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农交会以“调结构转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加快推进农交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打造中国最大和最权威的农产品贸易流通平台。展会规模达12万平方米,为历届农交会规模之最,共有45个展团参展,包括33个省级综合展团(含台湾和新疆兵团)和国际展团,以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优果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兽医用品及兽药、水产、农垦、绿色农药、土壤消毒、畜产品、茶叶和现代农业装备等11个专业展团。展览内容涵盖省级综合、福建福州、两岸农业、示范区、地理标志、果品茶叶、畜牧水产、兽药农药、农业装备和国际10个板块,参展内容覆盖农业行业全产业链。通过扩大参展产品范围,逐步形成生产销售、科技推广、原料供应、加工包装、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自我购销循环的展会格局。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开幕式上说,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好形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次农交会以“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为方向,集中展示“十二五”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品牌化:
推动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人参,源自中国,主产吉林,是吉林省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位于北纬40度地带的长白山地区,独特的冷湿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卓越的人参品质,5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和人参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农交会期间,由吉林省政府主办的“长白山人参”品牌推介会盛装开幕。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吉林省倾力打造了“长白山人参”品牌。经过几年的发展,“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日益丰富,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在品牌建设方面, “长白山人参”独家品牌运营商——吉林省长白山人参有限公司孙卓经理介绍说,自2012年来,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授权长白山人参市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长白山人参”品牌独家特许运营商,启动了企业主体、政府推进的品牌运营模式。三年来, “长白山人参”每年斥资百万元用于品牌宣传打造,探索并设立了品牌产品专卖体系,以全新的理念构建现代品牌运营模式以及与连锁经营相融合的“互联网+”模式,全面开展了品牌CI识别系统的统一规划和设计,完成了SI店面形象识别系统和品牌产品VI形象识别系统的策划设计工作。
此外,农交会上,来自农垦系统的各种优质农产品得到经销商和消费者青睐,北大荒、光明、首农、完达山等一批农垦国家队品牌分外抢眼。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法军表示,此次有15个垦区的130家龙头企业参加了中国农垦馆,带来了上千种安全优质农产品,源自垦区绿色生态环境,达到了“三品一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识)的要求,大部分产品还拥有质量追溯标识。
品牌建设是推动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加快培育特色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截至2014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8700家,产品21153个;认证有机产品企业814家,产品334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达7万多个,品牌标准化程度显著提升。农交会期间召开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宣传推介专场,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总量已达1733个。
标准化、规模化:
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
“弦儿一拉啊,唱呀么唱起来,唱一唱俺唐王大白菜”。在第十三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一曲《大白菜之歌》吸引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中国知名蔬菜专家王翠花现场讲解了唐王大白菜的特性。唐王大白菜作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展位位于山东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展厅之首,唐王镇政府为了让现场观众了解唐王大白菜,除带来实物外,还利用3D技术打印大白菜模型,现场教观众如何识别正宗的唐王大白菜。
唐王镇白菜产业协会会长颜丙强介绍,唐王大白菜有独特的外形特征,主要表现在植株半直立,球型、合抱、菊花顶、开展度78厘米,株高42厘米左右;外叶呈倒卵圆形、绿色,页面有中等刺毛和明显褶皱。单株净重3.5-5千克,短缩茎较粗,主根细长。“为让更多的人知道唐王大白菜,我们利用3D打印技术向大家展示唐王大白菜的外形特征,与其他白菜区别开。”唐王镇镇长李延德告诉记者,唐王镇种植冬储大白菜共有4000余亩,年产量在15000吨左右。为加快“地域名产”向“全国名产”转变,唐王镇依托省、市科研院所的现代技术支撑和品种改良,精心提纯唐王大白菜优质新品种,按照“大白菜种植技艺”这一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术标准,突出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对选种、种植、管理、质量检测全程跟踪,确保了每一棵白菜产地可追溯、品质有保障。
据了解,唐王大白菜在产地认证上相当“苛刻”,面积要达到5亩以上、成方连片;由个人或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后,协会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在调查过程中要对该区域的土壤、水质、大气和周边环境等指标进行采样,并报送到市、区级农业部门检测合格后,才能将其认证为唐王大白菜生产基地。
在江西茶叶展区,绿茶香气袅袅,展台前很多展商一边品茗、一边洽谈。“公司现在共有7000亩基地,通过采取企业带动2000户农户的模式,种植有机‘狗牯脑’茶叶,产品质量、农户收益都比以前更加稳定。”江西井冈老仙茶厂厂长钟坤松告诉记者。
在本届农交会上,各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最活跃的主体,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正不断提高。
“互联网+”: 为农业实现 “弯道超车”提供新动力
记者在现场强烈感受到,本届交易会不仅集中展示了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农业云、农产品电商等应用成果,也成为了讨论交流的“殿堂”,“互联网+”现代农业在这里被热议。
走进展馆中央大厅,“互联网+现代农业”几个大字赫然醒目,在这里,市民可以亲自体验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此外, 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和三个分论坛格外引人注目。论坛之外,网络媒体联合推介活动为参展方、为观展者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在“互联网+”农交会板块,农业部信息中心依托门户网站和中国农业信息网,联合中央媒体、行业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及全国省站共同组建了“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媒体联播”,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网上农交会”;在“互联网+”电子商务板块,观众可以现场体验农产品电商的“线下落地”,多家涉农电商企业提供网上注册、购物指导等互动服务。在“互联网+”市场主体板块,众多涉农互联网企业“争奇斗艳”,彰显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
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的托普云农,网络众筹方式认养的脐橙果树,标准详细、价格优惠的“网上中药铺”……
“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对全产业链、价值链进行重构、再造、优化和提升。北京“农信通”董事长李勇认为,单纯依靠原有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是不可持续的,依托物联网平台开展众筹,发展农产品电商和休闲观光农业电商,恰恰就是围绕农业全产业打造新的生态系统。
在国家全面推进“互联网+农业”的大契机下,广东云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云图电商”)以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为发展核心,通过在淘宝和京东两大主流的消费平台开设地方特产馆,在一年内线上平台共接入运营商家近1000家,合作农产品品牌企业超165家,线上商品总数量超过35000个,促成线上产品销售总额达到了8.6亿元。云图电商市场总监赵莹介绍,云图电商摸索出了一条有广州特色的“互联网+”农业新模式——即“互联网+农业展会”。云图团队一方面整合广州优势的展会资源、品牌商家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全国互联网农产品消费占比超80%的京东和淘宝两大线上消费平台,线上线下同期举办广货网上行农产品展会。潮州一位农产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云图电商的一次线上线下020展会,卖光了我们几条村滞销的青柠檬,让我们的产品找到了销路,让农民看到了希望。”
“互联网+”充斥在农交会各个角落,让我们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巨大进步。专家们提出,要树立消费导向的农业发展新理念,发挥农业电子商务的“鲶鱼效应”创新农产品流通格局,运用大数据指导调节农产品生产、消费,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农业管理方式创新。唯有如此,才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新动力。
此外,在本届农交会召开期间同时还举办了第四届绿色农药博览会。据了解,博览会以“绿色、环保、生态、安全”为主题,与农交会展示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源头解决、产业配套的展览新格局。本次博览会重点展示了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土壤调理剂、色光性诱剂、具有增强作物抗逆免疫功能的药肥产品,先进施药机械,以及绿色农药及相关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等。
11月10日,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福州圆满落幕。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总结大会上介绍,本届农交会现场贸易额达到490亿元,零售额达到3.53亿元,均超过上届水平。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