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谈新时期农业风险 新时期农业市场风险及应对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魏龙飞 杜红娟 字号:【

农业时常遭遇自然灾害和气候风险,所以自古就有靠天吃饭的说法。那么,新时期,农业市场风险有什么变化?又该如何应对?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就“新时期农业市场风险及其应对”做的主题演讲,既富有学术性的严谨,又不失风趣,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张合成讲了三个观点,第一是新常态下农业风险的表现形式,第二是关于这些风险形成的背景和原因,第三是介绍了现在防控风险的大框架的思路。

张合成首先指出,最近在农产品市场最重要的消息就是现在的粮价下跌,这是近期农业领域最大的新闻。最近《华夏时报》“中国三大主粮收购价全线下跌,农民收入恐损千亿”的报道,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对这件事怎么看?张合成谈到了他们团队的几点判断。

第一,“增产不增收”这一现象再次出现。过去十多年来,十一连增,都是伴随着农民增收的十一连快。今年这样一个粮食价格大跌,对这个趋势打了问号。

第二,粮食价格下跌,表明价格不会只涨不跌。粮食价格也会跌。

第三,粮价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过程中,将伴随着市场波动、农民收入受到影响等阵痛,价格回归市场是必然的。在这样回归的过程之中,相关方就要承受利益的调整。

第四,粮价下跌,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比鲜活农产品要严重得多。张合成指出,鲜活农产品(比如青菜)滞销卖难,可能就是一个县,一个市一天。此次粮价下跌,有两个“始料未及”,一个“始料未及”是这次调整的是一区四省的玉米的收储价格(调整了0.12元),但是华北、黄淮海有的地区跌到了20%以上。另一个“始料未及”是,本来调整玉米价格,结果小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一次断崖式下跌。这是市场的反映。

张合成说,市场的表现是难以预测的。但是市场预期是可以引导的。所以今年出现了很多引导市场、预期市场的措施和政策。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的无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让市场的波动更加平稳,更加符合人们的预期,这是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他指出,农业有三大风险,比工业风险多两个风险。工业风险只有市场风险,农业风险多出了自然风险和质量风险。靠天吃饭,这个就是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与生俱来的。随着人们消费趋向的变化,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冒出来了一个新的风险——质量安全风险。他指出,无论是自然风险还是质量安全风险,归根到底都要表现为市场风险,表现在消费者和生产者,特别是农民的收益和农民的风险上。

随后,张合成着重分析了市场风险。他指出,中央文件2012年开始定位了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了高风险的时代。这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连续论述了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了高投入、高成本和高风险的阶段。

他说,原先把农产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粮食,即稻谷、小麦和玉米。这三种产品的价格波动不太大,因为有国家最低收购价和临储政策支持,特别是2004年之后没有大的波动,相对稳定。但是大宗产品今年以来出现的波动,就是价格回归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叫做市场表现。

第二类是棉、油、糖这些产品。中国进口依赖度比较高。国际市场打个喷嚏,中国这个市场肯定感冒。

第三类产品就是猪肉,中国有特殊的猪周期,这个是特有的一个规律,大约2013年开始,消费趋势发生了重大的逆转,市场上称猪周期下跌。连续跌价跌了17个月,之后大概涨了十几周,最近又下跌。

第四个产品就是菜篮子产品。以水果为代表的、有季节性生产特征的产品。

紧接着,张合成提到了新时期农产品市场风险五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五个表现):“一个有所扩大,两个越来越强,两个难度加大”。

“一个有所扩大”,是指此次大宗产品的波动幅度有所扩大。过去其他三类总体上是扩大的。但是,进入新常态以后大宗商品的波动幅度扩大了。特别是玉米临储价格平均下调了0.12元,但引起小麦断崖式下跌。还有地域性的扩大,这种情况值得关注。

“两个越来越强”,一个是外部因素影响越来越强。美元跟石油的关系非常密切。石油和美元、汇率变化,对粮食,特别是对玉米的影响非常直接。另一个是国际市场的传导效应越来越强。奶、生猪、粮食、玉米等农产品的传导效应越来越强,这种国际传导体现在进口上。

“两个保障加大”,一个是保障农民收益稳定难度增加。现在小麦亩收益产量增加,但是亩均利润下降了,水稻亩均利润也下降了。这种市场变化,首当其冲的是农户,是生产者。还有一个就是国内供需平衡、国际供需平衡调整的难度加大。粮价下跌,意味着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下降。种粮积极性下降,对国内的粮食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影响到了国家安全。

随后,张合成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这些市场风险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需求端发生了重大调整。弹性较小的口粮,如小麦和大豆,消费还是相对稳定,所以需求稳定、弹性相对小。

