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约”激活乡村治理“大效能”——以安徽省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为例
时间:2025-08-21 16:46:43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仰叶齐 董怀中 汪 阳 字号:【

  村规民约是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村治理的有效载体。安徽省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创新推行“组规民约”治理方式,在64个村民组全面制定个性化组规民约,有效激发了村民自治活力,推动乡村治理实现效能大提升。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实际,让规约“从群众中来”。农村情况千差万别,问题要求也各不相同,规约修订不能由村干部或少数人包办代替,更不能照搬上级文件或其他村的模板。黄铺村坚持“一组一策”,围绕村民关心的公共事务、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红白喜事、矛盾纠纷等群众关切问题,在所有村民组全面制定个性化组规民约。例如,余花屋组针对古民居保护,制定公共空间维护公约;张湾组针对农田灌溉,细化水利设施管护细则,真正实现村事民定、村务民管。同时,严格按照“五议三公开两参与”程序,由全体村民(或户代表)充分参与讨论、协商、表决,营造大家订、大家守、大家管的浓厚氛围。

  (二)创新机制,让执行“到群众中去”。“责任权利”双明确。明确规定每位村民在遵守规约、维护公共秩序、参与公共事务、监督他人等方面的具体责任和义务。比如将环境卫生等责任明确划分到户、到人,村民直接负责自家房前屋后及责任区的维护。由村民推选产生规约执行小组或监督小组,执行过程公开透明,处理结果及时公示,涉及本组的集体资金使用、小型公益项目建设等,由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党员网格”双推动。每名党员联系10户村民,组建“党员议事会+村民理事会”联席机制,广泛听取意见、引导协调讨论,有效凝聚共识,今年以来累计收集群众集中性意见58条。宣传规约内容精神,示范带动促进落实,今年以来共领办道路硬化、路灯安装等民生实事23件。

  “激励惩罚”双发力。将遵守组规、参与公益等行为量化为积分,通过“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资;通过“红榜”公示、评选“文明户”“好邻居”等形式进行公开表彰,让遵守规约成为一种荣耀。

  “法治德治”双保障。发挥村法律顾问、“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人的专业优势,对组规民约进行把关审核,提前将不合法不合理的议题过滤。挖掘“六尺巷礼让精神”,设立“家风家训牌匾”,评选“五好家庭”,推动“刚性约束”与“柔性教化”融合。

  (三)聚焦难点,让治理“向深里实里走”

  针对红白事攀比、土地纠纷等痛点,推进“三破三立”。

  破陈规陋习,立文明新风。明确“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标准,推行“红白事捐资+集体资源补充”模式,相互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24年村民户均减负1.2万元。

  破矛盾积弊,立调解机制。建立“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调解网络,由老党员、网格长组成“和事佬”队伍,运用“六尺巷工作法”化解土地纠纷27起,调解成功率100%。

  破环境顽疾,立管护责任。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组建环境监督小组,拆除违建43处,新建垃圾分类点28个。2023年获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称号。

  二、初步成效

  黄铺村创新推行的“组规民约”,实践中体现出内生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巨大优势,真正实现了“规”由民议,“约”由民守,“规”出治理新秩序,“约”来乡村新风貌。

  (一)自治活力明显增强。组规民约保障了村民更直接、更充分的参与,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率从45%提升至82%。

  (二)治理成本显著降低。通过村民共同认可的规则进行约束,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和村民的接受度,一些公共环境卫生、邻里矛盾纠纷,组内小组长、老党员、老长辈即可调解处理,减少了行政干预和执法成本,全村公共事务用工成本下降40%。

  (三) 乡风文明持续向好。通过组规民约对红白喜事进行约束和引导,在人情上做“减法”,在文明上做“加法”。3年来,红白喜事简办210多次,直接为村民减少支出200余万元。

  三、启示思考

  (一)立足实际是基础。黄铺村的组规民约是根据各组实际,从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入手,一组一策一组一约,规则具体明确、易于理解执行。这种小切口的治理方式,看似解决的都是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直接关系到群众的日常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把无数个微单元治理好了,乡村社会的治理基础就夯实了。

  (二)村民参与是根本。黄铺村的组规民约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村民的共同需求和充分协商而产生的,这种内生性规约让村民从被动管理转向主动治理,激发了村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提升了规则的认同度和执行力,成为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的内生动力源泉。

  (三)勇于创新是关键。黄铺村组规民约通过治理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和内容创新,推动了治理单元下沉、主体参与强化、内容精准聚焦、形式灵活有效,这是基层干部群众勇于打破思维定式,探索微自治新路径的结果,启示我们,干事创业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尝试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四)党建引领是保障。黄铺村党组织在组规民约制定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在制定环节,确保方向正确、程序民主、内容合法合规合情,凝聚村民最大共识。在执行环节,通过党员示范、组织推动、机制建设,确保规约从纸上落到实处,内化为村民的行为习惯和共同信念。这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农村各项工作“定盘星”和“推进器”,要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持续整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优化驻村帮扶工作机制,以强班子带动快发展、推动善治理。

  (作者单位:安徽省潜山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