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岳圩镇致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一是开展“一次专题调研”。聚焦支部建设,深入全镇34个屯级党支部进行专题调研,找准岳圩镇屯级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5个,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5条。二是写好换届“后半篇文章”。开展镇领导班子和村“两委”届中分析暨软弱涣散(后进)村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及时发现并整改镇领导班子成员存在问题4个,为全面推进乡村治理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以“建强抵边支部、建设和美村屯”专项行动为抓手,印发《岳圩镇“建强抵边支部、建设和美村屯”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实施屯级支部提升、乡村治理聚力、人居环境提升、产业提质增效、最美庭院打造“五大行动”,助推岳圩镇支部建设、乡村治理、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其中,汉邦村党支部是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百色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探索推行“支部统领、党员引领、支部带党员、党员带能人、能人带贫困户”的党建“两领三带”模式,培育党员示范户5户,党员致富带头人4人。积极发展“三种一养”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蓬勃兴旺,全村有桑蚕1400亩,柑橘350亩、烤烟200亩,牛340头,产业覆盖率为97.1%。
(二)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激发群众参与活力。一是健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议事会等制度,规范了村务民主决策程序。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完善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评议等制度,探索建立协商议事形式,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二是坚持村务公开制度。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梳理村级事务公开清单,实行定期公开与即时公开相结合。推广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监管平台,引导建立村民微信群、乡村公众号等,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力有效监督,健全村务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三是积极推动清单制和积分制创建工作。持续创新乡村治理举措,推广运用“清单制+积分制”,推动大兴村、汉邦村、利兴村创建清单制,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以及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细化为清单,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乡村治理方式;推动利兴村、大兴村、汉邦村、四明村创建积分超市,确定符合实际的积分内容,激发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积极性,有效推动乡村治理。四是汉邦村利用新建立的文明实践站和乡村文化影院平台,通过开展理论宣讲、志愿者服务、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村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完善家风家训,开展最美脱贫户、最美致富带头人、最美媳妇、最美婆婆、最美学子和懂法守法示范家庭、团结和谐示范家庭等评选活动,弘扬正气。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推进法治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持续深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全面推行党政第一责任人述法工作。扎实做好政务服务工作,优化窗口设置,增设政务服务中心监督岗1个,与岳圩党建工作站相结合,对单列窗口整合为“社会救助服务”“就业社保服务”“文化广播服务”“党群服务”“农业农村服务”“综合咨询服务”分类窗口6个。二是构筑市域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打通市域社会治理“神经末梢”。设立村级警务助理、村级法律顾问、培养屯级法律明白人和屯级网格员、聘请农户签约律师。率先在汉邦村设立村级综治中心和矛盾纠纷协调委员会,设置法官、警官、律师工作室,加强基层的治安防控,推进调解和诉讼的对接工作,让法官、警官、律师全面融入网格化村屯,打通“法治为民”最后一米。完成综治信息平台和视联网建设,汉邦村共设置72个摄像头,“智慧乡村”管理平台实现线上服务一体化。各屯村民理事会和监事会,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评议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章程,带头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岳圩镇整合自然资源、环保、安监和交通等部门,组建岳圩镇综合行政执法队,装备各类执法设备,配备8名工作人员,规范开展行政执法活动。三是搭建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保障体系。将法治全面融入边境村屯治理,实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将全镇划分为7个大网格,114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服务边民50户左右,配备专职网格员11人,兼职网格员14人。全面推行“一村一综治中心、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法律顾问、一屯一法律明白人、一户一签约律师”“五个一”基层法治机制,边民守法尊法信法用法氛围持续增强,在深化矛盾纠纷进准排查和精细化解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汉邦村通过“五个一”基层治理,逐步从原来的上访村、问题村转变成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无走私村、清廉示范村和百色市“治理有效”示范村。
(四)强化乡村德治建设,涵育传播文明乡风。一是抓“宣传发动”筑同心。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共同发动,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政策宣传。去年以来,分发宣传单、宣传册共1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海报共200余份,利用新时代国门文明实践站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政策宣讲60场,制定宣传牌、喷绘共计20条,分发《乡风文明倡议书》1000余份。二是抓“道德建设”聚民心。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宣传农村道德榜样与典型。创建镇级星级示范户30户,7个村均成立“四会”组织;组织各村制定修订符合时代精神的村规民约;组织7个村与村干部签订《文明节俭操办婚丧事宜承诺书》200余份,发放《摒弃婚丧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尚倡议书》1000余份。三是抓“文明实践”暖人心。以创建“文明耀边关”为契机,打造大兴村、岳圩街、利兴村、四明村新时代国门文明实践站。2023年以来,组织250名青年志愿开展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活动120余场。
(五)创新探索数字化手段,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和效率。一是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边境联防联控管控机制,定期召开边境管控工作研判会,实现整体联动、情报共享。组织88名干部、护边员、警务助理、派出所干警和网格员日夜坚守在边境线上。绘制岳圩镇边境管控作战图,明确重点路段、难点地段和主攻方向,及时组织修复受损的边境拦阻设施,建成防跨越报警系统26公里,延边巡逻路摄像探头176座。二是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按照“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建设综治信息平台和视频监控系统,在主干道出入口设置高清摄像头,实现“一屏观民情、一网管全村”,推进“雪亮工程”安装204个,将全镇划分为7个大网格,114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服务边民50户左右。配备11名专职网格员,14名兼职网格员,把大数据应用为特征的智能元素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各方面。三是加快网上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等改革和“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等便民举措,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让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事、办成事。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岳圩镇委员会供稿)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