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重塑农业经营生态系统 ——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侧记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曾诗淇 字号:【

在互联网技术、产品、业态日新月异的当下,农业正发生着巨变,传统行业也面临全新挑战。国家政策会如何因势利导?政府将如何有序推进?市场力量怎样开拓农业新天地?农业信息化未来走向何方?

11月7日,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主题的“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暨网络媒体联合推介”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举办。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论坛上指出,要秉持开放、众筹、共享、共赢的互联网思维,合力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新动力。

屈冬玉着重指出,当前,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互联网+”现代农业取得了可喜成果。国家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区域试验工程深入实施,426项农业物联网产品、技术和应用模式已经辐射应用到农业各行业、各领域和产销的全过程。2014年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农业电子商务正在形成跨区域电商平台与本地电商平台共同发展、东中西部竞相迸发、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互动的发展格局。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12316全国农业公益服务热线年咨询量达2000多万人次,信息进村入户10个试点省(市)、22个试点县建成的益农信息社已覆盖试点县行政村80%以上。

屈冬玉强调,现阶段,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是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重点突破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瓶颈制约。二是深入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率先推进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三是抓紧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加强农业农村大数据采集分析、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加快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四是大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扩大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体系覆盖范围和用户,强化农业部门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吉林省副省长隋忠诚等领导和有关专家一一发表了主题演讲,分别介绍农业信息化成熟解决方案和典型应用案例,交流“互联网+”农业创新模式与创新服务,共同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杨学山:

“互联网+” 使农业在过去的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认为,“互联网+”是“联接、信息和平台”的集合体,是信息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标志性产物,它汇集了极其广泛的信息,使农业在过去的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同时他也指出,不管是什么行业,我们必须要“+互联网”,用它的联接来为我的销售、创新、商业模式服务;用它的信息为我的决策、管理服务;要用它的平台,或者别人提供很容易使用的平台为我的商业模式转换服务。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互联网+”做好,用互联网无所不在的优势,使农业变成一条新的像工业一样有效的产业链生产线。而在“互联网+”的背后,不管是农业、农村、还是农民,这里面的灵魂都是“人”。如何让更多农民“+互联网”,使我们有具备足够能力的农民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这是最值得关注、最值得下功夫的事情。关于农业信息化的大数据问题,在杨学山看来,数字化的无缝对接不是网络的联接,不是计算机的联接,而是信息的无缝联接。信息的无缝联接不管是从最后端,从餐桌到超市到农业生产,还是到前端的化肥、农机、农药,如何实现真正的点到点,不是泛泛联接,而是到每个人、每个农户的手上,这就是数据的力量。这就要求每个需求者和每个生产者,每个种子的提供者和生产者之间,能够具体联接起来,要实现具体化的支持。最后他表示,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联接、平台、信息这样一种泛在的大家可用的工具来建立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并通过这些商业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成为真正的具有市场平等地位的经营主体。

隋忠诚:

依托“互联网+”,推动吉林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互联网+’农业能够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实现与农业的跨界融合,来打造信息支撑、管理协同、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的升级版。” 吉林省副省长隋忠诚指出,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方式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嫁接和融合,智能化水平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如何从根本上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如何挖掘释放农业发展潜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包括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隋忠诚表示,下一步吉林省将从战略的层面重点考虑在“互联网+”方面实现一个引领,八个突破。一个引领就是突出互联网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引领作用。八个突破主要表现在示范带动、结构调整、规模经营、科技装备、经营服务、电商营销、安全监管、新型农民八个方面。隋忠诚强调,要把“互联网+”作为重要抓手和任务来推动吉林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谢瑞武:对成都现有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互联网”改造

成都市副市长谢瑞武表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里面,农业现代化是短板,在信息化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方面,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远远领先于农业。近年来,成都市政府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物流环节同时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他介绍,在农业信息化的应用方面,成都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和新华社、新农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解决了信息发布的问题;与阿里巴巴和京东合作,解决农产品电商销售的问题。同时巩固提高原来信息科技发布的平台,农业微博和微信,经过几年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成都也成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包括下一代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等,使成都市的终端接口走在中西部的前列。

面对十三五开局之年,对于农业信息化,谢瑞武表示,希望对现有所有的农业市场经营主体进行“+互联网”的改造,实现全产业链、跨产业融合和农业管理的信息化。

殷欧:打造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

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殷欧提出,互联网可以为农村农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上海建立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农业物联网云平台、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开展了农业物联网的应用示范工程,通过这套系统使生产企业节水、节人工,综合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他提到,上海探索了一批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的应用模式,制订了农业物联网标准规范,构建了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服务。

“上海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主要用于解决公众查询和信息透明化的问题。”殷欧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款无人售菜机,在推进过程中,与互联网进行了有效对接,这套模式也由此得到市民的热烈反响。

对于未来的发展,殷欧表示,希望运用物联网思维,推动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创新,进一步提升上海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期待“互联网+”农业为上海市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勇:“互联网+”农业是对价值链进行重组

“我认为‘互联网+’农业更重要的是农业架构的重构和再造提升。”北京农信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勇指出,“互联网+”给农业带来的改变不容置疑,但未来农业要走向全面信息化、科技化和现代化,需要对目前的价值链进行重组。“农产品不仅要卖出去,还要卖出好价钱,传统的B2B、B2C或者批发市场都非常有效,但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更深度的价值链挖掘。”

据李勇介绍,农信通布局“互联网+”,第一个板块就是农信通科技,无论是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还是信息化领域都是这样。还有一个就是技术产品,中间有一个下乡板块,就是原先农村服务板块的延伸。另外,农信通开创了体验式电商,现在正在大力推广。 “我们围绕全产业打造一个新的价值链,形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生态系统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