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法律人才培训
时间:2025-08-21 16:49:56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刘 灿 字号:【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农村法律人才作为乡村人才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是预防化解涉农法律纠纷、强化乡村法治保障的专业依托。亟需加强农村法律人才系统性培训工作,以有效充实队伍规模、显著提升专业素养。

  农村法律人才培训的重要性

  农村法律人才培训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增强乡村依法治理能力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加强农村法律人才培训,核心目标在于系统性提升其法律素养与实务能力,确保基层法律事务处理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农村法律人才培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村法律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法治保障。高素质的农村法律人才,可以协助制定合法、科学、有效的村规民约,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可以为农产品交易纠纷预防与化解、农业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维护等提供专业支持,保障市场秩序,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

  农村法律人才培训的途径

  高校培养:构建专业化涉农法律人才培育体系。第一,创新课程设置模式。笔者认为,可以采取“1+10+X”设置农村法律人才培养的课程。其中“1”指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10”指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和法律职业伦理这10门专业必修课。“X”指涉农法律专业选修课,包括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种子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等与农业、农村、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课程。在招生机制上,可以设立农村法律人才专项班,通过学费减免、定向就业的方式,定向为相应农村地区供给农村法律人才。第二,搭建校外实践平台,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可联合法院、检察院共建农村司法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土地权属、农产品质量纠纷等案件庭审观摩;带领学生驻村,了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类型和处理方式等。同时,也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农业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法律明白人以及学法用法示范户等,为学生开展实务讲解。

  行政赋能:构建多元主体法律素养提升工程。针对基层法律人才数量不足、高校培养规模有限的实际,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大农村法律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农业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民的法律素养,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培训细分领域的专业人才。精准分层培训各类人才,实现课程供给靶向化。比如:对基层法官、检察官、农业执法人员等专业执法群体,可聚焦《土地管理法》《种子法》等执法实务;对村干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群体,重点培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课程,强化集体资产运营、村民自治规范等内容;对普通农民的课程设置,应从法律基础知识讲起,内容由浅入深,渐次展开;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储备,其课程讲解难度可适度拔高。应进行定制化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升人才培养实效。加强与高校合作,建立常态化联培机制。应加强与高校法学教师合作,让高校教师参与到各类农村法律人才培训的工作当中。可邀请其开展专题讲座,编写相关涉农法律书籍、录制有关涉农法律课程,供培训对象定期阅读和观看,提高普法力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