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林家庭农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交里乡孟长镇村,成立于2016年4月。家庭成员劳动力3人,以玉米种植加工为主,秉持多元化经营思路,通过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并为周边群众提供玉米种植技术和销售服务。
坚持标准化生产,打造玉米高效示范田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16年起,宏林家庭农场持续流转周边农户土地,目前经营规模保持在适配家庭农场经营能力的315亩。在种植玉米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山地桃、山地杏等水果种植,不断丰富经营内容。
机械化作业降成本。农场购置大型播种机、犁地机及秸秆还田机等,实现玉米播种、施肥、打药、收割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种植成本。
良种良法融合提产量。农场引进玉米“强盛370”“ND367”等新优品种,大力发展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技术,每亩种植5000株以上,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开展“一喷多促”,玉米亩均产量达1480斤,较周边农户高出近400斤,示范引领作用突出。
开展秸秆就地利用,打造饲草打捆供应链
家庭农场主多次外出考察调研,确定了秸秆饲料化利用思路。玉米收割后,组织人员就地打捆秸秆,低价供应给周边群众和县内养殖大户作为饲料,每亩玉米可增加收入约60元,家庭农场每年增收约2万元。在家庭农场的示范带动下,周边农户纷纷效仿,不仅解决了交里乡8000亩玉米秸秆乱堆乱放、焚烧等问题,还有效缓解了当地养殖户冬季缺乏饲草的难题,实现了种植户、养殖户“双赢”。
实行链条化经营,打造醋业土法试验场
为推动玉米产业链条延伸、提高综合经营效益,激发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场多次开展市场调研,创新土法酿醋,找准玉米醋加工提炼路径。2018年,创立孟长镇宏林醋坊,根据玉米产地、采摘时间、发酵温度、糖酸度的不同,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设备相结合,经过糖化、酒化、醋酸发酵、陈酸等步骤,摸索出完整的玉米醋加工流程。玉米酿醋后的残渣,通过二次发酵,可以直接还田,既能提升土壤肥力,还能杀菌杀虫、改良土壤结构。2020年,家庭农场玉米醋系列产品研发上市,注册“孟长镇”“宏林香”商标,申请商品条码、产品标签、包装设计版权等,推出了“一年鲜醋”“二年陈醋”“五年陈醋”等产品。
坚持精细化帮扶,打造带农致富大平台
农场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与周边35户玉米种植农户签订技术服务合同,统一购买投入品、统一销售农产品,在玉米耕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秸秆综合化利用等关键环节给予技术支持,利用家庭农场自有农机设备以优惠价格提供作业服务,帮助农户亩均节本增收200余元,提升了当地玉米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此外,农场还与宜川县交里富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用工合同,吸收7名脱贫户长期入场务工,每人每天可增加收入150元。
(本文系第六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