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积极推行“5432”工作法,推进集中专项整治,推动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是聚焦五个领域,开展“三资”问题“大排查”。聚焦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和债务管理五个领域,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求,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问题大起底、大排查。推动全省1.6万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自查,104个县(市、区)“拉网”检查,16个市下沉督查,省纪委监委、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驻厅纪检组等联合抽查。逐级公布专项整治举报电话,开设专项整治工作专栏,开展专项巡视巡查,接受群众来信来访等,持续拓宽问题发现渠道。截至2024年11月,全省共排查“三资”监管问题1.4万个,整改1.35万个。
二是突出四项重点,打好专项整治“组合拳”。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薄弱环节,把整治行动分成4个专项分类推进。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项审计,全省共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5600多个,占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35%,做到对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村审计全覆盖。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整治,乡镇一级全面成立由纪检、农业、财政、司法等机构参加的工作小组,逐村审查集体经济合同。全省共排查集体经济合同8.3万份,发现超长期、超低价、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合同2.2万份,已整改9159份。开展村组集体资金公款私存专项清理,印发《关于开展村组集体资金公款私存突出问题专项清理整治的通知》,全面组织开展村组集体资金公款私存问题排查整治。全省共排查公款私存资金6.5亿元。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专项建设,指导各地持续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线上审批、智能预警、银农直连等功能。建设省级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强化对全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合同、财务的全面监管。推动农村集体财务数据上传全国平台。截至2024年10月,全省共有1.54万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与全国平台对接,占比96.6%。
三是管好三套账本,筑牢财务监督“防火墙”。全面推行“村账乡管”,强化乡镇对村级财务的监管责任。全省开展“村账乡管”即委托代理的村占比98.5%。积极推广“组账村管”,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开设专户或虚拟账户,统一监管村民小组资金,有效解决组级资金公款私存问题。探索实行“企账乡管”,针对村办企业运行不规范问题,在部分地区开展村企财务“双监管”试点,即将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属企业财务同步委托乡镇“三资”代理中心监管,推动村办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此外,先后组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和会计制度培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培训,召开“三资”监管案例分析会等,通过讲政策、找短板、促交流,提升基层业务人员财务管理能力。
四是强化两项建设,促进资产管理“长效化”。坚持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两手抓,促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组织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三年提升行动,印发专项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左右努力,推动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监管等实现明显提升。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8项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合同8项示范文本,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实施细则、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意见等,着力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常态长效机制。
(来源:农业农村部政策与改革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