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县柳沟镇小麦生产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柳沟镇小麦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有成员486户,建有智能化种子加工生产线2条、种子繁育田520亩,拥有耕种防收大中型配套农机60台(套),建成集仓储、办公、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经营场所3700余平方米,为周边12个乡镇33个行政村1.82万户农户提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每年服务面积156万亩次。
技术赋能,自主育种锻“芯片”
一是组建团队,传承创新。成立初期,柳沟镇小麦合作社接受种业企业委托开展种子繁育、加工,经过多年技术积累,2015年引进小麦、油菜、花生,尝试自主育种,并邀请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阜阳市农科院专家作指导,聘请青年技术员组建育种团队。专家在育种方向确定、亲本材料搜集、小区规划排种、排列组合、田间作物性状观察记录、室内考种等环节毫无保留地向技术员传授育种技术,育种团队成员从4人逐渐增加到8人。
二是锚定目标,培育良种。育种团队定期到安徽省农科院、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学习交流、精炼技术。根据当地农业发展趋势和农民种植意向,柳沟镇小麦合作社锚定培育花生、油菜两大作物,经过系统选育,从5个花生品系、8个油菜品系中成功选育出鲜食油料兼用的“红宝粒”花生新品种和高产多抗的“秦胜800”油菜新品种,并分别于2022年、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认定。采取“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合作社负责生产培育,种子公司负责销售推广。目前,合作社培育的4个鲜食高油酸花生品系、3个高产高油油菜新品系已经在全国7个省份开展适应性试验和抗病性鉴定。
装备赋能,促进产业提效能
一是升级装备,实现精准作业。2024年,柳沟镇小麦合作社购置4台有机肥抛洒机和6台芝麻、油菜精量播种机,给20台拖拉机及自走式植保机加装北斗卫星导航驾驶系统。系统的实时数据传输与监测功能,为合作社提供了详尽的作业面积、轨迹、播种量、施肥量等数据,实现精准播种、精量施肥、减量施药。据测算,每亩可节约种子、肥料、农药等成本超20元,作业效率提升15%以上。
二是推新机械,提高生产质效。2018年,柳沟镇小麦合作社组建了一支由80台无人机、135名队员组成的无人机作业队,年作业量达126万亩次。2024年,合作社开展以防控小麦赤霉病为重点的小麦“一喷三防”作业面积62万亩次,有效防控了小麦赤霉病,亩均节省人工、药物成本25元;开展大豆、玉米、水稻“一喷多促”作业面积64万亩次,有效抵抗了秋季高温、干旱、阴雨等恶劣气候叠加影响。合作社服务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亩均玉米产量达到512.4公斤,大豆93.7公斤,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
三是示范引领,助力单产提升。2024年,柳沟镇小麦合作社投资42万元购置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设备,率先示范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500亩。经专家测产,示范田理论单产达914.2公斤,实现亩均节肥3公斤、节水30%、增效300元以上。辐射带动全县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应用面积10.2万亩。
服务赋能,联农带农助增收
一是新品种推广,引领产业发展。2022年以来,柳沟镇小麦合作社培育的花生新品种“红宝粒”在安徽、河南、山东等地累计推广6.5万亩,连续两年鲜花生实收亩均产量超652公斤。该品种因鲜食油料兼用、口感丝甜、产量高等特点,较其他品种市场收购价高出0.3~0.5元/斤,亩均为农户增收350~500元。合作社培育的油菜新品种“秦胜800”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累计推广33.8万亩,因其较强的抗逆性、抗病性和平均增产表现突出,深受油菜种植户的青睐。
二是社会化服务,促进降本增效。为适应粮油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柳沟镇小麦合作社制定参与式、保姆式、菜单式三种服务标准,探索形成“合作社+村集体+小农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合作社为周边33个村的农户提供土地耕整、播种、施肥、施药、收割、收储等环节服务,同时根据农户需求,开展土壤快速检测和配方施肥。合作社通过社会化服务,帮助种粮农户亩均节省生产性投入成本55元、实现亩均增收160元以上,让种田变得更加省时、省钱、省心、省力。
三是订单式发展,整合产业链条。柳沟镇小麦合作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利用技术、装备、服务优势,着力打造粮油生产全产业链条。一方面,对接本地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签订小麦“荃麦725”、花生“红宝粒”、油菜“秦胜800”等品种粮油作物购销合同,2024年订单面积3.65万亩。另一方面,与成员、种植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签订种植合同,开展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种植。通过订单托底,既打消了农户难卖、卖不上价的后顾之忧,也为加工企业提供了优质稳定的原料,合作社也从中得到应有的服务报酬,实现农户、企业和合作社的多赢。
(本文系第六批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