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5-08-21 16:08:18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闫艳秋 字号:【

  农村集体“三资”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关键要素,在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强化“三资”监管既是重要保障,也是必然要求。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围绕“专项治理、制度建设、数智监管”等多维度,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

  开展专项治理,激活“三资”要素动力

  盘活闲置资金,统一竞价存放。为破解村集体资金流转利用率偏低、投资渠道少、流程繁琐的难题,秀洲区开展村级闲置资金盘活专项治理行动。在传统定存银行的基础上,探索将村集体资金投资国资公司项目,充分提高资金收益率。由镇级统一招投标确定村集体闲置资金定存银行,防范资金存放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切实为村级减负赋能。出台《村级闲置资金存放管理办法》,明确村经济合作社账上连续闲置3个月以上,余额达200万元以上的村级资金均需按照规定存放银行或国资公司,闲置资金首次存放需经民主表决,到期续存可经村务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形成会议纪要并按规定公开公示后实施,破解了闲置资金续存过程中因流程繁琐而被迫闲置的问题。自开展专项治理以来,全区闲置资金规范定存银行81笔2.29亿元,存放国资公司23笔1.09亿元,预计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1202万元。

  聚焦村社治理,靶向突出问题。结合近年来全区开展的村经济合作社运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侵占集体资产资源问题专项治理等行动,瞄准“三资”运行领域关键问题,多举措纠偏整治。规范合同履约,动态跟踪监管。以村集体应收未收款为切入口,坚持“摸清底数、强化整改、长效监管”的原则,多次开展村级应收款催缴行动,2020年以来累计收回款项969笔,共计6667.97万元。规范村级务工,全程多措监管。为进一步规范和监督村级误(务)工费合理发放,秀洲区制定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劳务用工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规定了劳务用工范围、规范程序、工作要求等,确定了事前会议决议、事中专人考勤、事后财务公开等监督机制,明确村镇区责任,推动农村“零工”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的民主监督和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能。

  规范民主决策,完善表决决议。出台《关于规范村级重大事项表决决议的通知》,统一社员(村民)代表会议重大事项表决决议格式,切实杜绝会议签到代替会议表决、一次表决多个事项等不规范情形。将涉及村集体经济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全部纳入“浙农经管—会议管理”数字应用管理,目前全区已“线上”录入会议2465个。

  健全制度体系,筑牢“三资”监管基础

  建立完善制度,夯实人员根基。牵头制定《关于促进强村公司规范运行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等相关制度。开展教育培训,围绕“三资”管理等相关业务工作,每年组织区镇村农经、财务人员开展涉农法律法规政策、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文件、廉政教育等相关培训,近三年累计培训人员600余人次。

  合同前置审查,防控风险漏洞。针对村级合同不规范问题,秀洲区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与推进镇街合法性审查改革攻坚相结合,探索开展村级合同合法性前置审查工作。重点针对村级资产出租合同、土地流转合同、村级工程项目合同探索开展前置审查,重点审查合同内容完整性、相关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约定、到期处理方式,期限较长的是否具有价格调整机制等。依托“E法审”平台,组建涵盖村、镇、律师的“村级合同合法性审查”团队,聘请镇(村)顾问律师团队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由村工作人员将待签合同录入系统,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初审、业务部门复审、律师团队联审、分管领导终审的审查流程,并实现全流程留痕,形成“书记审事实”“顾问审法律”“部门审业务”的三重联审机制。全区通过“E法审”平台进行村级合同前置审查已覆盖34个村,进一步提高了合同规范程度,降低履约风险,如洪合镇新王桥村,通过对40个店面合同的前置审查,有效化解了租金方面的矛盾纠纷。

