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杨树房街道战家村党支部书记张德斌建议,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会人员纳入职业教育,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健康运行。
当前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务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村账镇(街)代管,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村委会等账务由乡镇(街道)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财政所统一记账管理,村级实行报账制。二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公司进行账务管理。三是村自行管理账务,乡镇街道相关部门监管。
张德斌认为,前两种方式只是从专业技术及合规角度解决了账务管理问题,而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财务分析、决策依据及相关的民主监督基本缺失;第三种方式尽管账务管理在村,但缺乏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村集体仍采用手工记账,个别存在“白条入账”“账外账”等现象,并且财务流程不清晰,如收支审批、票据管理等缺乏统一标准,易导致资金挪用或流失,财务人员多由村干部兼任,缺乏专业培训,难以适应现代财务管理要求。
通过调研,张德斌发现这三种形式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上级审计频率较低,且侧重合规性检查,忽视绩效审计,外部审计资源投入不足。二是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专业性不足,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三是数据难以共享,乡镇级监管平台建设缓慢,数字化审计手段缺失,依赖人工核查,效率较低。四是地方还未配套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操作细则,对违规行为惩处力度弱。
张德斌建议,一是完善村级财务制度相关操作细则。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等现有法律制定相关细则,涵盖村级财务制度、会计制度、流程规范、监督机制、技术支持、法律保障等方面,同时推行电子化管理系统,规范收支流程。
二是将村级账务人员纳入职业教育,构建常态化教育机制。联合高校、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构建政策法规、实操技能、职业道德等财务专业全方位村级财务人员职业教育体系,根据人员基础差异(如新入职人员、资深会计),设置初级班与进阶班,并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人员、村报账员等不同角色订制课程,并将村级财会培训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培训频次与质量,利用“一乡镇一注师”公益培训模式,提升师资专业性。
三是强化教育培训考核与资质认证。受教育人员结业后通过考试获取资质,颁发“农村财会人员上岗证”并定期年审,确保能力持续达标。将培训参与度与村级财务管理考核挂钩,推动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规范。
四是健全监督体系。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素质,强化村务监督委员会相关日常管理,结合“互联网+监督”平台,实现财务实时公开,强化乡镇纪委与审计部门联动。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6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749号 京ICP备14010675号-1
中国农村杂志社唯一官网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转载请注明