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的研究与实践 ——以青岛市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为例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聂宇燕 字号:【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在农产品生产基地,贴近农民,在搭建农产品产销平台、实施农产品准出制度、培育农产品品牌、支撑新型流通业态发展等方面作用非常明显。但是,由于缺乏对区域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的整体规划,各地普遍存在着体系结构和市场布局不合理,市场功能不完善,产业带动作用不强等现象。笔者结合近几年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工作的实践以及理论研究,形成此文与同行们探讨和分享,以共同推进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内涵及发展概况

(一)内涵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是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农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和农产品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兴起的,是指具有较高商品率的农产品主产区为了快速、大批量集散当地农产品,稳定农产品供应而兴建的市场,其市场交易量60%以上是本地农产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公益性较强,除农产品集散功能外,还具有产销信息传播、价格形成、商品化处理等功能,是农民稳定增收、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因此,加快推进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主要任务。

(二)发展概况

从发展的规模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在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占比最大,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渠道。据农业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469家,其中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约占70%,销地和集散地市场约占30%。随着新型流通业态的兴起,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特别是田头市场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从市场经营水平来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实力较强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开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并建立市场信息收集发布平台,实时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交易信息和供求信息。有些市场开始采用电子结算,有些建立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有些市场还尝试推行了电子拍卖交易。从市场功能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从初期的集散交易不断拓展信息服务、商品化处理、品牌培育等功能。作为农产品需求信息和价格信息的交汇平台,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能够反馈信息引导农民生产,推动了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依托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经销商对农产品进行预冷、分级分选、包装等商品化处理,不仅能减少农产品流通损失,也有利于形成产地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发展的同时,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依然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信息服务功能不全、主体经营能力不强等问题。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数量多、规模大,对产业带动和农产品流通的促进作用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数量少、建设标准低,特别是有些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相对于设施完备的销地市场,大多数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只是一个简易的交易场所,设施简陋、环境差,有些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只是季节性临时设点,几乎没有任何配套基础设施。大部分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信息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生产、交易信息采集不全面、不准确,缺乏数据分析处理的方法和手段;信息发布渠道少,多数市场信息未通过网络、手机、电视等媒介进行传播。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流通主体,经营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信息获取渠道少、商品化处理水平低、议价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绝大多数流通主体缺乏专业系统的经营管理知识与职业技能,营销能力和契约意识不强。

规划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规划理论依据

1.新空间经济学理论

空间经济学是研究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它强调历史和偶然事件在经济活动区位决定方面的重要性,同时认为优势资源是否有市场价值,还要取决于运输成本,取决于产品的运输难易程度以及原材料与市场之间距离的远近。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和产业发展历史、农产品资源、销售距离等因素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布局的首要依据是农业生产规模和布局,区位条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2.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骨架理论”

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骨架理论”认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在农业产业中的作用,如同道路系统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作用,是骨架和筋脉。这个体系应该成为农产品的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的载体,通道和结合点,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产品流通无序的状态。依据这一理论,区域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要以服务产业发展为落脚点,以产业发展布局和规模为依据,优化市场布局,搭建由多种不同形态、规模、作用的市场组成的体系架构。

(二)规划原则

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既要对区域内市场发展进行全面整体的谋划,又要针对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问题,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方案,合理配置资源。以省部级定点市场为重点进行示范建设或改造,从而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面发展的效果。

坚持软、硬件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作用和地位不仅与市场的基础设施条件、装备水平等硬件条件有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市场的组织制度、管理水平、经营能力等因素。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同样重要,需要同步推进。

坚持特色和差异化发展的原则。根据农产品资源、地理区域以及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明确各级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在市场建设、经营类别、服务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定位,突出市场和资源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避免同质化经营和恶性竞争。

坚持市场主体的原则。市场是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的建设和经营主体。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创新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吸引多种主体、社会资本投入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同时需要明确政府在体系建设中的规划引导作用,加强政策扶持方案的设计。

