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香:种出好景象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芳 字号:【

一队人,一整年,7000亩荒山,全绿了。

在河北邢台县西部山区,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此前到过当地的人,都惊异于这里荒山复绿的速度。“就像是套上了件绿衣”,造林队长郝景香和他的“育林军”,让荒山变了样。

今年68岁的郝景香是个黑瘦的老头,14岁起成为一名林业队员,一辈子都与树打交道。

退而不休,组建“育林军”上山种树

2009年,郝景香退休了。同事们都说,老郝干起活来就像头牛,这下卸了套,该歇歇了。

可郝景香却“退而不休”,有事没事就扛着锄头往山上跑。

让郝景香一直惦记的,是位于邢汾高速太子井段的沿线山场。这里的荒山都是大石头山,只在表层有浅浅的土壤,一下雨就直往山下冲。这么些年,造林员在这里试了又试,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难道这石头山真就种不出树?”就在这一年,郝景香不顾家人劝阻,成立了邢台县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造林队伍。寒风中,郝景香和这支几十人的“育林军”,拉着被褥、锅碗瓢盆、洋镐镢头,义无反顾地上了山。

搭帐篷,支炉灶,点篝火。一天深夜,“育林军”召开了荒山上的第一次会议。会上大家制定计划,要在第一年种活10万棵树。可没人料到,当天夜里风雨大作,帐篷被吹翻,炉灶也泡了汤,郝景香和其他人赶紧跑到山下老乡家的房檐下,才躲过了一夜。

邢台县浅山丘陵区多属石灰岩地质,土少石多。当地人说,要在这里种活树,就好比是“猴嘴里掏枣、沙漠里种草”,非一个难字了得。可郝景香却不信这个邪,“不看天不看地,石头岗也要变绿”。

然而,“一镐下去,直冒火星,震得手都发麻”。横在面前的第一道坎儿,就是如何在乱石缝中挖出树坑来。郝景香和队友们的双手逐渐磨出了血泡,又慢慢结出老茧。到后来,手上的茧子厚得连圪针都扎不进了。

克服困难,“就想在这儿一直种下去”

半年多过去了,树没少栽,活的却很少。郝景香找到了问题的根儿,“雨水根本存不住,天晴后那土地不到三天就又干又硬。保不住墒,树就活不成啊!”

恰逢有一次老伴上山给他送饭,他看着老伴手里的塑料袋,心里一下子亮堂了,“这东西或许能用上!”

郝景香找来塑料袋,开始研究起来。他将树苗装进袋内填上土、浇透水,再在袋子底部扎10多个小孔埋进树坑内,既锁水又透气。经观察,这样能保持两个月湿度不减。这让他和队友们第一次看到了希望。

再到后来,郝景香又想起农忙时见到的玉米轴,就把它泡胀了,填放在小树根部,发现保水效果很不错。一个多月后,他便摸索出了“玉米轴保湿栽树法”。

树苗的成活率开始提高,然而育林队随之高涨的热情被新的难题泼了冷水。“山太陡,土太薄。雨水一冲刷,表面的泥土很快会被冲走”。

直到有一天,从外省考察回来的县林业局同志带回的消息让郝景香颇感振奋,“育林板一般是景观建设工具,但我看这东西很好,能把水土‘接’住。”于是,他又开始了一轮一轮的实验,琢磨着怎么把育林板用到山上,并且尽量降低成本。

多次尝试后,郝景香成功了。顺着山体的坡度,把长1.4米、宽0.7米的白色育林板插在树苗下坡的一面,锁住了水分,又拦截了坡上方滑落下来的泥土。

日复一日,一年时间过去了。7000亩的秃山种满了绿苗,和漫山遍野的白色弧形育林板一起,形成一道壮观的风景。

“老郝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啊,县委县政府在荒山绿化上多年的心病终于解除了”,邢台县林业局副局长王书和说。2014年底,郝景香在全国干旱区造林会上推广了自己的“郝式造林法”。在那一刻,他说自己有种成就感。

郝景香和他的育林队没有停,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走到哪里,树也就种到哪里。城里的儿女要接他进城安享晚年,却被他拒绝了,“人不能没点爱好。我就是爱种树,就让我在这儿一直种下去吧”。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