  监督体系健全,提升监管效能。强化内部监督。村级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社监会,履行监督职能,对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和财务收支进行审查并及时公布审查情况。如新塍镇天福村固定每月10日为民主理财小组和村监会“微巡查”活动日,监督内容包括村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村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职责履行、村集体财务情况等,切实发挥社监会监督作用。推进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规范化建设,有效整合基层各类监督力量,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让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成为“三资”监管的“检测站”,不断提升基层监督整体质效。村级财务信息在村务公开栏公开的基础上通过扫描“阳光公开码”实时呈现,实现“指尖”上的监督,探索通过数字电视、触摸屏、村务简报、手机App等载体和方式进行公开,畅通监督渠道,确保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引入外部监督。按照“三年一轮审、凡审必审透”的原则,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强化审计结果整改和涉案线索移交,审计结果向村民公开。建立和完善审计整改情况督查制度,定期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检查,提升审计监督实效,2024年已完成40个村的财务审计工作。用好“线上”监督,区级管理人员依托“三资”监管系统,按季度对全区各村的原始票据进行网络检查,将梳理出来的问题反馈至各镇(街道),2020年以来共排查并整改问题437个。

  小微权力领航,筑牢廉洁防线。区农水局会同区级相关部门共同梳理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绘制了《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8条”流程图(试行)》,重点对村级小微权力事项和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完善,将村级事务小微权力清单化、流程化、制度化。落实事务清单。结合实际,按照事项清单的三个类别,逐条完善落实具体事项。规范运行流程。按照流程图,明确关键环节的办理条件、操作程序、廉政风险等,推动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按章办事。加强风险警示。坚持“防为主,防为上”,对照事务清单内容和流程步骤,对每个村级事务的廉政风险提示,多维度做好防控警示,切实提升纪律提醒的实效性。切实强化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为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地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数智监管,加装“三资”提速引擎

  电子票据上线,提升监管质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入的重要凭证,是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依托“浙农经管”和“浙江省财政电子票据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直连财政电子收据与农业农村财务账簿两个线上场景,构筑起票据“领票—开票—用票—入账—核销”的全流程实时监管网络,票据管理正式进入数字化时代。截至目前,电子票据在全区113个村经济合作社全部上线运行,已成功开出票据30738张。有效降低了纸质收据的印制成本和相关人员的廉政风险,切实提高了财务监管效率。

  数字平台赋能,强化纵向协同。秀洲区运用“三资”管理数字化平台切实提速监管质效,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省市县乡村”五级协同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打造网络化立体式监督机制。资金管理层面已实现审批、支付、结账、财务公开等村级账户资金流转闭环,审批全“上线”,支付全“直联”,资金全“留痕”,确保“有迹可循”。资产资源管理层面实行资产资源信息全面录入平台,线上建立详细的资产台账信息,包括资产类别、资产名称、资产图片等,每个固定资产自动生成专属二维码,一键扫描即可查看资产信息,经营性资产直接链接出租合同数据,实时预警租赁流转合同履约情况。预警监督模块就合同履约、线上审批、账实相符等15条预警项和12条提醒项进行红黄蓝“三色预警”,实现农村集体“三资”运行实时监测,实时提醒督促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全区113个村共录入人口27.56万人,涵盖家庭成员构成、承包地面积等100多个信息标签,共计录入659.01万个标签,2024年完成资金审批支付27496笔17.60亿元,累计录入资产资源标签17126宗,2024年已累计处理红黄灯预警事项500个。

  平台融会贯通,打通横向壁垒。深化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与“浙农经管”数字平台的融会贯通,探索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督,实现“1+1>2”的监督效果。数据层面,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接口,打破信息壁垒,让两大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功能整合上,在“浙农经管”日常管理功能基础上,嵌入监督模块。利用监督平台的数据分析引擎与模型算法,对“浙农经管”中的关键业务,如大额资金支出、惠农政策落实等进行实时监督。流程优化方面,两大平台融合后,确定基层公权力运行与监督流程,全程留痕的流程数据,既便于追溯管理,又可增强监督的威慑力。如洪合镇将“基层小微监督一点通”系统植入华数本地频道,拓展基层问题反映渠道,提升监督广度,油车港镇胜丰村放置“监督一点通”二维码,“线上+线下”收集廉情信息。

  产权交易公开,提高租赁溢价。设立区级农村产权交易管理中心和7个镇(街道)产权交易分中心,构建“1+7+N”区镇村三级协同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实现从资料审核、信息发布、网络竞价、合同签订的全部流程监督闭环,限额以上产权交易事项实现进平台全覆盖,助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市场化。制定《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交易范围、交易程序等。截至2024年,共完成各类农村产权交易项目3723宗,交易额3.81亿元,溢价率2.78%。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农村合作经济指导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