规划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一)思路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是一项服务于产业的农业基础设施,因此它的规划研究应以产业发展需求为核心,即以农业生产发展布局、发展规模、农产品流向和流通规模为依据,结合当地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进行。

(二)程序和内容

1.基础资料收集与分析

采用书面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和现场勘探等方式,收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情况(主要农产品生产规模和产业布局),农产品消费现状(城乡居民农产品需求结构和数量、加工业需求结构和数量),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农产品流通现状,当地自然条件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及分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已有的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等规划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应对策略。

2.目标定位

确定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发展的目标,以目标为导向进行总体设计;确定产地批发市场整体规模、主要功能、发展方向,并在后续的规划内容中对目标做进一步讨论和凝练。

3.总体思路与发展战略

在调查-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对区域农产品流通特点做出正确的评估,提出今后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战略,确定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挖掘提升市场体系水平的潜力。

4.总体布局

从区域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实际出发,遵循批发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产地批发市场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战略性布局。根据市场规模、市场功能、辐射范围和产业带动能力的不同,建立中心(综合)市场、专业(特色)市场和田头市场等多层次的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总体布局一定与产业发展布局相配套,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统筹安排。调整现状市场布局,对于局部布局密集、低水平重复建设、经营效率低下的市场进行整合,对于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市场进行提升改造,对于缺少市场的地方安排新建市场。

5.重大工程与项目

根据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提出支撑实现规划目标的发展重点和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通过选择实施具体的工程和项目,完成区域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从而实现既定的规划目标。

6.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主要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册、基础资料汇编、研究报告等。规划文本的内容上,主要涵盖规划背景、发展现状与条件分析、总体思路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与原则目标、总体布局、重点工程与项目、运行管理机制、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青岛市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

近年来,青岛市全面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实施了优质粮食、蔬菜、花生、果茶四个百万亩示范区建设,构建了以平度南部、莱西西部、即墨西北部和胶州北部为主的高产优质高效粮食产业区,沿大沽河流域为主的优质蔬菜产业区,以平度、莱西北部山区和胶南丘陵区为主的花生生产区,以大泽山、崂山、珠山山区为主的果品产业带和茶叶产业带等优势农业产业带。高效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培育了蓝莓、食用菌等一批高端特色农产品。然而,与之形成较为鲜明对比的是青岛市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发展滞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市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等问题突出,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

(一)建设意义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在当前青岛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下,产地批发市场有利于把分散生产的农产品汇集起来形成商品批量,通过快速集散和扩大流通范围,实现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推动主产区优势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产地批发市场为产销双方提供了公开、公平的交易场所,使得供求和价格信息更加透明且能够得到及时传播。农民通过“货比三家”实现优质优价,降低交易费用,增强其在市场交易中的谈判地位和定价话语权。三是有利于促进实施品牌战略。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具备质量检测、商品化处理和包装等功能。农产品进入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后,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统一的处理、形成统一的包装,有助于青岛市农产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和信誉。四是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产地批发市场体系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青岛市货物运输、包装、加工等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二)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底,青岛市共有规模以上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55家。按市场形态划分,综合性市场21家,专业性市场34家;按其经营品种划分,蔬菜类33家,果品类10家,粮油类2家,畜禽类4家,其他农产品类6家。农业部定点管理市场7家,在计划单列市和全省均居首位。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总占地面积4327亩,年交易量942万吨,交易额374亿元。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15家,过5亿元的11家,50亿元以上的2家。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81.6亿元,是目前青岛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青岛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年交易量14.6亿公斤,交易额14.8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村办蔬菜产地批发市场。此外,依托青岛市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田头市场正蓬勃兴起,如在蔬菜生产基地、水果生产基地发育形成的沽河街道山后韭菜市场、院上镇王家庄油桃市场、马连庄镇田家苹果市场等。

