格环比微跌。根据泰国大米出口协会的报价,近期涨幅较为明显的是泰国和巴基斯坦大米,而其他地区的价格保持稳定。

对于“暴涨”呼声最高的国际大米,我们应保持警觉性。笔者认为,短暂的明显的涨势会出现,但把目光拉长一点,则要警惕高位风险。截至目前,全球大米的供需基本面并没有出现根本性问题,我们仍然维持去年的这个判断。长期看来,国际大米存在稳定的趋势。

去年年底,我们就撰文指出,全球粮食库存的下降,主要源于印度和泰国大米库存的大幅下降,但这并非供需出现了问题,而是两国均处于“去库存”的阶段。当前,印度大米“去库存化”基本走到尾声,15/16年度库消比已经低至13.3%,而泰国大米的库存量也已降低至2011年前的水平,亦即520万吨左右。加上东南亚近期遭遇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湄公河地区大米减产预期明显,越南、泰国等地减产预计幅度较大,导致去年年底以来亚洲大米出口价格持续上涨。不过,全球大米产量仍然保持4.7-4.8亿吨的大致水平,并未有全球性减产现象。而中国、印度等全球最大的大米生产国,产量相对稳定。

USDA5月供需报告对2016/17年度大米的情况进行了预估,预估值较上年乐观。全球大米产量达到创纪录的4.807亿吨,供应总量将达到5.871亿吨,比上年增长230万吨。全球大米消费总量预计为4.805亿吨,比上年增长210万吨,也是历史最高纪录。但可喜的是,产大于需,扭转了去年产不足需的局势。全球大米期末库存预计为1.067亿吨,略高于上年的水平,库销比也回升至22%。

值得注意的是,泰国、印度等大米主要出口国的产量都将较去年有所回升,但由于其前几年去库存进度较快,期末库存降低,因此出口也随之放缓。不过,在其他出口国的补充下,全球大米出口预计为4070万吨,仅比上年减少70万吨。这与我们之前的分析《近年国际大米最低库存VS最激烈的出口竞争》契合。

全球大米的贸易粮仅为4100万吨左右,占生产量8%。这么低的贸易量,可以解读出口国对大米市场的绝对控制权,但也可以解读为大米的国际贸易程度较浅,需求的不足导致供应不足,尚有很多潜在供应商蠢蠢欲动。事实证明,当前的大米国际市场属于后者。不仅泰国当年意欲提高国内大米收购价的政策破产带来了这样的教训,近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大米市场争夺战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现在,除了传统的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等出口大国在争夺市场,美国、缅甸、韩国等国家也行动起来了。这些国家的供给,将很好地弥补传统大米出口国可能出现的减产缺口。

所以,总体而言,在全球粮食供给总体充足以及全球经济仍处于复苏期的大环境下,大米本身的生产力也没有被根本破坏,要走出持续的强劲行情,仍然较难。不过,需要关注天气问题和全球大宗商品触底反弹对农产品带来的刺激,这将加剧短期国际大米的波动。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