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江门
时间: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高 凤 字号:【

江门市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会上,恩平展位上一盆翠生生的簕菜,把人们再度拉回到春夏的田野上。在经历了今年广东省各地的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会后,记者经常见到一些完全不认识的特色农产品,可眼前这盆翠绿生烟的簕菜似乎大有来头,只见在簕菜前面的一块牌子上鲜明地写着:岭南十大养生特产。一旁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恩平簕菜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名特优新推介会,再次让这些颇具特色却依旧藏在深闺的岭南特色农产品走上台前。

今年5月,广东省农业厅继去年的“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再次牵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每一场评选活动都如同一场农产品的选秀活动,让那些曾经只有本地人才知晓的岭南特色农产品崭露头角。

岭南农产品,品种繁多,单一品种产量相对较小,不像北方大部分地区拥有平坦的地势,随处可见成百上千亩连片种植玉米、小麦的情形。但如果按照品种来看,在广东不同季节成熟的各种瓜果蔬菜,数不胜数,极为丰富。因此,在规模化农业上不去的情况下,对于小而美的岭南农产品来说,发展品牌化农业显得尤为重要。

打造农产品品牌,靠的是产品本身和产品身上的各种标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称号的江门新会大红柑就是其中之一。新会大红柑是柑农在700多年的漫长种植历史中,从芸香科柑橘属大红柑中筛选出来的优秀品质,是食药同源的名优农产品。早在明清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果实扁圆,油身而有光泽,皮色在成熟过程中由青转红,每年冬至前后呈大红色,果实甜中带酸,柑肉多汁。其皮既是大名鼎鼎的新会陈皮的原料,肉可食用。2014年江门市新会大红柑产量40000吨,产值32000万。到了江门的地界,如果不知道江门的新会大红柑和新会陈皮,证明你没有真正来过江门。

与新会大红柑齐名的是台山大米,台山大米是广东省米业人士乃至世界侨胞公认的优质大米。江门是著名的侨乡,随便一位江门本地人总能给你扯出几位在东南亚或世界其他地区的侨胞亲戚来,电影《让子弹飞》的拍摄地开平碉楼正是早些年留洋海外的侨胞返乡后兴建的中西合璧的一种特殊建筑物。甚至很多当地人形容江门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在海外打工的亲人寄回故乡的血汗钱。而不论江门人走南闯北到哪里,台山的大米总是承载乡愁的最好礼物。台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土壤肥厚,拥有富硒优质土壤居广东省首位,成为优质大米的主产区。2014年台山大米产量25000吨,产值50000万元,台山大米是多数配方米中优质米的主要来源。因此,台山被评为“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

然而,除了新会大红柑、新会陈皮和台山大米外,江门地区的农产品能让消费者深深记住的并不多。比如,同样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恩平簕菜,记者就从来没有听说过。簕菜是一种生于山坡、沟谷林边的灌丛野菜,恩平人在上世纪初开始采摘食用这种野菜,并总结出清明期间吃簕菜可以明目的验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养生意识的增强,簕菜成为一种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的热门养生菜。经过多年的人工驯化栽培实践,恩平成为我国最早进行簕菜人工驯化种植及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地区。虽然簕菜养生价值很高,但介于簕菜在外界的知名度仍较低,当地农业部门正在将其打造成为继新会陈皮和台山大米之后的名优农产品。在推介会上,来自江门恩平市农业局一位谭姓科长一口气向记者介绍了十多种当地的名优农产品。他还特意强调,恩平簕菜不仅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还是岭南十大养生特产之一。目前恩平簕菜种植面积已达到3万多亩。这位科长还向记者介绍,恩平土壤好,产的农产品都很优质,他们一定要协同企业把本地名特优新产品做大做强。

此外,江门当地还有诸多名气较小却很优质的农产品,如始于宋代的鹤山红茶、始于明清的台山白云茶、恩平红茶、鹤山铁皮石斛、冲蒌黑皮冬瓜、杜阮凉瓜等。当下,江门市农业部门和企业正合力将这些名特优新农产品推出去,打造口碑,宣传形象,建立品牌。小而美的江门农产品格局与先前记者走访过的肇庆市十分相似。但江门市,又略与肇庆市不同,肇庆市农产品目前仍停留在初加工阶段,而江门市农产品已纷纷开始涉足深加工。如具有养生价值的番石榴果叶茶、陈皮茶、簕菜茶、陈皮糖和陈皮饼等,以及利用芦荟制作成的化妆品,在整个名特优新农产品展区,记者看到不少类似的农产品深加工产品,这在广东其他农业县市并不多见。同时,绿色、健康已经成为农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如现场有五邑农家原米,通过对抛光大米和未经抛光过的原米进行对比,增加产品的吸睛指数。

责任编辑:蔡薇萍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新闻热线: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