同时,由于没有统一规划,部分地区市场密集,市场之间抢占资源,无序竞争时有发生。如即墨、胶州、平度、莱西交界的大沽河两岸,在方圆不足4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分布着大大小小12家批发市场。市场建设水平较低,大多数市场只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场所,交易设施以及道路、水电等配套设施保障能力不足,全市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规模的市场中全封闭交易的为27%,半封闭交易的为73%,5000万元规模以下的市场几乎全是露天交易。市场冷链设施缺口较大,在农业部定点市场中,保鲜储藏、冷库储藏不足交易量的10%。市场功能单一,信息服务、商品化处理、电子结算、冷藏保鲜、质量检测、安全监控等功能有待完善;市场经营主体管理水平低,主体能力亟待提高。

(三)主要规划内容

1.规划目标

经过几年的努力,争取到规划期末,青岛市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基本实现市场层次清晰、结构和布局优化、功能完备、竞争有序、运行平稳的目标,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促进青岛市农业提质增效、农民稳定增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2.构建三级市场体系

以市场的规模、功能、辐射能力等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将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划分为中心市场、专业特色市场、田头市场为梯度的市场体系层次,各层次市场的数量呈金字塔形结构。

中心市场是建在青岛市优势农产品生产核心区,有一批在山东省及国内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农产品,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高,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骨干龙头企业,市场基础良好,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可辐射带动青岛全市乃至全国农产品流通,有较完善的价格形成、信息服务、物流集散功能,经过培育,打造“立足青岛、带动山东、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中心,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心,产业信息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

专业特色市场是建在有一定生产规模、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传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经营的农产品专业性较强,有比较鲜明的青岛市地方特色,如青岛市优势特色品种土豆、白菜、花生、生姜、蓝莓、苹果、食用菌等。市场年交易额超过5亿元,蔬菜类市场可辐射带动周边20公里的生产基地,水果类辐射带动周边30公里的生产基地。

田头市场是建在乡镇或村庄,所在地应是“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产地,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商品量。田头市场辐射带动市场所在村镇的农产品流通,是典型的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是农民在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前,开展预冷、分级、包装、烘干等商品化处理和贮藏等活动的场所,是实现产销对接的基础平台,其特点是“覆盖范围广泛、功能经济适用、经营主体多元、专业与季节性较强”。

3.市场布局

按照服务产业、服务农民、兼顾城市消费,与农业发展规划相匹配,与城乡发展规划相衔接的原则,总体上确定全市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以大沽河流域、同三公路走向为轴线双向辐射型布局,以服务于青岛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向南、向北、向西进行延伸,向南对接鲁南地区,并延伸联结长三角;向北对接胶东半岛,融入环渤海;向西对接鲁中、鲁西,服务沿黄流域。另外,依托口岸和航运优势,走向深蓝,对接日韩,服务东北亚,联通全世界。按照此思路,在未来5年内,依托青岛市东庄头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中心市场,扶持改造(改扩建)城阳农产品批发市场、何家店花生批发市场、南村姜家埠蔬菜批发市场、仁禾生姜批发市场、胶州胶东于家村大椒贸易加工市场等12个专业特色市场;以合作社为主体,以现有市场为基础,示范建设50个以经营蔬菜、食用菌、茶叶、花生、芋头、马铃薯、红薯、林果等农产品的田头市场。通过三级市场的示范建设,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青岛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

4.重点建设工程与项目

规划将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信息化改造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项目、品牌创建项目、产销对接项目和主体培育项目作为青岛市农产品产地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和项目,以提升产地批发市场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市场主体经营能力,培育知名品牌,增强青岛市农产品竞争力,促进青岛市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结语

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是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做好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对于指导区域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区域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需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要紧紧围绕服务农业产业发展这一核心,以产业发展需求为首要依据,在国家和地方宏观产业政策的指导下,运用经济学、统计分析等理论和分析手段进行。二是区域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切忌过于超前,一定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环境、资源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相适应。三是重视规划的落地操作,即在提出市场体系发展战略后,应根据区域实际,找出体系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以重点工程项目为抓手,逐次解决,从而实现体系建设的目标。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