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冠水果种植家庭农场位于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灵山村,由家庭农场主陈从文于2014年6月创办,以葡萄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主。目前,有家庭成员4人,常年雇工2人,种植面积94亩。家庭农场牵头成立行业协会,强化科技赋能,加强产业服务。
做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2009年,陈从文流转农户土地近百亩开始种植葡萄,2011年挂果,亩产葡萄达到800斤,亩产值超过3600元。在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下,灵山村成为武隆区葡萄种植规模最大的基地。2023年底,全村有650户农户发展特色林果3800亩,建立以采摘为主的中小型果园8个,农户产业覆盖率达80%以上。随着水果产业的发展壮大,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3230元增长到2023年的18700元。
做创新模式的开拓者
一是积极探索立体种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在葡萄架下间作榨菜、生姜、红薯等矮秆作物,散养土鸡、土鸭等,建立矮秆作物阻草、鸡鸭捉虫、鸡鸭粪肥土的“土鸡(土鸭)+榨菜(药材)+葡萄”立体种养生态循环模式。二是率先“一码通”亮码经营。在武隆全区最早应用家庭农场“一码通”,通过亮码经营提升家庭农场及其产品知名度。使用信息化财务记账工具,规范收支、库存等记录,财务管理清晰明了。三是大力推进三产融合。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积极发展以采摘、垂钓、休闲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通过体验传统发酵工艺自制葡萄酒等方式,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家庭农场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分摊到每亩葡萄约为800元,经营效益大幅提高。
做科技推广的排头兵
农场秉持“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就是致富经、科技就是成功路”经营理念,聘请2名高级农艺师和2名庄稼土医生作为技术指导,并采取走村串户、知识讲座、院坝会议、现场培训等方式,无偿为周边农户开展科技服务,先后示范推广葡萄无核化、全反光膜覆盖种植技术,滴管、喷灌、避雨栽培技术,引进推广破眠剂及“富态8号”“巨玫瑰”“夏黑”“醉金香”等优良葡萄品种。截至2023年底,为本村成功培养22名技术管理能手。
做联农带农的探索者
组建农民合作社。2015年,农场牵头组织周边果农成立武隆区硕驰水果种植股份合作社,推进水果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并以保护价收购成员产品,有效避免了成员间无序竞争。
领办水果协会。2016年,农场领办武隆区白马镇葡萄种植专业技术协会,现有会员102个。2022年,协会建立“1+N”(1个主体结对帮扶10户左右脱贫户)帮扶机制,结对帮扶脱贫户果农,从发展理念、产业项目、技术指导、生产物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帮助户均年增收2000多元。
探索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2018年,经与流转土地农户协商,农场设立土地股,1亩流转土地算1股,土地流转收入由原来的固定370元/亩流转费变为“保底收入200元/亩+家庭农场葡萄种植收入的2%按土地股分红”。2023年,共有62户农户实行土地入股家庭农场,实现葡萄种植收入139万元,入股土地“保底+分红”收入达505元/亩。
设立创业孵化基地。2017年,农场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从技术、管理方面支持村民创业,目前已帮助60余户村民通过创业增收致富。
(本文系第六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