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创共富 “三转变”让稻香飘得更远——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春华家庭农场
时间:2025-08-21 16:36:12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 字号:【

  春华家庭农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钱仓村,成立于2011年11月,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并为周边农户提供机耕、插秧、收割以及农产品销售、农业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现有家庭成员2人,家庭农场主朱春华负责全面管理,妻子负责物资领用、用工管理、生产技术指导等内部管理。2023年,农场粮食总产量1110多吨。朱春华于2020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同年当选为江苏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从传统种植到科学种田的模式转变

  家庭农场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和科学种田,积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坚持适度规模。以小步快走的方式逐步投资,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农田改造中,将过去零散的小地块改造成20亩以上、适合机械化种植、具备稳产高产条件的地块,农机作业成本降低15%,亩均增产85公斤、效益增加200元。经过10多年的努力,家庭农场逐步配置大型拖拉机、高速行走插秧机、机插秧育秧自动流水线、旋耕机等各类农机12台(套),基本实现耕、种、防、收多环节机械化作业。

  采用新品种。选择宁香粳9号、农麦88等品质好、产量高、抗逆性好的新品种,粳稻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小麦亩均增产40公斤以上,售价比市场价平均高0.1元/斤。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共建新品种试验推广基地,累计试验示范水稻新品种412个、小麦新品种65个,示范带动2个村45户农户、种植面积近1万亩。

  推广新技术。推广应用优质食味水稻高质高效栽培、机插水稻微喷灌育秧、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水稻全程控制灌溉、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粮食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探索新模式。采用“稻鸭共作”模式,散养在稻田的鸭子穿梭觅食吃虫时,可将水稻叶子上的虫卵抖下来,鸭子排出的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既减少病虫害发生,又不用施肥、打药。2023年,稻鸭合计产值2209元/亩,直接经济效益1265元/亩,是常规水稻生产的2倍左右。

  从单纯种植到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转变

  家庭农场积极探索提升粮食产品附加值新路径,开辟多元增收途径。

  塑品牌。2020年注册商标“六灵牌”稻香米,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率先使用家庭农场“一码通”亮码经营,改变之前将稻谷直接卖给收购商的做法,将部分优质稻米委托合作社加工成大米,实现了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2023年,共加工销售大米5吨,平均售价达5元/斤。

  拓渠道。采取订单销售模式,扩大稻米销售渠道。利用微信小程序、抖音等线上销售渠道,探索将生产的优质大米做成每盒1公斤或2.5公斤的小包装,销售给高端客户群,每亩增收400元。

  卖种苗。发挥规模种植、试验示范等方面的优势,与种子公司合作,采取“家庭农场+公司+订单”模式,承担良种繁育、品种应用安全性测试等任务,生产的小麦良种直接销售给种子公司。2023年,为种子公司提供小麦良种225吨,增收4.5万元。

  从“一家富”到“全村富”的理念转变

  家庭农场秉持“一家富”不如“全村富”的理念,开启联合合作,推动村民共同发展粮食产业。

  无偿传授种植技术。每年定期举办2次技术培训,免费培训200多人次,协助45户农户应用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周边2个村的水稻亩产年年创新高,2023年达到650公斤。

  牵头成立服务联盟。2019年11月,牵头联合周边60个家庭农场,共同组建六合区家庭农场服务联盟。通过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流程、农机服务互助等合作方式,降低农资购买成本,实现100%机械化作业,联盟成员粮食生产水平得到整体提升。目前,联盟共有成员140个,覆盖周围9个街镇15个村,每年统一购买农资可节约成本170万元。

  带动农户就业创业。家庭农场长期雇工2人,季节性临时用工上百人次,年支付工资35万元,既解决了农场用工难问题,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工作岗位、增加了收入。指导周边30户农户、5位返乡青年创办家庭农场。

  (本文系第六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