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坚持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三项行动,创新三项举措,健全三项机制,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提质增效。截至2024年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29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4.53亿元。全市525个行政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5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村94个,较上年增加15个,占17.9%;10万元以上的村445个,较上年增加30个,占84.76%。
一、开展三项行动,理清集体经济发展“路线图”
持续开展资产清查行动。制定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方案,强化业务培训和部门对接,多次深入各镇进行工作指导,明确了年度清查对象范围、清查方法、填报程序,组织完成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明细表的数据采集、公示、审核、上报,进一步清查核实农村集体各类资产存量、价值和使用情况,确保账证相符和账实相符,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规范管理。目前,核查农村集体资产总额60.58亿元,比上年度增长了0.29亿元,增长率为0.47%;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额28.26亿元,比上年度增长3.09%。
深入实施消薄行动。在2020年全面消除集体经营性收入空白村的基础上,对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按照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原则,逐村制定消薄方案,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加强项目扶持,开展收入动态监测,对容易“返薄”的村进行摸排识别,加强帮扶巩固,稳步推进28个集体经营性收入薄弱村全部突破5万元。在此基础上,持续巩固“消薄”成果,继续实施新一轮农村集体经济消薄三年行动(2025~2027年),引导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合理开发资源、特色产业带动、参与物业经营、抱团共同发展、资金资产资源参股、乡村旅游创收等多种发展模式,持续增强新型农村集体的发展活力,力争到2027年年底,525个村(居)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积极实施“三规范两促进一提升”行动。以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谋划实施“三规范两促进一提升”行动,通过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财产、推广使用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健全完善财产管理制度等规范集体财产管理,加强问题合同清理整治、指导新签订合同全部采用规范文本、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的变更、管理监督等规范集体经济合同,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机构、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评价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目前已举办18期“三资”管理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1300余人次;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30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使用全国平台财务系统进行会计核算。
二、创新三项举措,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好氛围”
创新抵押贷款。制定《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抵押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股权抵押登记管理办法》,明确集体资产抵押贷款的对象、流程、风险防范等具体内容,探索经济薄弱村集体资产抵押“2233”模式和非村集体资产抵押“226”模式。“2233模式”即每个试点村筹资100万元,其中市镇两级财政各出资20%,贫困村资产抵押贷款30%,企业捐资30%;“226模式”即每个试点村筹资100万元,其中市镇两级财政各出资20%,村集体资产抵押贷款60%,试点村筹集资金全部委托市投资集团负责运营,市投资集团按总投资额的10%分季度向各试点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支付收益。目前有6个村通过资产抵押累计办理贷款1000余万元。
集中交流经验。紧紧围绕项目建设这一关键环节,以“赛谋划、赛项目、赛效益”为主题,组织村(居)党支部书记集中展示交流集体经济发展与壮大的工作成效、经验思路和特色亮点,通过亮成绩、展风采、比差距、找短板,形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组织跟班学习。充分发挥先进村“传、帮、带”作用,实现“走出去、带进来”,通过强村带弱村,每年安排20余名具有发展潜力、发展意愿强烈、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党支部书记,到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进行一周的跟班学习,学习期间全程脱产,参与先进村各项工作、会议,服从“跟班”村镇安排,主要学习先进村的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情况,日常事务管理机制,乡村治理、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等好的经验做法,重点学习先进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思路和做法,在对标找差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升格局。
三、健全三项机制,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稳定器”
政策扶持机制。加大衔接资金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倾斜力度,2024年争取中央衔接资金650万元,对8个镇13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进行扶持。利用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500万元,谋划8个项目,其中济源阳光兔业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资产确权到63个受益行政村,租赁给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运营和管护,每年按投资额的6%获得租金收益,带动每村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万元。强力推进“51512”增收晋级赛,对年经营性收入首次达到5万元、10万元、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的村进行表彰奖励。
示范带动机制。全面深入挖掘、总结各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对工作成效突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明星村、样板村进行广泛宣传推广,示范带动整体村级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目前,征集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30余篇,梳理总结出放活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抵押等多种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分期进行宣传报道,为各村(居)发展集体经济提供经验参考。
人才培育机制。连续两年将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和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纳入济源市推进乡村振兴“十大行动”重要内容,把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和村干部轮训的重点对象,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其集体资产管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能力。依托省市镇三级服务体系,有效利用省级科技资源,积极推进市级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镇级科技特派员服务队联合发力,组织科技特派员入村入户,就近为广大种植户、养殖户开展技术服务。2024年示范区科技特派员团(队)累计向各村开展技术服务2174次,服务人数13200人,发放各类资料21599份,有效地解决本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户的技术需求,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