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农信: 农业信息化领跑者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 炜 郑景顺 字号:【

信息化产业既前景诱人又充满风险,能在IT 领域坚守16年,而且是与传统的农业打交道,并不断实现新跨越,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农信)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16年的打拼,甘苦自知。如今站在“互联网+”的风口,公司董事长占锦川春风满面地告诉记者:“一路走来,我们在农业信息化、农业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占据了技术、市场、品牌的优势,我们将始终致力于服务农业、e化农业,开拓未来。”

实时捕捉植物的生长轨迹,全程追溯农产品的前世今生,让传统的农机变成智能机器人,将热闹的集市搬到电脑屏幕前……16年来,随着一本本日历翻过,上农信成长的足迹正如它耀眼的年谱一样令人瞩目。

启程与崛起:

立足上海,e化农业

1999年,互联网席卷全球。这年12月,一个软件行业的新生儿在上海幸福路诞生。时年30岁的占锦川带着另外两人开始了创业之旅,公司取名为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农业信息化和食品安全领域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

为上海市农业信息网提供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是公司所接的第一单。2000年3月22日,上海农业网正式开通运行,这是上海市农委发布“三农”信息的门户网站。

“那时,农村、农民对网络的了解不多,前期应用培训相当困难,占锦川带着公司成员几乎跑遍了上海所有的村镇,苦口婆心地向农民尤其是种养大户和经销者宣传信息农业,向他们普及一些基础的信息化应用知识。仅2001年就培训农业大户达4000多人次。”现任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杨张兵介绍说。

在农民上网尚是新鲜事的本世纪之初,信息如何落地是公司亟需解决的难题。2001年8月,上农信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标志着公司的业务领域有了新的拓展,从此公司可以整合资源为用户提供IDC、呼叫中心、在线信息、数据检索等各类增值服务。

2002年8月6日,由上农信开发承办的上海“农科热线”正式开通运行,当时的号码是6282666,“农科热线”为郊区农民在生产经营中遇到难题时提供了实时解答的快速通道,全年365天从早上8点至晚上20点,实行12小时人工电话咨询服务,晚上20点至次日早上8点使用电话留言服务。

打通农业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上农信一直在奔跑。2003年,上农信承建的上海科教兴农网开通,与“农科热线”相得益彰,它担当了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角色。2011年,上海“农科热线”正式扩容升级为上海“三农”服务热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开通近十年,热线已成为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的公益服务品牌。

在一系列“网”与“线”的开发应用效果初显之际,2003年5月,公司通过了ISO9001认证;2003年9月,公司通过了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为上海最早一批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开拓与深耕:

突破“可追溯”,布局“一点通”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条码识别技术应用于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上农信甘当“第一个吃螃蟹者”。2003年年底,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农产品质量安全查询系统”的开通,标志着上农信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上取得重要突破,消费者可以通过放置在超市的多媒体信息查询机对所欲购买的食品先查后买,从而达到放心消费。

2004年,羽翼渐丰的上农信在食品安全追溯领域捷报频传。7月,“上海市市境道口动物防疫监控系统”投入运行;“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在浙江推广应用,公司迈开了“从上海走向全国”的第一步。8月,“生猪生产安全管理系统和监管平台”正式运行,这是公司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要突破,该系统能为养猪企业建立完备的生产档案,能为每一头猪建立“身份证”,能将现代化的管理贯穿到猪场的每一个角落。

2005年8月,上农信的“城市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喜获科技部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支持;2008年,上农信“畜牧安全监控平台”成功推广到山东。

2009年,十岁的上农信获批承建上海世博会蔬菜质量安全管理与追溯系统,该系统可实现蔬菜生产、检测、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信息记录,并于2010年有力保障了世博会期间蔬菜供应的质量安全,真正实现了蔬菜“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追溯。

正当公司在食品安全追溯这条线上不断开花结果之际,占锦川董事长再次将目光投到直接为农民服务的信息产品开发上,她为这个产品取了个很通俗的名字——“农民一点通”。就是要将农情信息、土地流转、村务公开、政策法规、供求信息、公共服务等放在一个机器平台让农民触手可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上农信研制的第一台“农民一点通”在上海市松江区井凌桥村安装完毕,这个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的开通赢得了农民的普遍欢迎。据杨张兵介绍,近十年来,“农民一点通”经过了三次升级与“变身”,如今已覆盖整个上海郊区涉农的所有村庄,并在江苏、内蒙古、福建、西藏等省区得以推广使用。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农民一点通”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称赞。

