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党支部书记冉慧,聚焦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有关问题,提出加强精品特色农业产业支持力度和非遗保护与传承建议。
一、加强武陵山片区精品特色农业产业支持力度
“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还需从政策、科技、品牌等多维度发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升级。”冉慧说。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武陵山区特色农业产业的转移支付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品牌培育等。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特色农业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方式,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武陵山区区域公用品牌,鼓励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提升武陵山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武陵山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系列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武陵山区开展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武陵山区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加强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支持力度
武陵山片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重庆市的渝东南地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这些地区由于山高水险,交通不便,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文化环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与流传提供了条件。当地产生了苗族鼓舞、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等多项传统艺术和技能。此外,苗族古歌、土家族梯玛神歌、土家族山歌、土家族薅草锣鼓歌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冉慧说:“武陵山片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摆手舞、辰河高腔、土家族织锦技艺等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需要被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此,她建议:
加强非遗挖掘与整理。对武陵山片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建立完善的非遗档案和数据库,组织专家学者对非遗项目进行研究和评估,明确其历史价值、文化意义和保护需求。
强化政策支持与保障。制定和完善非遗保护政策措施,为非遗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加大非遗保护资金投入力度,确保非遗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非遗保护工作考核机制,加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培养非遗传承人。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设立非遗传承基地和传习所,为传承人提供传授技艺的场所和条件,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培训,提高其传承能力和水平。
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将非遗元素融入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旅游线路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旅游品牌。在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设立非遗展示馆、体验馆,让游客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举办非遗节庆活动、非遗展演等,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加强非遗保护与利用。在保护非遗文化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非遗资源,推动非遗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支持非遗传承人、文化企业等开发非遗文创产品、非遗旅游商品等,提高非遗文化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非遗产品的销售渠道,让非遗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