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有实招
时间:2025-08-21 16:25:56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宗成峰 孟安琪 字号:【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集体经济研究团队赴陕西省商洛市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商洛市下辖的6个县(区),实地走访了18个具有代表性的集体经济强村,通过实地考察产业基地,与县乡村干部、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及普通村民代表等共计80余人次进行深度访谈、组织5场专题座谈会以及系统收集百余份调查问卷,系统总结了该市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主要做法

  商洛市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升级路径,以创新市场经营机制为重点,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因村施策为方法,以机制护航为保障,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商洛特色的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市场导向,构建高效经营机制。经营者的市场经营意识是促进集体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商洛市借助苏陕协作的平台和资源,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致富带头人赴江苏考察学习先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做法,增强村干部的整村运营意识、系统规划能力和市场实操水平,进一步规范商洛市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化。

  商洛市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乡村CEO专题培训项目。培训聚焦提升乡村运营效能,强化乡村经营者的市场思维认知,促进其逐步从传统的农业经营思维向现代市场经营思维转变,敏锐捕捉市场动态,为集体经济发展找准方向。

  注重健全村集体经济项目投资风险评估与监管机制。在集体经济项目谋划与入股前期,村干部需牵头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重点聚焦“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前景”“项目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和自我造血能力”“项目经营管理者是否可靠、是否具有运营能力”“项目是否立足于当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等问题,确保项目具有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项目资金的保值增值。

  商洛市集体经济经营机制注重资源盘活,在全面摸清、摸实、摸准“三资”存量的基础上,通过党建引领、村村联合、村企联合、村社联合、产业联盟等方式,挖掘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整合分散的资源,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注入动力。

  在品牌建设方面,商洛市紧紧围绕区域特色资源和产业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和品牌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多种模式”拓宽增收路径。商洛市精准锚定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培强扶“方子”。鼓励各县、镇、乡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探索适宜路径,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体系,包括项目带动、股份合作、农文旅融合等。洛南县结合自身地理位置、农业发展情况等,联合多家科技企业,促成“光伏+农业”模式落地。项目投运后,实现年产值7500万元、年纳税750万元,以流转土地、务工、参与经济作物种植等方式为当地4个村每村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1500多人就业,增收1500余万元。

  商南县15个村实行股份合作模式,将苏陕扶贫协作资金450万元(每个村30万元)入股到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签订三年入股协议,定额分红,每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按7%获得收益金,每年增收2.1万元,并按协议约定时间收回本金。

  金丝峡镇太子坪村通过整合村内闲置农房、零散土地资源等发展休闲农业,建成精品民宿区、特色餐饮区、亲子游乐区、农耕文化展示区、水上休闲区、酒业加工区六大功能区,形成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品农家酒”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村财镇管,创新资金管理多元优化举措。以“村财镇管”为核心,多举措优化资金配置,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资金整合上,积极整合财政扶贫资金、涉农项目资金和社会资本。财政扶贫资金为当地农村经济“输血”,涉农项目资金精准助力农业产业各环节,社会资本则凭借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涌入农村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等领域。如镇安县整合多方资金投入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吸引企业入驻,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资金变股金,为优势产业项目提供充足 “血液”。在监管机制构建方面,商洛市打造内外协同的监督审计体系。内部强化组织管理,明确岗位权责,加强财务人员培训,规范资金收支流程;外部依据《商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开展定期审计,严格审查资金用途,对违规行为严肃追责。在“村财镇管”模式下,不断细化资金管理流程。如镇安县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各级职责,全面核查资源资产并建立台账,实现对“三资”的动态管理,为资金配置提供精准依据。

  机制护航,做优“三个保障”筑牢根基。商洛市着力做优“三个保障”机制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业行稳致远。一是政策保障。出台一系列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商洛市实施“消薄培强”行动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具体措施》,在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指引与优惠。对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减免相关税费,降低融资门槛。二是责任保障。建立“市级推进、县抓落实、镇村实施”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级书记一起抓的制度,将发展集体经济的责任层层压实到县(区)、镇(办)党委政府和村(社区)党支部。点对点为村集体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形成从市到村的完整责任链条,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三是监督保障。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机制,制定出台《商洛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推行集体决策、民主管理、依法经营,确保集体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二、工作成效

  特色产业基础凸显。商洛市构建了较好的特色产业体系,食用菌、核桃、板栗、中药材、肉鸡、冷水鱼等6个特色产业规模居于陕西省第一,72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食用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量大幅提升,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需求,还成功拓展了外地市场。林果改造工程成效显著,通过科学改造,果品质量和产量得到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核桃产业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获得欧盟和俄罗斯商标认证,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同步提升,进一步巩固了商洛核桃的行业地位。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现代化养殖模式推动渔业向高端化、集约化方向迈进,成为区域经济的新亮点。此外,借助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销售渠道,各类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销售额屡创新高,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培育经济强村已取得效果。2024年,通过实施“消薄培强”计划,商洛市成功实现收益10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清零,彻底消除集体经济发展的短板。商洛市因地制宜,培育了一批镇安县青铜关镇丰收村等集体经营性收益大于50万元“经济强村”有60个,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

  农民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结构得到优化,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还能在本地企业或合作社务工赚取薪金,农产品销售带来现金收入,资金入股享受分红。这种多元化的增收途径让农民的钱包越来越鼓,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