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以基层政府为主导,积极组建强村公司,大力推进抱团发展,探索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与市场间的利益联结体,助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现状
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早在2012年,宁波便着手探索镇村合股公司组建模式,建立了最早一批强村公司。2019年前后,在自发探索的基础上,宁波陆续有县(市、区)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强村公司。2021年,浙江省发布《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强调要规范发展强村公司。2023年,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联合10部门印发《关于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对强村公司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运行机制等方面作了更明确要求,强村公司进入迅速发展阶段。截至2024年6月,宁波全市共有强村公司101家、入股村集体614个,年营收2亿元,净利润6135.41万元,给村集体分红4435.5万元。
二、主要做法
“独”+“联”,多模式构建发展格局。宁波的强村公司主要有单村单建、多村联建、镇村联营、县域统筹等模式,借助区县、镇街多样化协同手段,统筹区域发展合力。一是单村独资。即村集体下属全资企业以本村资金、资产、资源优势为先决条件,借助专项项目实现同频共振。如北仑区杨岙村2023年成立杨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村庄规划调整与土地出让,进一步构建集餐饮、民宿、旅游、文创等休闲旅游业态集群,2023年公司带动杨岙村实现集体经济总收入240.65万元,经营性收入54.06万元。二是多村联建。薄弱村通过相互联结、强村带动薄弱村等形式打造利益联结体产生规模效应。奉化金溪五村通过党建联建成立金溪甬富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共投资300万元用于建设生态共富产业园,该公司成立2年多来销售额累计达5000多万元,促农增收超1000万元。三是镇村联营。村集体与镇街国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借助镇街国有企业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优势发展集体经济。如慈溪市忆山文旅有限公司由匡堰镇南部片区3个村及镇农业服务中心共同出资成立,借助“电商+直播”形式助力农产品销售,促进片区增收,并通过闲置资源盘活产生的租金收益进行二次分配。四是县域统筹。以县(市、区)为单位因地制宜出台强村公司组建运行方案。如奉化区全域统筹组建镇街级强村公司,建立“区级部门+国有公司+金融机构”的帮扶工作体系,助推乡村资源集约高效配置,全区现有12个镇街组建强村公司,覆盖行政村221个。
“拓”+“融”,多样式打造经营业态。强村公司主要依靠产业发展推动强村富民,宁波市强村公司产业发展重视上下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的业态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传统产业拓展型。在传统的厂房出租等物业经济形态基础上,联结区域内同类产业利益聚合点,如用工需求、规划设计等方面,以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如宁波东帆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是宁波市最早的一批强村公司,公司成立初期主要承接区镇两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等业务,后开拓绿化种植、养护、物业管理等业务。二是文旅产业融合型。以乡村旅游为主线,不断衍生配套产业。如慈溪市忆山文旅公司投入1000万元打造“楝树下”艺术村落,引进云朵咖啡、梦想厨房、网红民宿、出瑞山房、生物多样性农场等10余种业态,并以此为中心串联起山顶精品民宿、山腰杨梅采摘、山脚特色农家乐的协作产业链,建设精品线路融合打造精品旅游集群,注册了“匡农优品”公共商标。以杨梅为例,强村公司为周边500余户梅农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三是多元混合发展型。通过丰富公司业态,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加收入来源。如宁波市山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2019年成立以来,通过运营镇级共富工坊项目,打造镇级区域公共品牌“求寸鲜”,实行统一包装、销售、推广,构建了一条“生产、加工、销售”全方位特色产业链,同时,通过投资入股矿山项目、光伏项目和出租商铺等方式,共为入股村带来681.4万元分红,村均经营性收入增加超过44万元。
“内”+“外”,多手段推动长效发展。强村公司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需要强化监督管理,提升综合发展水平。一是强化内控机制。通过规范公司章程,明确股权结构,严格按照“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保障公司扩大再生产与股东分红。如宁海县黄坛镇在黄坛镇强村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中,明确镇资产经营管理公司0.28%股权和入股村按出资比例确股,并明确公司70%表决权,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有效避免因村社负责人更换导致的公司运营不顺畅。二是强化监管机制。将强村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及形成的资源资产纳入“三资”监管范围,接受纪检和审计监督。如沧田农业有限公司坚持政府监管和公司自治“两条腿走路”,充分发挥巡察监督、专项审计监督、公司监事会全程监督的作用,防范“微权力”腐败风险,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三是强化多维服务。在人才保障上,通过推出乡村CEO招募、聘请具有经营水平的返乡青年等举措引智引才,提升系统运营水平。如宁海县南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从本村选聘创富“头雁”,并聘请宁波农文旅运营头部团队成员加盟公司。在资金保障上,市县乡三级政府统筹资金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如在市级资金扶持基础上,江北区统筹2000万元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经济薄弱村投资或参股强村公司的给予出资总额70%的补助,每村最高补助100万元。
三、经验启示
多元化扶持是推动强村公司稳健发展的坚实基础。一是加强资金扶持。开通强村公司贷款审批绿色通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优惠利率定价,推动强村公司信用评价,创新提供免担保信贷服务。二是加大用地扶持,加强对农村低效工业用地、闲置农房的管理与盘活,为强村公司留足项目发展用地。三是提升服务水平。鼓励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仓储冷库等配套体系建设,推动强村公司向上下游产业积极延伸,加快形成健康、有序的产业体系。
市场化运营是强村公司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一是突出公司化运营,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整合区域内要素资源,推动市场化交易,提升强村公司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二是突出多元化经营,以经营主导产业为基础,通过引进技术、融入当地特色文化等要素,丰富产业业态,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三是突出多主体参与。一方面联结农村创新创业主体等多元化市场主体,公开选聘精壮骨干加入强村公司中的专业性岗位。另一方面充分吸收当地闲置劳动力匹配至公司内部各类型岗位,提升当地劳动力就业广度与深度。
立体化监管是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一是强化内控管理,依靠制度明确强村公司组建流程、重大决策、财务管理、利润分配等环节,村集体及社员股东对强村公司的日常运营进行监督,纠正强村公司运营偏差。二是强化外部监督,建立闭环监管体系,主动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监督、巡查审计等环节监督,及时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开公司经营状况。三是强化数字化监管,将强村公司纳入数字化监管平台,开展实时监督,发现违法经营、“空壳”等问题及时预警,提升上下贯通能力,提高强村公司运营效率。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乡村振兴促进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