2007年8月23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赴松江区调研,在五厍曹家浜村的信息服务站,他通过“农民一点通”亲切慰问“农科热线”专家,询问专家的工作情况,并殷切嘱托:“这条热线直通农民群众,行之有效,要进一步完善,更好地服务三农。”

2014年,最新版的“农民一点通”在嘉定区“上岗”,42寸的一体化大屏幕,不仅操作简便,还在功能上增加了交通卡查询与充值、信用卡查询与充值、电信充值、医院挂号、养老金查询等多项服务功能,农民是叫好又叫座,使用点击率越来越高。

探索与创新:

打造“菜管家”,进军“物联网”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为了做好“外脑”与“内脑”的结合,2008年以来,由上农信发起的上海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创新推广中心相继成立,这是国内专门从事农业信息化前沿工程技术研究开发的科研机构,它集中了一大批智慧农业、信息农业的顶级专家。有人才和研发力量做后盾,公司在“软件”“硬件”的开发上始终走在业界的前头。

上农信涉足电商始于2008年,这年11月,公司负责建设的华东农业网商务版正式开通,网站专门开辟了优质农产品B2C专区,对各地优质农产品进行宣传,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

华东农业网商务版的试水,让上农信找到了利用电商做好鲜活农产品的产销对接的有效途径。2009年12月26日,酝酿已久的“菜管家”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在试运行了6个月之后正式上线,这是上农信在农业电商B2C领域进行的一项开创性探索。2013年10月,“上农信”旗下的“菜管家”与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海博物流”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股权交易联手打造国内领先的农产品第三方冷链物流平台。

“菜管家就是要管住好菜篮子,致力于安心食材送到家。” 当初的创始人占锦川说,如今上海市已有成千上万的家庭能享受到由“菜管家”送到家门口的鲜嫩果菜。由占锦川任董事长的上海菜管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工信部冷链物流试点企业、全国农业物联网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商务部“2015-2016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慧聚农业,物联希望”是上农信的另一个追求目标。2011年10月,公司与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合作成立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创新推广中心,以此为契机,公司开始向大田作物、水产养殖、果蔬、动物以及农机物联网全面进军。

从多参数植株生长仪到无人机,公司在农业物联网核心技术,尤其是智能传感技术和数据传输网络技术研发上不断迈上新台阶。2012年6月28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上农信自主研发、创新的农业物联网科技成果的亮相,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

如果你到上海参观考察都市现代农业,你会看到许许多多上农信物联网技术产品的应用实例。在光明集团的水稻基地,上农信已建设10多万亩物联网示范基地,实现了水稻生产与加工的全产业链管理,每年可为光明米业节省近600万元生产管理成本;在奉贤区庄行水产养殖基地,实现了鱼塘24小时水温、溶解氧、ph值的实时监测与调节,养殖户打开手机就可远程精确测量与控制池塘的各项指标,鱼池增氧、投饵一键搞定,使用该技术可降低劳动量40%,节约电费38%左右。

在果蔬方面,建立了200多家园艺场6万多亩绿叶菜安全生产质量可追溯系统,实现电子化田间档案可追溯查询。在动物产品上,已应用于19个区县动物所卫生监督所、8个市境道口、110个产地检疫报检点与16家屠宰场检疫点及近58家动物产品集散交易单位。

让农业拥抱“互联网+”,上农信不断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2014年8月,公司与国内农业机械化领域的龙头企业江淮动力签署了股权合作协议,计划将用三年时间打造集软硬件研发、信息咨询服务、规划标准制定于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性企业并谋求上市。2014年12月,上农信又与农业部信息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吹响了进军全国、服务全国的号角,成为农业部信息中心第一个企业战略合作伙伴。

在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多年的跋涉,上农信从创办之初的3名员工、300万资产已变身为一家拥有120余名员工、上亿资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农易云、农易追溯、农易物联网三大产品体系,是国内农业信息化的翘楚。

“我们将以专业精诚的态度,执着坚韧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理念,运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让农业焕发异彩。”占锦川董事长对自身企业和中国农业的明天充满自信。

上农信的探索实践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创新让农业充满活力,信息让一切皆有可能。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