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有了“新标尺”
时间:2025-08-21 15:53:18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 作者:本刊评论员 字号:【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农村基层干部行为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的出台,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着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行为规范,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利益的重大举措,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纪律保障。

  2011年颁布施行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农村基层干部规范履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与工作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党中央适时修订《规定》,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新修订的《规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以及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织密织牢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的制度笼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夯实基层基础、提供坚强保障。

  新修订的《规定》,回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农村工作情况的发展变化,细化完善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要求。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将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等纳入其中,实现监督无死角;行为规范打破原有体例,按强农惠农补贴发放、集体“三资”管理等8大领域分类,列项细化“负面清单”,使廉洁履职要求更加清晰具体,便于干部遵守和群众监督;管理监督机制全面升级,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村级决策制度,到引入信息化监管、完善报备制度,整合运用监督力量,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体系;责任追究方面,既坚持从严管理,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又注重激励担当,通过建立澄清正名和跟踪回访机制,为干部卸下思想包袱。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农村基层干部肩负着推动农村发展、服务农村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使命,要主动学深悟透《规定》精神,将纪律红线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日常工作中,要勤掸“思想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多思“贪欲害”,警惕诱惑侵蚀;常破“心中贼”,坚守廉洁底线,做到心有敬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以内无妄思确保外无妄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责任编辑:刘天承
    
中国农村杂志社| 关于本网| 版权声明| 期刊订阅| 免责条款| 广告招商| 联系我们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 举报电话:010-68251888 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电话:1232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举报邮箱:crnewsnet@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睿思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铸京律师事务所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