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模式 打造服务中心——浙江省常山县乐海家庭农场
时间:2025-08-21 16:36:37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 字号:【

  乐海家庭农场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同弓乡,成立于2013年,主要劳动力包括家庭成员4人、常年雇工4人。家庭农场流转土地800余亩种植水稻,同时与农民合作社合作,提供水稻育秧、机械化收割、粮食烘干等社会化服务,实现节本增效。

  坚持资源整合,创新服务模式

  坚持科技引领。农场高度重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先后引进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湘晚籼17等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创新实施机插秧、再生稻、水稻强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生产技术,为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水稻亩产达1300斤。

  打造集成服务。2023年,通过加大投入、技术加盟等,牵头建成同弓乡再生稻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环境可控、节能宜机、技术先进的智能化设施栽培基地,配置烘干、供热、除尘等设备,日育秧能力达500亩,服务范围覆盖耕、种、管、收、储各环节。2024年,服务中心育秧3000亩、烘干粮食2万吨。

  发展产销一体化。农场规范产品包装,注册“洪乐农”商标,推动产品销售价格提升15%~20%,香米销价达12元/公斤。2024年,加工销售稻米110吨,逐步由“卖大米”向“卖品牌”转型。

  坚持质量把控,保障服务水平

  抓好安全管理,保障生产平安。与县农机管理中心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协助推进平安农机体系建设,配合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农场设安全员1名,每季度由安全员组织农机手开展1次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学习,定期开展农机安全性能检查和农机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各项安全生产防范要求落到实处。对农机具、农机手进行台账管理,农机上牌率、检验率、驾驶人员持证率均达100%。

  践行绿色理念,提升产品品质。农场以农药减量增效为目标,采取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放置飞蛾诱捕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等措施,带动周边农户科学减少农药使用,建成绿色防控示范区500亩;应用担架式喷雾器、遥控植保飞机等施药器械,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植保作业效能;购置全套稻谷重金属检测设备,对烘干的稻谷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外销的稻谷重金属指标符合标准。2024年,农场飞防服务面积3万亩、翻耕服务面积5000亩、机收机割服务面积200亩。

  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发展动能。农场建设数字化未来农业工厂,夯实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球机6个、枪机10个,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可视化监测实时远程与农作物生长情况及时诊断。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对灌溉和施肥定时定量的精准控制。安装气象站、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生产区域环境信息。安装风机、湿帘、遮阳网等环境调控设备,完善自动化育苗设备、生产作业装备、流水线加工作业设备等智能装备,极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数字化水平。

  强化联合合作,加强利益联结

  强化分工协作。2015年,农场与周边大户、家庭农场联合成立洪乐粮食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成员不同资源优势、统筹协调利用,集中服务进一步降低成本。2023年,社内成员按照各自分工及农业装备配备情况,分别提供育秧、扦插、田间管理等服务,综合节省生产成本20%以上。

  强化联合服务。洪乐合作社与县内5家粮食专业合作社共同成立常山互邦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县内粮食规模种植主体、小农户等提供技术培训、咨询等服务,拓展农产品加工、贮运包装、品牌营销、电子商务、展示展销等业务。2023年,联合社集中采购农药化肥1200吨,联合衢州市农科院、常山县农业农村局举办高素质稻谷种植培训班6期,培育农机手等人才315人,统一组织稻米线上、线下销售1500吨,培育稻米品牌3个。

  强化利益联结。农场与同弓乡金川源村等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合作共赢的利益纽带。2023年,通过村集体居间服务带动农户增加工资性收入72万元,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本文系第六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