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多根 :34 年扎根农村
时间: 来源: 作者:胡雪萍 胡敏华 蔡颖辉 字号:【

在江西南昌县的田间地头,各乡镇农技服务站所,总能看到一个人 忙碌的身影,或指导农民田间耕作施 肥,或为农机工作人员讲解某项技术, 他就是南昌县农业局粮油生产管理站 站长熊多根。

熊多根,推广研究员,享受省政 府津贴,南昌科技明星,市直接联系 人才,中共党员。34 年来,他视农 业推广为自己的使命,常年扎根农村, 为南昌县粮食增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34  年扎根农村推广农业技术

如果走在路边,不熟悉的人看 到熊多根,很少有人能看出来熊多 根是一个“党员干部”,黝黑的脸庞 让人觉得熊多根像是刚从田间地头 劳动后进城的村民。

2010 年南昌县晚稻亩产超过 500 公斤,南昌县有望实现粮食产量11 年连续增长。”熊多根兴奋异常,南昌县 11 年连续粮食产量增长的背后,有很多个像熊多根一样的农业技 术推广员付出的艰辛努力。

笔者了解到,今年 58 岁的熊多 根,现任南昌县农业局粮油生产管理 站站长,1981 年参加工作以来,从 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有 34 年。

近年来,熊多根提出的以机插 秧抛秧为主的水稻轻型栽培、测土 配方施肥、超级稻栽培、水稻防早衰、 避洪农业、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绿色大米生产等有重要学术和实用意义 的推广课题,先后主持完成了《超级 稻示范推广》、《水稻高产创建》、《国 家粮食丰产工程》等 30 多项部、省 级科技项目的实施,累计综合新增 粮食 60.42 万吨,占粮食总增产量的87.26% ;累计综合增收节支 16.75 亿 元。

34 年来,为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熊多根常年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 家中,现场传授农业技术,年开展 科技咨询 3000 多人次,办班培训乡村农技员、农民 1000 多人次,指导、 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为 南昌县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和连续 十二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作出 了突出贡献。

近半时间在田间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员,曾经在 20 世 纪五六十年代异常吃香,可随着社会 发展,这个曾经吃香的职业愈加被人冷落。

熊多根告诉笔者,20 世纪 80 年 代很多人下海赚钱去了,有人说都包 田到户了,农户在自家田里想种什么 就种什么,农业技术推广员不要也 罢。“但从事了这个职业,就要有一 份担当和责任。”熊多根说,1981 年 他刚参加工作,南昌县早稻亩产 700 多斤, 晚稻亩产 800 多斤 ;2014 年早稻亩产有 900 斤,晚稻亩产则突破了 1000 斤。“南昌县种植水稻面积 97 万亩, 晚稻每亩增产 200 斤,2014 年一年 比当年增加了 1.9 亿多斤。”熊多根 说,这就是农业技术推广员的作用。

类似的“危机”还出现在 2003 年,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 进程加快,粮食产量创新低。“针对 这种情况,要加强科学技术的运用, 通过农业技术来提高产量。”熊多根 说。

多年来,熊多根在农业技术推 广的道路上越走越深远,不断提高业 务工作能力,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 要,并无私地同青年科技人员结对 子,在技术上实行传、帮、带,成为 南昌县农业科技优秀带头人,培养了 一大批农业技术人员。

34 年来,熊多根走遍了南昌县 所有的乡镇、农村,每年近半的时间 都吃住在农村。熊多根说,在农业技 术推广的时候,不能个人说好就好,先要引进、实验,然后扩大示范、最 后才是推广。水稻抛秧种植,因为根部植入 土壤里较浅,有利于秧苗分叶,稻 穗也就多了长了,因而能提高产量。 熊多根告诉笔者,刚推广抛秧技术的 时候,很多人不相信,因为抛秧没有 像传统插秧一样整齐有序,很多人觉 得不好。为了让农民明白水稻抛秧的 好处,熊多根绞尽脑汁,他用“抛秧的好处就像让妇女到了育龄年龄就&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