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对于保护农民权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宅基地职能划转以来,山东省德州市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以规范管理为重心,着力健全制度,强化监管,不断提升宅基地管理工作水平。
健全制度,宅基地管理有保障
德州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自然资源、住建、行政审批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压实了乡镇属地责任,为规范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申请审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12个县(市、区)出台了宅基地申请审批实施细则、明确了宅基地审批流程、建立了宅基地审批台账。武城县出台了《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农户申请、村级初核、镇级审批、部门监管”的宅基地审批流程,把握好宅基地及房屋周围四至审查,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基本要求和宅基地面积标准,鼓励村民原址翻建,杜绝非法乱建,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取得了明显成效。131个乡(镇、街道)在行政审批大厅张贴宅基地申请审批流程,全面落实“三到场”要求,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宅基地申请审批全部纳入了山东省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方便群众申请,提高审批效率。2020年5月至今,全市共审批宅基地2800宗、989.39亩,其中2025年审批宅基地225宗、78.06亩。
建立体系,宅基地管理有人员
德州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以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全市所有乡镇建立了“一窗受理,联审联办”机制。802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占全市总数的96.3%)在理事会成员中明确了1人兼任村级宅基地协管员,开展网格化动态巡查,实行定期报告、开工报告和建设过程报告制度,建立网格化管理台账,有效减少了违法违规使用宅基地行为。市、县、乡三级加大对宅基地政策的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学习等一系列方式增强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
创新监管,宅基地管理有抓手
2023年12月,德州市结合农村集体“三资”侵占挪用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在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开展为期半年的农村宅基地违规使用问题整治。一是整治农业农村系统内部宅基地职责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二是整治乡镇“一窗受理,联审联办”机制建立不健全的问题;三是整治宅基地申请审批程序不规范、不畅通的问题;四是整治农村宅基地村级协管员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五是整治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的行为;六是整治新增农村村民非法占用耕地建住宅行为。通过专项整治实现了宅基地审批规范有序、管理工作职责明确,杜绝了只批不审、审而不严、审而不细等不规范问题。
加强宣传,宅基地管理有温度
德州市印发《农村宅基地管理基本知识宣传手册》,通过市农业农村局官网、微信公众号、宣传标语、广播、张贴宣传流程等多渠道宣传农村宅基地相关政策,利用法律宣讲、文明实践等入户宣传申请审批流程。今年以来,共开展入户宣传235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不断提高群众对宅基地认识。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办事处,将宅基地的政策,通过培训班、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广泛宣传。所有村级公开栏对基本管理知识和参考流程进行了公示,确保宣传到村、到户,让群众知道怎么申请,让干部知道怎么审批,共同依法管理好农村宅基地。
聚焦盘活,宅基地管理有亮点
按照“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认真落实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闲置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平原县锚定“盘活闲置农房、融合基层治理、增进民生福祉、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路目标,紧盯治理有效、支部壮大、群众增收、环境美化四大要素,发挥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带动力、创新力,构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党建引领+庭院美化”“党建引领+农文旅一体化融合”的多种模式,因地制宜盘活农村闲置农房,拓宽群众致富渠道,解锁集体经济增收“密码”,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宁津县大柳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农村闲置农房开发利用,盘活闲置农房30余处,用于手工编织共富工坊、农房租赁、文化传承等,农户每月增加收入1000余元。德城区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经济,村内硬件得到有效提升,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收入。
严守政策,宅基地管理有底线
今年4月,德州市印发《2025年农经工作要点》,强调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严禁违背农民意愿强制退出宅基地和强迫农民“上楼”。3月份,召开全市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重申农村宅基地有关法律政策、底线红线以及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的相关要求,要求各县(市、区)严守法律政策底线红线不动摇。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农村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