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2023年末,北京市乡镇集体净资产654亿元,占农村集体净资产的19.4%。全年乡镇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98亿元,占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的40.2%。近期,笔者对北京市朝阳区将台、小红门、常营等乡实地座谈调研,对该区19个乡联社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研究提出了优化乡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发展现状
北京市朝阳区乡级集体经济较为发达,2023年朝阳区乡级集体资产总额1241.6亿元,占该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的70%;该区乡级集体资产分别占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乡镇级集体资产的12.5%、35.4%,居各区之首。该区19个乡均有乡联社组织架构,但组织形态及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乡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以乡联社统管企业为主。为便于分析,本次调研将乡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架构分为A、B、C、D四种类型,其中,A类为乡领导直接分管乡属企业,B类为乡联社统管企业,C类为乡联社统管与乡领导分管相结合,D类为乡级总公司统管企业。
在调研的乡镇中,平房和王四营2个乡管理架构属于乡领导分管企业;将台等11个乡管理架构属于乡联社统管企业;小红门、金盏、东坝3个乡管理架构属于乡联社统管与乡领导分管相结合;南磨房、常营、孙河3个乡管理架构属于乡级总公司统管企业,南磨房乡授权乡农工商总公司代行乡联社职责,目前总公司对乡集体企业投资控股二级企业有18家,按照专业化要求进行经营运行。
2018年底,常营乡完成乡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9年初成立乡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构建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架构,进一步理顺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制度体系。目前乡联社对乡世纪常赢投资公司100%持股,投资公司下设常赢圆梦绿化公司、常赢物业公司、新月迅洁保洁公司及房地产公司等。乡股份联社管理运营乡级资产近14万平方米,年收入达1.4亿元;2019年首次以每股240元向11971名在册股民发放收益6192万元,2023年人均分红7224元。
大部分乡联社内部机构设置有待完善。乡联社或代行乡联社职能的乡属企业内设部门个数,最少的是管庄乡联社和来广营乡联社,分别仅设1个部门财务核算中心或综合行政管理办公室。太阳宫乡联社内设部门达到13个,在职能设置上,绝大部分乡设有财务(或预算)部门和办公室(或综合办)。有三分之二的乡尚未专门设立合同和资产管理部门,近80%的乡没有专门设置党建或党群部门。
多数乡联社人员配置不足,专职人员数量差异大。乡联社配有专职人员平均数为16.37,配有人员最多的为豆各庄乡,共48名,最少的为高碑店乡,无专职人员。有10个乡配备人员在10名及以内,4个乡配备人员大于或等于30名。
乡属企业规模差异较大,部门管理需要优化。乡属集体企业反映了乡级集体经济的活跃度。目前各乡联社下属集体企业平均数为19.74,11个乡的乡属企业数目在10~20家,企业最少的为高碑店乡,共4家,最多的为南磨房乡,共78家。从各乡乡联社部门与乡属企业的比例上看,太阳宫、豆各庄等乡(乡联社统管企业类型)比例较高。南磨房乡因乡属企业数量较多,该比例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专业设置部门工作效率较高。有必要协调和发挥好专业设置部门与乡属企业各自的管理主体与经营主体作用,尤其是乡联社统管企业类型的乡,要更加重视乡联社内设部门与乡属企业在业务方面的衔接到位、在工作量上的合理设置,形成科学有效、平稳健康的运行体制。
各乡集体经济组织股东人数差异较大。村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股东总数为354864人。股东人数最少的为三间房乡,共8615人,最多的为十八里店乡,共38142人。全区平均每个集体经济组织股东人数为2474人,各乡差异较大,最多的为小红门乡,共6917人,最少的为三间房乡,共718人。
工作建议
理顺产权关系,强化统筹管理。一是在市、区两级层面,制定健全乡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党委政府、经管站、乡联社等单位在乡级资产监管中的职责分工,细化乡级集体资产监管范围、工作要求等,为乡属集体企业管理提供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形成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管理体系,推动乡属集体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二是理顺产权关系与组织架制。稳步推进剩余乡镇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切实发挥乡镇联社统筹管理乡级集体资产的职能。以乡联社统管企业为主要模式,完善乡级集体经济组织架构,规范乡镇联社内部机构设置,理顺乡镇联社与下属企业、乡属企业与企业之间产权关系,解决交叉持股、循环持股问题。按照集团化、专业化管理模式,优化组织内部架构,简化管理层级,原则上不设三级以下公司,减少监管盲区。理清乡镇集体与各村集体的产权关系与权责边界,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制度,减少监督漏洞,促进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部门设置。一方面,应重视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尤其是为集体资产管理、产权流转交易等工作配置专职人员;另一方面,应强化党建引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根据调研情况,党建工作要有专职人员担任。
优化外部监管,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对外部监管程序进行系统梳理,优化资产产权交易等工作和监管流程,去除不必要环节,避免重复审批,减轻集体负担,保障集体收益。如对续签项目和3000平方米以下项目由乡里审核过会后,直接签订租赁合同,合同上传可视化平台,由市、区相关部门进行事中、事后监督,提高集体资产产权交易效率。二是健全经管机构,加强经管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充实经管队伍,提高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重。通过业务培训、职级晋升,提升经管部门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将基层农经人员培训纳入重要培训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充实农经人才队伍,根据工作需要配置专业人才,确保基层农经工作人员素质能力提升。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数字赋能。可在全区推行互联网平台,公示集体资产运营情况,在保障财务信息网络安全的情况下,定期在网上向社员公布财务报告,增加管理过程透明度。
提升经营管理,加快融合发展。一是加强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搭建经验交流平台,使其熟悉相关农经管理、财务、审计和法律知识等,提升素质能力。二是推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探索引入职业经理人,规范薪酬激励机制,解决薪酬结构不一致、组织之间差距偏大、与经营效益和工作绩效脱节等问题,提升集体资产多元化经营水平。三是实施重资产与轻资产分离,轻资产聚焦物业管理、酒店运营和科技服务等服务业,遵循市场化运行规则,吸引本土人才回流乡村,补齐专业技术人员缺口,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四是规范集体企业经营行为。对现有集体企业开展清理规范,对确实不能持续经营的尽快予以注销。引导集体企业健全完善内控制度,规范运营管理,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市朝阳区经管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