第二,不同于小麦,猪肉就是每年年前涨价。所以价格弹性比较高。差异化、个性化、多样性需求对这些产品的消费有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像玉米这些产业链比较长,在行业里有上下游影响的农产品明显萎缩。比如,今年1-8月饲料行业对玉米需求减少了160亿斤。张合成说,在农业内部各行业之间存在严重的断裂,就是现在玉米产业、饲料产业存在严重断裂,存在不协调现象。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协调推进,调整东北地区大豆、玉米种植结构。

第四,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影响了产品消费的结构,增速放慢对农产品销售结构的影响肯定是在所难免。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式的变化,像粮棉油这类大宗产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保护下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大量的粮食对国家财政造成重要负担。连续提高农产品价格,即将到达农产品价格的天花板,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严重风险,形成了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大面积倒挂和大量农产品进口对国内农产品的冲击,这些都是发展方式变革过程中带来的需要调整的问题。

张合成介绍了国内外倒挂的情况。当前几乎所有的农产品价格都出现倒挂,所谓倒挂就是国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主要的大宗产品,由原来的部分倒挂演变为大部分出现倒挂;部分产品的价差进一步扩大;部分产品由间歇性倒挂变成持续性倒挂,比如猪肉。这种趋势在将来有常态性的表现,这就是国内农产品最大的挑战。张合成总结说,价格差距驱动进口,所以天花板效应加大了国内市场的风险。

他提到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市场信息。对农户来说,现在是市场的信息服务体系无法满足农户经营决策的需求。涉及经营业务一般要分析三个东西,即产品的多少、价格的高低、盈利与否。这三个要素,是农民分析市场的时候需要的三个数。这三个数到现在农民仍然没有掌握。春天种什么对,种多少对,秋天卖什么贵,卖给谁贵,买什么生产资料最实惠,最放心。这三个指数农民什么时候能够拿到,农户的生产经营决策就不再盲目。要实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况就需要用市场化的方法解决农户的需求,所以相关单位正在探索协同推进方法。

像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比较成熟,通过市场化的方法能够回答产品的多少、价格的高低及农民的收益。市场化可以告诉农民种什么对,卖什么贵,买什么生产资料最实惠。

接着,他从三个方面阐释了解决当前农业市场风险的策略与思考。

第一,管理底线思维。解决底线,首先是底线思维,在价格回归市场过程中要有保有放,明确目标。解决风险问题,“保”和“放”最需要明确。总体目标就是总量基本平衡,市场波动可控,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生产发展。

他总结了三条底线思维,第一条底线是农民收入,让农民收入稳定。第二个底线是农产品必须有一定的自给率,前提是保证口粮(指小麦和稻谷)绝对安全。小麦和稻谷绝对安全,这是立足于国内、不计成本的安排,因为涉及国家安全。然后是发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优势,合理、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像棉、油等品种。第三条底线是产业安全,产业安全指考虑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同时,必须考虑农民的就业。农民的就业问题始终是大事,否则会影响产业和社会安全,必须要有三条底线。

第二,抗风险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有底线和对抗风险的能力。除了现在讲到的包括基本农田、高标准口粮田一系列的生产措施之外,还要确保产能。比如,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方面,节本增效还有极大的空间。适应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品牌和需求,优化结构方面,还有大量空间。另外就是在提高效益,特别是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方面还有极大的空间。

第三,目前市场运行存在四个问题。第一,滞销卖难,这是局部现象。第二,卖贱买贵。即农民卖贱,市民买贵。农民卖不掉,市民买得贵。第三,暴涨暴跌。第四,价格倒挂。前两个是流通环节长、流通费用大、流通成本高等因素造成的。据专家测算,农民的纯收益只占产品销售额的14%。发达国家至少达到30%。

最后,张合成从三个方面就防控风险的大框架谈了解决思路与措施。

第一,构建农民收入的安全保障网。农业稳定首先农民要能够在地头赚到钱,农产品卖到钱,或者给予农民补贴。通过保险、期货等现代金融工具完善政策,构建农民收入的安全网。

第二,完善政策的调控工具——期货、期权。这是政策工具的重要方面,包括价格政策在内,收支政策、技术政策、期货政策、信贷政策、保险政策等等涉及农产品的政策,大概十类工具。将来农民对这十类工具有可选择性和可预期性。这些工具向市场化发展,农民的市场化就很快。现在还在研究阶段,不太成熟。

第三,建立适合中国农产品市场运行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全球农业的数据调查分析系统,用大数据的方法共享,通过专业的模型、稳定的方法和稳定的队伍去分析农产品市场。将来还有高度透明、权威的方法去发布市场信息。农民最想知道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及买什么生产资料最实惠。在信息爆炸时代,由于信息量庞大,农民无法找到可靠的信息,形成资源浪费。这是信息爆炸带来新的困惑——无法找到权威信息。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